第12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齊鳴這個傢伙本質雖然正直,但是為人卻頗為油滑,並不管我們的對錯,也不理會我們的理由。

  他告訴我們,昨天夜裡岱廟的看守道士重傷了一個,輕傷不計,當時捨身崖的蓮竹大師和幾個徒子徒孫在場,有一個摔掉了山崖,掛在半空中,消防隊的人今天白天將他救出來……他問我們,昨天那個黑衣女人,真的就是邪靈教的大頭目,右使洛飛雨?

  說到這裡我們就來氣,說倘若那些禿瓢蓋兒與我們合力,說不定洛飛雨就蹲在泉城第一監獄裡面吃窩窩頭,洗白白受審了,哪知那個老禿驢根本就沒有分清主次,就盯著我們追打,反將大魚放跑了,年紀這麼大還老糊塗,真真是白念了這麼多年的佛經了。

  林齊鳴笑著安慰我,讓我不要上火,邪靈教存在這麼多年,為非作歹,這是為何?

  還不就是許多有本事的名門正派蒙上眼睛,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麼?那個蓮竹他也曾聽過,是泰山上少有的幾位高手之一,他師兄是魯東佛教協會的副會長,他本人則精修淨土宗閉口禪,是此處的坐地虎之一,聽調不聽宣,輕易不出世,你們也算是撞到大運了。

  蓮竹雖然與我們為敵,但瞧那模樣,到底還是一個修為與佛法並重的高僧,不然也不會有如此厲害的意志和手段,而在林齊鳴這個傢伙的口中,卻跟那土豪劣紳歸為了一類,想來也是對這些超然於物外的宗教人士,頗有怨言。

  我們此番奪寶,出發點雖好,但到底還是理虧,即便是那蓮竹大師咄咄逼人,也無可奈何,於是隨便說說幾句,便不再言。

  末了,林齊鳴告訴我們,說他還有幾天才能夠回來,讓我們再安靜等一等。

  與林齊鳴通完話不久,大師兄的電話就打了過來,是雜毛小道接的,電話那頭的大師兄對我們惹事的本事表示了無奈,我們卻也沒有什麼好解釋的,只是問以前讓他尋找的龍涎液,到底在不在那個葫蘆瓶中,能不能讓他托點關係幫忙打聽一下?

  大師兄的聲音在電話那頭一沉,說怎麼,你們還打算再去碰碰運氣?

  雜毛小道嘿嘿笑,卻不答話。大師兄沉重地感嘆一句,說這也不怪你們,我答應給應文拿藥的,結果一拖拖了這麼許久。實話告訴你們,那黃釉青花葫蘆瓶裡面的確有龍涎液,不過這東西忒少了,76年的時候用了一半,07年的時候就完了,根本就沒有剩下來的,所以你們即使惦記,也指望不上了。關於龍涎液的消息,我倒是聽說湘南洞庭似有出產,你們放心,應文的傷病,我定會時時掛記的。

  他說得歉意,從他語氣裡面,我們能夠從裡面聽到真誠,這才知道大師兄並非不辦事,而是因為雨紅玉髓乃天材地寶,鍾天地之靈秀,並非菜市場的大白菜,想買就能買。想到這裡,我們不由得嘆息,看來三叔此劫,卻是不好跨過去的。

  與大師兄通完話後,我回房休息,當天中午小康找了過來,倒也沒有多說什麼,傍晚還帶著我們去大明湖畔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糖醋鰹魚、九轉大腸、宮保雞丁、玉記扒雞、奶湯蒲菜……

  魯菜是八大菜系之首,味鮮咸脆嫩,風味獨特,善用清湯、奶湯增鮮,口味咸鮮,如此盤盤盞盞,又將小妖、朵朵和虎皮貓大人一齊喚出,瞧著樓外的大明湖畔清風徐徐、楊柳依依、遊人如織,彩燈環湖霓虹閃爍——如此美景無邊,美食在前,倒也吃得舒爽,眉開眼笑,總算是將當日的晦氣給消去了幾分。

  小康瞧著我這兒突然多出了兩個粉雕玉琢的漂亮小表妹,心中狐疑,卻也不敢多問,心事重重地吃著酒。雜毛小道見這小子不錯,認真給他免費掐算了一場命運,指點一番,至於聽不聽,這便是聽天由之了。

  次日我們出發,前往肥城,一路行車,最後到了林齊鳴所說的金牛山區域,遠眺峰巒如聚、峭壁若屏,我們對視一眼,估計這幾天就要耗在這兒了。

  第十一章 宮老七酒醉奇遇記

  肥城地處魯東中部、泰山西麓,是資源豐富的齊魯寶地,聞名中外的肥桃之鄉,古稱「君子之邑」,史聖左丘明的家鄉,商聖范蠡最後的定居之地,魯東宗教局的接待人員小康,他的老家就是在肥城,故而這一路上,跟我們講了好多關於肥城的歷史典故,和聞人軼事。

  不過就我們而言,最為感興趣的是一則關於肥城佛桃的傳說:據聞這桃園的緣起,竟然是天上蟠桃會的果核,發展而成,具體自不必言,反正涉及到王母娘娘和玉皇老兒之類的額,當然,如此之類的說法大抵都是當地的一種營銷策略,讓自家的產品,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一些。

  肥城桃樹栽培面積已超過6萬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桃園,小康遺憾地告訴我們,倘若是四月或者九月前來,定可看見那漫山遍野的桃花,紅得粉艷,白得嫵媚,充斥在這天地間,自有一番賞心悅目,而此刻,雖然也有肥美多汁的肥桃可食,但就視覺而言,卻也少了這一番風景。

  不過我們此番前來,所為的只有桃元,至於其餘旁礙之物,卻也不是很在乎,畢竟美景雖好,卻不能吃喝。

  來之前的時候我們與林齊鳴交換過意見,既然他目前在高密陷困於神秘狼群一事,那麼就將消息來源的那個人告知我們,讓我們先行前來探往。

  到了地點之後,我們順著地址找了過去,在一個化名叫作孫莊的山邊小村里,找到了最早遇見此事的村民,此人姓宮,名左平,族中排行第七,鄉人皆稱宮老七,叫久了,反倒將自己大名淡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