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夏教授弄來的啊。」劉玉清一聽是問骷髏標本的事,連忙回道。

  「什麼時候弄來的?」

  「有些年頭了。好像80年代左右弄來的,具體哪一年我記不起來了。對了,那時候,我不在這醫院工作。」

  「你是什麼時候進這所醫院的?」

  「二十多年前我在這裡工作,後來被調到一個鄉鎮去支援鄉村醫療事業就離開了這裡,回到這裡是十年後的事情了。」

  「骷髏從什麼地方弄來的?」

  「聽說是從山上一個無主墳墓挖來的。」

  「什麼?」

  「過去弄標本都這麼幹。現在不同了,國家對這方面有規範,搞研究或教學需要屍體得通過正常途徑弄。」

  「當時為什麼要挖來一具這樣的屍體?」

  「夏教授有幾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他早期從事屍體的氣味研究,往往需要新鮮的屍體。」

  「屍體氣味?」

  「就是屍體剛剛腐敗時產生的氣體,這些氣體有時隱含著屍體生前特有的信息。收集的氣體可以通過一種叫氣相色譜儀的儀器進行分析,然後找出那些與死亡時間相關性較強的氣體成分,有些因病理死亡的或中毒死亡的也會含有特定的信息。夏教授在解剖教研室任教時有自己獨立的實驗室。自己在野外有一個屍體農場。當然大部分是動物屍體,也有無名屍體。」

  「每一具屍體都有確定的來源?」

  「對於人的屍體,應當是這樣的。」

  公安部門處理無名屍體時,通常會在殯儀館停放15天,其間公安部門會負責尋找死者家人。而且,公安機關在發現無名屍體後有權進行解剖,以確定是否屬自然死亡或有無刑事犯罪可能。

  如果經核查無法確認身份的,應當在地(市)級以上報紙刊登認屍啟事,登報後10日仍無人認領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或者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批准處理屍體。有時會直接拉到醫學院做解剖實驗的材料。

  李淳樸深知無名屍體被處理的這些過程和程序,只不過,這具骷髏引起他強烈的好奇心,他不得不多問幾句。

  「有時也通過合法途徑購買嗎?」

  「是的,比如死刑犯願意死後將屍體捐獻給醫院。如果其家屬不同意,最好的方法是和對方商談購買。」

  李淳樸決定參觀醫學院的解剖實驗室,並順便了解當時的屍體情況。

  李淳樸來到解剖教研室。

  因為靠近停屍房的緣故,解剖實驗室位於學校東北方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落裡。只是一幢老式的紅磚房,上下兩層。周圍長滿了梧桐樹,寬大肥碩的葉片和遒勁茂盛的枝杈密密地圍繞著整座樓,嚴重影響了整座大樓的採光,使得整座大樓即使在白天也是陰暗濕冷的。

  剛到門口,一股濃郁的福馬林的味道撲面而來,刺得眼睛流出眼淚。走進去,是並不寬敞的大廳,正對門的地方按照常規放置著一面大鏡子。兩邊的牆壁貼著人體各個部位的解剖圖譜,彩色的圖紙花花綠綠的,很漂亮。

  向左與向右各有一條長長的通道,通道內一個個房間按照嚴格的比例與大小整齊排列著。

  左邊走廊的盡頭有個透明的大柜子,那裡面擺放的是一個人的完整骨骼,不包括6塊聽小骨,其餘的200塊骨頭被小心地用鐵架與鐵絲連在一起,採用解剖學標準姿勢直立著。

  骨頭並不像很多小說里描述的那樣慘白。事實上,為了骨骼保存時間足夠長,每一塊骨頭的表面都被塗抹上一層亮亮的清漆,看起來有些發青,帶著明顯的灰褐色。

  左邊走廊中的房間是上理論課的教室。裡面並排豎放著特製的課桌,課桌的大抽屜里放置一塊塊的人體骨頭,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橫七豎八地躺在裡面。每套標本的顏色和大小都不一樣,說明著來源不是同一個人。由於使用的次數太多,有些骨頭已經損壞,裡面的骨松質暴露了出來,密密麻麻的小孔看上去很有趣。

  教室的木製地板下放置的就是福馬林的浸泡池。一旦有新鮮屍體,稍作處理就浸泡在裡面。

  解剖教研室正在上課,講課的是劉玉清副教授。夏教授死後,夏教授的教學任務暫時由他接替。

  第三節 課剛剛開始,劉玉清在學生們的注視下,掀開地板的縫隙,用一根粗粗的鐵絲鉤出一具屍體。福馬林劇烈的刺激味道讓教室里的學生們簡直無法睜開眼睛,幾乎每個人都捂住口鼻。

  右邊走廊中的房間為學生見習和觀摩人體結構的實驗場地。裡面的陳設很簡單,靠牆的地方用玻璃櫥櫃一層層羅列著人體臟器標本,精製的局部解剖標本,並附上文字列印的詳細說明。

  中間放著一張長桌。一般桌上都會有一具赤裸裸的屍體標本供見習學生使用,增強他們的感官認知與實際操作能力。

  屍體由於經過特殊處理,抽乾了血液之後在福馬林中浸泡,顏色成了醬褐色。白色的神經,暗紅色的靜脈血管,稍鮮艷的動脈血管。各個臟器很標準地在人體內排列著。劉玉清從解剖學的骨骼講起,很快過渡到了肌肉。劉玉清那精湛的解剖知識,使得學生聽得入了迷,甚至李淳樸也不得不承認,他為劉玉清講課的內容所折服。他甚至列舉了一些罕見的重大病例在解剖時,某些肌肉或器官會有什麼樣的外觀變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