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煤氣中毒!」

  「這個數字能說明夏教授的死是完全由吸入一氧化碳造成的嗎?」

  「一般來說,人體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飽和度超過50%時,患者往往出現昏迷症狀,此時若無法離開現場,會危及生命。但患者若能及時撤離中毒環境,經積極搶救,數小時後即可清醒。」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在35%的情況下,患者有可能還處於清醒狀態?」

  「嗯,這個很難說。由於存在個體差異,每一個人對毒物的耐受量不同。我所說的超過50%是依據我們平時積累的案件統計得出的結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者也有低於50%的,比如一些老人、兒童、孕婦及對一氧化碳敏感的人群。而重症冠心病、嚴重慢性肺疾病和腦動脈硬化者對一氧化碳耐受力更弱,飽和度達20%即可引起中毒或死亡。飽和度要達到多少才能導致一個人完全死亡,畢竟不可能用人來做毒物試驗來得出結論。因此,當碳氧血紅蛋白濃度不是很高時,要作出是否完全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判斷,往往要結合死者的健康狀況以及現場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接著,李淳樸說道,「還有,人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吸入低濃度的一氧化碳,同樣會發生中毒,像睡著了一樣,沒有任何意識。雖然短時間內不會致人死亡,但時間長了沒被人及時發現,後果同樣很嚴重。」

  「那麼,夏教授這種情況是不是意味著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可能性較小?」

  「得看夏教授所處環境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有多高,以及他在這樣的環境中睡了多長時間。」李淳樸問道,「你們幾時到達現場的?」

  「我們早上8點15分到達現場的。」

  「屍體屍斑呈片狀分布,屍僵大部分出現,以及根據屍體溫度,可以推斷其死亡時間為5~6個小時前。」

  「也就是說,死亡時間發生在凌晨2點到3點的時間段內?」

  「是的。」

  古樹青問道:「這樣的數據能說明死者是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嗎?」

  「嗯,這個不好說。不過,對於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來說,就35%的碳氧血紅蛋白飽和度而言,致死的原因要單純地歸於一氧化碳中毒這一種因素有點說不過去。」李淳樸說道,「因為導致死亡的原因可能還伴隨其他因素。」

  「李老師能否解釋清楚點?」

  「去年10月,我們接到一個類似的案子,死者被發現時倒在浴室的地板上。我們的毒化檢驗結果顯示死者的碳氧血紅蛋白飽和度為,結合死者死前三天曾患上呼吸道感染,我當時推測死者的主要死因不是一氧化碳中毒。後來對屍體進行病理切片檢驗,發現死者生前患有急性瀰漫性間質性心肌炎,死前一天由於醫生沒查明病情而當作一般感冒進行輸液診治。輸液加重了心臟負擔,從而引起急性心力衰竭,以致死者在洗澡當中出現昏迷,在昏迷中吸入一氧化碳則加速了死亡。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應當考慮夏教授的身體出了什麼問題。」

  「昨天我們特地查閱了夏教授最近的體檢記錄以及他到醫院就診的病歷記錄。從目前調查的材料來看,至少沒有證據表明夏教授生前身體有什麼疾病。」

  李淳樸點了點頭,表示認可古樹青的意見。

  「要不,李老師去現場看一看?」

  李淳樸表示同意。

  在古樹青的建議下,李淳樸來到景天小區一棟三零二室,夏明濤生前的住處。

  「煤氣罐雖然是打開的,可所處的位置和夏教授不在一個房間。窗戶一共有六個。靠走廊及其他房間的窗戶關得很死,而死者書房靠陽台上的窗戶玻璃不知為什麼打開了,顯然這不符合開空調的原則。結果是遇到從外面透進的大量冷空氣產生對流而起不到空調的作用。」古樹青一邊介紹,一邊提出疑問,「另外,如果夏教授系因煤氣中毒而死,那在他沒有完全昏倒之前,應當能聞到很大的煤氣味,為什麼居然沒有任何感覺就坐在那兒導致一氧化碳中毒了呢?」

  李淳樸解釋道:「如果是煤氣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飄散到客廳中來,夏教授是聞不到氣味的。不過,煤氣開關打開燃燒後,飄散到客廳來的一氧化碳首先會被房間中大量的空氣稀釋而一時達不到致人死亡的濃度。因而,從打開煤氣燃燒到空氣中產生含有致人死亡濃度的一氧化碳的這段時間內,夏教授在幹什麼呢?」

  「你說得對,夏教授應當具備這樣的常識,什麼情況下會產生一氧化碳,吸入一氧化碳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樣,只要夏教授處於頭腦清醒狀態下,在一氧化碳中毒之前,他有足夠的時間從容地離開這個環境。」

  「沒錯。」

  「難道真的是他昏迷後才吸入一氧化碳的?」

  「從現場看,可能是他正在看畫的時候出現了昏迷。」接著,李淳樸問道,「案發時間,有沒有外人進來過?」

  「夏教授家的門框、窗戶和可疑物品上沒有發現外來人的指紋。至於腳印,房間裡的地面上到處流著水,相當於清洗了一遍地板。」

  為了模擬事發現場的情景,古樹青打電話叫煤氣公司送來一瓶未啟用過的煤氣,再叫醫學院動物中心送來一籠昆明小鼠放在客廳中央。煤氣瓶安裝好後,將所有的門窗關緊,打開煤氣瓶和熱水器的開關,燃燒生成的尾氣漸漸飄散到客廳中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