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蔣金枝道,「我打算去粱邑看看,周獸醫的阿妹阿珊跟她的漢子在粱邑開了間布肆。之前有叫我過去幫忙做針線活,可是我想著太遠了,人離鄉賤,就拒絕了。不過她給我留了地址,說任何時候過去都行。」。
小三想了想,覺得這樣子未免不可以,倒是可以避開一些閒言冷眼,「那我們先定親,定親之後,我也是要去粱邑進學的。你去做針線活也不錯啊,等過了一兩年之後,我們再成親。可以不回新村擺酒宴,直接在藺縣。」。
蔣金枝說甚麼都是不同意定親,她是真的不想。可是小三卻是不願意放棄,兩人都互相說不服對方。
蔣金枝氣惱的道,「那你先回去問問你阿爹阿娘吧,等他們同意再說。」。
於是就出現了之前的那一幕,小三告訴許三郎和霍香梅他還是想娶蔣金枝。
許三郎是擔心小三的仕途,霍香梅除此之外是擔心小三還小,怕他只是一時意氣,或者說是青春期的一時衝動,將來導致後悔。
許三郎跟霍香梅互相看看,都看懂了對方眼裡的意思,一個字——拖。
最後由許三郎拍板,「現在小娘子不願意定親,估計她近期間也不會定親。反正你去粱邑進學也得好幾年才能去考舉人,還不如先放鬆一下,等小娘子同意了再說,沒必要現在因為這個而爭吵,反而會越發的疏離得更遠。阿爹是過來人,在這方面你得相信阿爹。」
小三想了想,這真的是目前最好的法子了,「那,那阿爹,我先去這樣跟她說?」。
許三郎認真的道,「去吧,好好說。」。
等小三走了,霍香梅似笑非笑的道,「哦,阿爹是過來人?在這方面得相信阿爹?嗯?」。
許三郎心裡發毛的後退兩步,覺得自己好奇怪,又站定腳跟了,「這不是為了說服小三找的藉口嘛?難道讓你來說?那你又打算怎麼說?」。
「額……」,霍香梅被許三郎堵得無語了,她的確不想做壞人,還是讓許三郎做吧,她就是一個慈祥的阿娘!
……
之後正如許三郎說的,蔣金枝小娘子在粱邑阿珊婦子那的布肆做針線活,小三在粱邑書院進學。
粱邑書院的進學生活非常的豐富多彩,畢竟它不像藺縣書院那么小,它匯集了粱邑下面所有縣城的優秀學子,粱邑本地的優秀學子,還有外地來求學的優秀學子。那麼當初在藺縣算是名列前茅的許家兄弟,在面對著這麼多的優秀學子,就變得有點不起眼了。
一開始的時候小三還能儘可能的十天休沐一天的時候抽空去找蔣金枝,可是後來功課重了,同窗之間的競爭非常大,加上蔣金枝小娘子的有意迴避,去了幾次都不一定能遇上一次,慢慢的小三就很少去找她了。
再之後是小三在粱邑進學的第四年,他參加舉人考試卻是落榜了,而同時傳來的卻是蔣金枝小娘子嫁人的消息。這對於小三來說就是雙重的打擊。
儘管這四年裡小三很少去找蔣金枝小娘子,也談不上除了兒時的那絲情義還會不會有兒女私情,只是小三已經把蔣金枝小娘子劃入他人生的規劃中,把她當做自己的一部分。然而這一部分卻在他落榜的時候變成別人的了,這對於小三來說就是一件非常諷刺的事情,
當蔣船家邀請許三郎家參加喜宴時,許三郎一家只是送上賀禮,並沒有去參加酒席。而小三則是在小五小六都考上舉人要去遊學時,提出要一起去的要求。
許三郎和霍香梅都同意了,不過得在大娃成親之後。大娃也考上了舉人,算是大小登科了。
一年之後,大娃的兒子出生,三個阿叔都沒能回來參加滿月酒,只是給小兒的賀禮都沒有拉下。託付許二郎所在的商行寄了大包小包的滿滿一車他們所收集的給家人的禮物。
除了這禮物之後,小二在給家人的信中,提到了一件讓全家人都緊張的事,那就是他找到了霍小弟霍曉明的消息。
這讓霍老爹十幾年念念不忘的霍小弟,居然就這麼聽到他的消息,讓全家人都驚呆住了,一時反應不過來。
霍老爹激動的抖著手中的拐杖,站起來,嘴唇都在哆嗦,「大,大娘子,我一定要把小弟給找回來。」。
霍香梅趕緊扶著霍老爹讓他坐下來,「阿爹,小二隻是說有人說見過這個人,知道他的消息,具體的我們還不知道。你別著急,十幾年都過來了,著急不來。」。
霍老爹這些年老得很快,走路都得拄著拐杖了,脾氣倒不像之前的那樣平和了,尤其是這會兒聽到他念念不忘,以為這輩子活著都不能再見到的兒子的消息,一聽霍香梅這樣說,脾氣就上來了,「你是不是不想找到你阿弟?你是不是想讓阿爹死不瞑目?你是不是想讓咱們霍家斷了血脈?」。
霍香梅聽得有點心堵,不過也明白此刻霍老爹的心情,倒是沒有生氣,「阿爹,我是怎樣的人,難道你還不知道嗎?我只是讓你心平氣和的,別急壞身子。我們先靜靜的聽大娃把整個事情的來源去脈給咱們說清楚了,如果因為激動了,錯過哪一點沒有仔細看到的,那豈不是不好了?」。
霍老爹其實訓完自家娘子,心裡也是後悔的,只是說不出道歉的話。現在一聽自家娘子如此說,倒是順著台階下來了,「喏!大娃你趕緊讀啊,你倒是讀啊,磨磨蹭蹭的……」。
小三想了想,覺得這樣子未免不可以,倒是可以避開一些閒言冷眼,「那我們先定親,定親之後,我也是要去粱邑進學的。你去做針線活也不錯啊,等過了一兩年之後,我們再成親。可以不回新村擺酒宴,直接在藺縣。」。
蔣金枝說甚麼都是不同意定親,她是真的不想。可是小三卻是不願意放棄,兩人都互相說不服對方。
蔣金枝氣惱的道,「那你先回去問問你阿爹阿娘吧,等他們同意再說。」。
於是就出現了之前的那一幕,小三告訴許三郎和霍香梅他還是想娶蔣金枝。
許三郎是擔心小三的仕途,霍香梅除此之外是擔心小三還小,怕他只是一時意氣,或者說是青春期的一時衝動,將來導致後悔。
許三郎跟霍香梅互相看看,都看懂了對方眼裡的意思,一個字——拖。
最後由許三郎拍板,「現在小娘子不願意定親,估計她近期間也不會定親。反正你去粱邑進學也得好幾年才能去考舉人,還不如先放鬆一下,等小娘子同意了再說,沒必要現在因為這個而爭吵,反而會越發的疏離得更遠。阿爹是過來人,在這方面你得相信阿爹。」
小三想了想,這真的是目前最好的法子了,「那,那阿爹,我先去這樣跟她說?」。
許三郎認真的道,「去吧,好好說。」。
等小三走了,霍香梅似笑非笑的道,「哦,阿爹是過來人?在這方面得相信阿爹?嗯?」。
許三郎心裡發毛的後退兩步,覺得自己好奇怪,又站定腳跟了,「這不是為了說服小三找的藉口嘛?難道讓你來說?那你又打算怎麼說?」。
「額……」,霍香梅被許三郎堵得無語了,她的確不想做壞人,還是讓許三郎做吧,她就是一個慈祥的阿娘!
……
之後正如許三郎說的,蔣金枝小娘子在粱邑阿珊婦子那的布肆做針線活,小三在粱邑書院進學。
粱邑書院的進學生活非常的豐富多彩,畢竟它不像藺縣書院那么小,它匯集了粱邑下面所有縣城的優秀學子,粱邑本地的優秀學子,還有外地來求學的優秀學子。那麼當初在藺縣算是名列前茅的許家兄弟,在面對著這麼多的優秀學子,就變得有點不起眼了。
一開始的時候小三還能儘可能的十天休沐一天的時候抽空去找蔣金枝,可是後來功課重了,同窗之間的競爭非常大,加上蔣金枝小娘子的有意迴避,去了幾次都不一定能遇上一次,慢慢的小三就很少去找她了。
再之後是小三在粱邑進學的第四年,他參加舉人考試卻是落榜了,而同時傳來的卻是蔣金枝小娘子嫁人的消息。這對於小三來說就是雙重的打擊。
儘管這四年裡小三很少去找蔣金枝小娘子,也談不上除了兒時的那絲情義還會不會有兒女私情,只是小三已經把蔣金枝小娘子劃入他人生的規劃中,把她當做自己的一部分。然而這一部分卻在他落榜的時候變成別人的了,這對於小三來說就是一件非常諷刺的事情,
當蔣船家邀請許三郎家參加喜宴時,許三郎一家只是送上賀禮,並沒有去參加酒席。而小三則是在小五小六都考上舉人要去遊學時,提出要一起去的要求。
許三郎和霍香梅都同意了,不過得在大娃成親之後。大娃也考上了舉人,算是大小登科了。
一年之後,大娃的兒子出生,三個阿叔都沒能回來參加滿月酒,只是給小兒的賀禮都沒有拉下。託付許二郎所在的商行寄了大包小包的滿滿一車他們所收集的給家人的禮物。
除了這禮物之後,小二在給家人的信中,提到了一件讓全家人都緊張的事,那就是他找到了霍小弟霍曉明的消息。
這讓霍老爹十幾年念念不忘的霍小弟,居然就這麼聽到他的消息,讓全家人都驚呆住了,一時反應不過來。
霍老爹激動的抖著手中的拐杖,站起來,嘴唇都在哆嗦,「大,大娘子,我一定要把小弟給找回來。」。
霍香梅趕緊扶著霍老爹讓他坐下來,「阿爹,小二隻是說有人說見過這個人,知道他的消息,具體的我們還不知道。你別著急,十幾年都過來了,著急不來。」。
霍老爹這些年老得很快,走路都得拄著拐杖了,脾氣倒不像之前的那樣平和了,尤其是這會兒聽到他念念不忘,以為這輩子活著都不能再見到的兒子的消息,一聽霍香梅這樣說,脾氣就上來了,「你是不是不想找到你阿弟?你是不是想讓阿爹死不瞑目?你是不是想讓咱們霍家斷了血脈?」。
霍香梅聽得有點心堵,不過也明白此刻霍老爹的心情,倒是沒有生氣,「阿爹,我是怎樣的人,難道你還不知道嗎?我只是讓你心平氣和的,別急壞身子。我們先靜靜的聽大娃把整個事情的來源去脈給咱們說清楚了,如果因為激動了,錯過哪一點沒有仔細看到的,那豈不是不好了?」。
霍老爹其實訓完自家娘子,心裡也是後悔的,只是說不出道歉的話。現在一聽自家娘子如此說,倒是順著台階下來了,「喏!大娃你趕緊讀啊,你倒是讀啊,磨磨蹭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