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頁
而另一本則是劉伯倫自己的奇門之術,這兩本書雖然包涵的法術不全,但也是貨真價實的『天啟傳承』,當年年輕的三人閱讀成仙三大鐵規,那鐵軌其中一條,便是要有法術流傳後世。
而成仙之時對現在的劉伯倫來說已經如同浮雲一般沒有意義,很諷刺,越看輕的東西,就越容易得到。
劉伯倫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他知道自己以後不會再管世間事了,但是正義的他又不忍世間沒有依靠,誰能知道老天爺的想法呢?如果後世又有妖怪了,那該怎麼辦?
所以,怕麻煩的劉伯倫將這個擔子交給了異硯氏,他信任異硯氏,知道此人的眼光,如果能夠受他贈書者,定是道心堅定的正義之人。
而異硯氏對劉伯倫的饋贈也欣然接受了,之後他們彼此作別彼此上路,異硯氏後來當真守諾,他在二十年後,將其中的一本書轉贈給了一名具有慧根的道士,而那道士在『五弊三缺』之前,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修道而維護蒼生,由此可見其道心當真可嘉。
而這無名道士後來前往了茅山一代開山立派,而那本書也隨之成了他們門派之中世代相傳的寶物。
異硯氏找那女妖找了數十年,在尋找它的途中,異硯氏還做了不少好事,當時亂世初定,但中原地帶仍有許多不平之事,異硯氏一改往常作派,一路行俠仗義,最後還收養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幼童,而這名幼童一直跟隨著異硯氏長大。
兄長死後,異硯氏心灰意冷下定了決心不想延續這異家記錄者的家風,所以他並沒有教那幼童讀書識字,他開始變得越來越沉默,二十五年後,他終於找到了那個女妖,他當時只對那女妖說了一句話:時間並沒有沖淡承諾,生死也不能沖淡諾言。
他哥哥許下的諾,有他來完成。
而在那之後,沒到兩年的光景,異硯氏便身染重疾,這異家的最後一代,終結在了一處不知名的山裡,而在那異硯氏臨死之前,他收養的孩童一直貼心照料,異硯氏知道這孩子善良,如果可能,他真的想讓這孩子過上普通的生活。
但,似乎不太可能了。
異硯氏死後,那孩子在整理他的遺物時,除了得到了他留下的諸多簡書之外,更得到了異硯氏還沒來得及送出的最後一本書。那孩子不識字,連名字都不會寫,但他對這些東西卻有著天生的興趣,於是,在異硯氏死後,那孩子帶著盤纏出山,找了個城鎮的私塾學習識字,先生第一天教他的便是寫他自己的名字,當時那先生問他叫什麼。
小孩說:我叫異小雲。
而那有些耳背的先生點了點頭,拿起毛筆在之上如實寫道:易蕭雲。
這個被人聽錯了名字的小孩故事看來正在展開,而那已經是以後的事情了,如果有機會的話,讓我們以後再說吧。
話說就在與異硯氏分別之後,劉伯倫和白驢娘子這對歡喜冤家繼續趕路,說實在的,劉伯倫當時也不知道自己想去哪裡,亂世剛過,他甚至有些不太適應這種閒散的生活了,而那白驢娘子見劉伯倫在一路上都悶悶不樂,便對著他問道:「本來就夠難看了,如今苦個臉更難看了。」
「不想看就轉過去。」劉伯倫沒好氣兒的說道。
而那白驢娘子聽到他這話之後也沒生氣,畢竟他們打打鬧鬧了這麼多年,如今終於真正的在一起了,於是,白驢娘子對著劉伯倫笑道:「呦,脾氣還沒改,你知不知道老娘現在配你八個來回都夠了?還不快討好老娘,說點好聽的讓我聽,對了,你還沒說過你愛不愛我呢。」
「我愛你個驢屁。」劉伯倫沒好氣的說道。
「別害羞嘛。」白驢笑道:「來,快說說,說你愛我。」
「等你隔屁那天我會考慮的。」劉伯倫說到了此處遲疑了一會兒,隨後又對她嘆道:「要不你以後喝點血吧?」
「我才不要呢。」只見白驢笑道:「妖怪才喝血呢,像我這樣的美人兒,只吃草就夠啦。」
倔驢。
劉伯倫長嘆了一聲,隨後也沒有再去糾結,這一人一驢漸行漸遠,中還是消失在了北國那寒冷的官路之上。
再後來……
劉伯倫和白驢在世間遊蕩了幾年,在見證了人間當真逐步安定了之後,劉伯倫終還是無法放下自己當年的話,於是,他還是以兩界筆打開了仙門,與白驢一起前往了瀛洲之地。
從那以後,劉伯倫與白驢在瀛洲一起等待著那個不可能再回來的人,歲月如梭,人生如夢,轉眼十年百年的就這麼過去了,在那光陰之中,人世間朝代更換,眨眼間,已經到了宋朝年景。
二百年的光陰有多麼漫長,劉伯倫這一次終於體會到了,歲月的無情也讓他懂得了許多,他表面上雖然還是有些無法原諒李寒山,但光陰早就帶走了當年『醉俠狂生』的憤怒。
他明白的,李寒山的苦衷,他其實都明白的,但是……但是有些事情,又怎能當作沒有發生?有些傷痛,又怎能當作不存在?
而白驢,也一直陪了他二百年,直到一百五十年的時候,因為不食血肉,所以白驢的身體開始出現了衰弱,劉伯倫雖然沒有說話,但是他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了。
他當時有意無意的問白驢:你這倔驢這輩子還有啥心愿?
白驢回道:我想成天和俊男睡一塊兒。
而成仙之時對現在的劉伯倫來說已經如同浮雲一般沒有意義,很諷刺,越看輕的東西,就越容易得到。
劉伯倫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他知道自己以後不會再管世間事了,但是正義的他又不忍世間沒有依靠,誰能知道老天爺的想法呢?如果後世又有妖怪了,那該怎麼辦?
所以,怕麻煩的劉伯倫將這個擔子交給了異硯氏,他信任異硯氏,知道此人的眼光,如果能夠受他贈書者,定是道心堅定的正義之人。
而異硯氏對劉伯倫的饋贈也欣然接受了,之後他們彼此作別彼此上路,異硯氏後來當真守諾,他在二十年後,將其中的一本書轉贈給了一名具有慧根的道士,而那道士在『五弊三缺』之前,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修道而維護蒼生,由此可見其道心當真可嘉。
而這無名道士後來前往了茅山一代開山立派,而那本書也隨之成了他們門派之中世代相傳的寶物。
異硯氏找那女妖找了數十年,在尋找它的途中,異硯氏還做了不少好事,當時亂世初定,但中原地帶仍有許多不平之事,異硯氏一改往常作派,一路行俠仗義,最後還收養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幼童,而這名幼童一直跟隨著異硯氏長大。
兄長死後,異硯氏心灰意冷下定了決心不想延續這異家記錄者的家風,所以他並沒有教那幼童讀書識字,他開始變得越來越沉默,二十五年後,他終於找到了那個女妖,他當時只對那女妖說了一句話:時間並沒有沖淡承諾,生死也不能沖淡諾言。
他哥哥許下的諾,有他來完成。
而在那之後,沒到兩年的光景,異硯氏便身染重疾,這異家的最後一代,終結在了一處不知名的山裡,而在那異硯氏臨死之前,他收養的孩童一直貼心照料,異硯氏知道這孩子善良,如果可能,他真的想讓這孩子過上普通的生活。
但,似乎不太可能了。
異硯氏死後,那孩子在整理他的遺物時,除了得到了他留下的諸多簡書之外,更得到了異硯氏還沒來得及送出的最後一本書。那孩子不識字,連名字都不會寫,但他對這些東西卻有著天生的興趣,於是,在異硯氏死後,那孩子帶著盤纏出山,找了個城鎮的私塾學習識字,先生第一天教他的便是寫他自己的名字,當時那先生問他叫什麼。
小孩說:我叫異小雲。
而那有些耳背的先生點了點頭,拿起毛筆在之上如實寫道:易蕭雲。
這個被人聽錯了名字的小孩故事看來正在展開,而那已經是以後的事情了,如果有機會的話,讓我們以後再說吧。
話說就在與異硯氏分別之後,劉伯倫和白驢娘子這對歡喜冤家繼續趕路,說實在的,劉伯倫當時也不知道自己想去哪裡,亂世剛過,他甚至有些不太適應這種閒散的生活了,而那白驢娘子見劉伯倫在一路上都悶悶不樂,便對著他問道:「本來就夠難看了,如今苦個臉更難看了。」
「不想看就轉過去。」劉伯倫沒好氣兒的說道。
而那白驢娘子聽到他這話之後也沒生氣,畢竟他們打打鬧鬧了這麼多年,如今終於真正的在一起了,於是,白驢娘子對著劉伯倫笑道:「呦,脾氣還沒改,你知不知道老娘現在配你八個來回都夠了?還不快討好老娘,說點好聽的讓我聽,對了,你還沒說過你愛不愛我呢。」
「我愛你個驢屁。」劉伯倫沒好氣的說道。
「別害羞嘛。」白驢笑道:「來,快說說,說你愛我。」
「等你隔屁那天我會考慮的。」劉伯倫說到了此處遲疑了一會兒,隨後又對她嘆道:「要不你以後喝點血吧?」
「我才不要呢。」只見白驢笑道:「妖怪才喝血呢,像我這樣的美人兒,只吃草就夠啦。」
倔驢。
劉伯倫長嘆了一聲,隨後也沒有再去糾結,這一人一驢漸行漸遠,中還是消失在了北國那寒冷的官路之上。
再後來……
劉伯倫和白驢在世間遊蕩了幾年,在見證了人間當真逐步安定了之後,劉伯倫終還是無法放下自己當年的話,於是,他還是以兩界筆打開了仙門,與白驢一起前往了瀛洲之地。
從那以後,劉伯倫與白驢在瀛洲一起等待著那個不可能再回來的人,歲月如梭,人生如夢,轉眼十年百年的就這麼過去了,在那光陰之中,人世間朝代更換,眨眼間,已經到了宋朝年景。
二百年的光陰有多麼漫長,劉伯倫這一次終於體會到了,歲月的無情也讓他懂得了許多,他表面上雖然還是有些無法原諒李寒山,但光陰早就帶走了當年『醉俠狂生』的憤怒。
他明白的,李寒山的苦衷,他其實都明白的,但是……但是有些事情,又怎能當作沒有發生?有些傷痛,又怎能當作不存在?
而白驢,也一直陪了他二百年,直到一百五十年的時候,因為不食血肉,所以白驢的身體開始出現了衰弱,劉伯倫雖然沒有說話,但是他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了。
他當時有意無意的問白驢:你這倔驢這輩子還有啥心愿?
白驢回道:我想成天和俊男睡一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