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王侃抿了抿唇,濃眉緊皺,又道:「陛下臨行之前特意交代, 當年之事是他一念之差,沒想到竟落得個兄弟分裂的結果。如今幡然悔悟,派臣來請王爺回京,若能摒棄前嫌,必以親王之位相待。」
景隨風又是一聲冷笑:「虛偽!」
大帳外傳來北疆軍整齊劃一的練兵聲,龍風行垂首看著手中茶盞,直到這時方才開口:「皇兄真當說他悔悟?」
「自然!」王侃忙道。
「那他……身體可還好?」
「御醫說,陛下乃是中風之症,雖然這次有驚無險,但是人卻也虛弱了不少。」
王侃抬頭,見龍風行目光落在手中茶盞上,似是沉吟了一瞬,而後才抬起頭來對他道:「王大人先回去吧,你……容本王想想。」
見龍風行似是有所搖擺,王侃又言:「王侃知曉王爺是重情重義之人,若是王爺願意在此時放下前怨,陛下與蜀國對您都必當厚待。」
「本王知曉,你先回去吧。」
王再多嘴可能反倒會弄巧成拙,王侃便也不多言,躬身一禮出了營帳。
待到他的聲音消失在了營帳外,景隨風才道:「義父,蜀皇狡詐,您定不可輕信於他!」
龍風行似是搖擺的態度讓她心裡有些不安寧,擔心他真的聽信了王侃的鬼話要往通京去。
蜀皇若真是顧念兄弟之情,十年前便不可能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以莫須有的罪名奪了自己兄弟的兵權。
龍風行挑眉看了他一眼,臉上早沒了在王侃面前的遲疑,反倒眉梢輕挑,語帶譏誚:「這麼多年來,本王這兄弟還真是沒有絲毫長進,連這苦肉計都如此拙劣。」
景隨風一愣。
「您……沒信王侃?」
武英王冷笑一聲:「你當本王是傻子不成,當年一場宮宴,他也是這般以兄弟情誆騙於我,卻在宮宴上定下我的罪名,奪了我的虎符……十年過去,我若是在同一個坑裡摔兩次,豈不是廢物!」
「那您為何?」景隨風欲言又止。
龍風行笑笑,聲音幽幽:「燕國那邊出了岔子,陸年已然帶人增援,西北的援軍往後走只會多不會少……還有幾個月便要入冬,而楊城兵營有整個蜀國做後盾……我們的糧草還剩多少,沒人比你我更清楚,不是嗎?」
聞言,景隨風皺了皺眉……
他們原本正等著燕國出兵,分散楊城兵營的人數,可誰也沒料到,短短一月之間,燕皇和燕無朗一前一後的死了,最後登基的,竟是之前連名字都為聽說過的燕無忌……
如今,他們手中大軍看似風頭正盛,實則是在一個進退兩難的地方。
進一步,楊城兵營和陸年的人難打難纏;退一步,北疆十八郡的糧食卻不足以支撐著他們度過今年冬天。
他們現在,是騎虎難下。
景隨風眨眨眼:「難道義父打算……」
「釜底抽薪,」風行埋頭喝了一口茶,眼中笑意深沉,「我正愁該如何回通京,剛想睡覺,陛下便將枕頭給我遞了上來,豈不妙哉?」
話及此,他忽然話鋒一轉,又道:「崔世清又來提了婚約之事,你可想好了?」
龍風行話語裡帶著暗示,景隨風皺了皺眉卻並未說話。
就在龍四海脫險的消息傳回之後,常修第一時間便將自己所查到的一切稟報給了蜀皇,
崔家從頭到尾都與武英王府有所勾連,自然是沒能逃過帝皇雷霆震怒——被全面清查。
崔家旁支,被砍頭的砍頭,抄家的抄家;然而崔世清卻早已從龍風行處得到消息,帶著巨額家產和幾個嫡系子孫與他們跑到了北疆來。
如今,北疆大軍的糧餉,有一半都是崔家提供的。
龍風行沉默一瞬:「你若真的放不下阿容,將那崔家姑娘娶回來擺在後院便是,可崔家,我們得穩住。」
景隨風垂首,目光閃過一絲遲疑。
見此,龍風行又補充道:「計劃成功以後,那崔家姑娘你想留著也好,想休掉也罷,沒人管你,」
他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那就證明著這婚是非結不可。
景隨風明白,在如今這個當口上,他們更需要牢牢地將崔家綁在他們的船上。
手中的茶水早已涼透,景隨風卻不住把玩著茶盞,眼神遊移,似是在思考著什麼。
不知過了多久,龍風行才聽他道:「一切,如義父所願。」
龍風行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微笑,起身拍了拍他的肩:「這才是本王的好兒子。」
他寬厚的手掌落在景隨風的肩上,景隨風卻第一次覺得,這手掌力有千斤。
琉璃似的眼睛落在不遠處的地毯上,臉上卻一絲開心表情也無。
-
武英王答應回京的消息回了通京,與此同時,景隨風與崔家小姐崔妙菱成婚的消息也傳進了龍四海的耳朵里。
常修與她說起此事的時候,兩人正坐在後院納涼,猛然聽見景隨風,竟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覺。
「阿風他……成親了?」
常修冷笑一聲:「崔家資助武英王謀反,武英王可不得賣兒子嗎?」
提起景隨風,常修的聲音里滿是憤怒和冷意。
那日在京郊他冷淡的目光猶在他眼前,常修覺得自己被最為親近之人欺騙,背叛……而那人,卻毫不在意。
「你難道不生氣嗎?」
景隨風又是一聲冷笑:「虛偽!」
大帳外傳來北疆軍整齊劃一的練兵聲,龍風行垂首看著手中茶盞,直到這時方才開口:「皇兄真當說他悔悟?」
「自然!」王侃忙道。
「那他……身體可還好?」
「御醫說,陛下乃是中風之症,雖然這次有驚無險,但是人卻也虛弱了不少。」
王侃抬頭,見龍風行目光落在手中茶盞上,似是沉吟了一瞬,而後才抬起頭來對他道:「王大人先回去吧,你……容本王想想。」
見龍風行似是有所搖擺,王侃又言:「王侃知曉王爺是重情重義之人,若是王爺願意在此時放下前怨,陛下與蜀國對您都必當厚待。」
「本王知曉,你先回去吧。」
王再多嘴可能反倒會弄巧成拙,王侃便也不多言,躬身一禮出了營帳。
待到他的聲音消失在了營帳外,景隨風才道:「義父,蜀皇狡詐,您定不可輕信於他!」
龍風行似是搖擺的態度讓她心裡有些不安寧,擔心他真的聽信了王侃的鬼話要往通京去。
蜀皇若真是顧念兄弟之情,十年前便不可能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以莫須有的罪名奪了自己兄弟的兵權。
龍風行挑眉看了他一眼,臉上早沒了在王侃面前的遲疑,反倒眉梢輕挑,語帶譏誚:「這麼多年來,本王這兄弟還真是沒有絲毫長進,連這苦肉計都如此拙劣。」
景隨風一愣。
「您……沒信王侃?」
武英王冷笑一聲:「你當本王是傻子不成,當年一場宮宴,他也是這般以兄弟情誆騙於我,卻在宮宴上定下我的罪名,奪了我的虎符……十年過去,我若是在同一個坑裡摔兩次,豈不是廢物!」
「那您為何?」景隨風欲言又止。
龍風行笑笑,聲音幽幽:「燕國那邊出了岔子,陸年已然帶人增援,西北的援軍往後走只會多不會少……還有幾個月便要入冬,而楊城兵營有整個蜀國做後盾……我們的糧草還剩多少,沒人比你我更清楚,不是嗎?」
聞言,景隨風皺了皺眉……
他們原本正等著燕國出兵,分散楊城兵營的人數,可誰也沒料到,短短一月之間,燕皇和燕無朗一前一後的死了,最後登基的,竟是之前連名字都為聽說過的燕無忌……
如今,他們手中大軍看似風頭正盛,實則是在一個進退兩難的地方。
進一步,楊城兵營和陸年的人難打難纏;退一步,北疆十八郡的糧食卻不足以支撐著他們度過今年冬天。
他們現在,是騎虎難下。
景隨風眨眨眼:「難道義父打算……」
「釜底抽薪,」風行埋頭喝了一口茶,眼中笑意深沉,「我正愁該如何回通京,剛想睡覺,陛下便將枕頭給我遞了上來,豈不妙哉?」
話及此,他忽然話鋒一轉,又道:「崔世清又來提了婚約之事,你可想好了?」
龍風行話語裡帶著暗示,景隨風皺了皺眉卻並未說話。
就在龍四海脫險的消息傳回之後,常修第一時間便將自己所查到的一切稟報給了蜀皇,
崔家從頭到尾都與武英王府有所勾連,自然是沒能逃過帝皇雷霆震怒——被全面清查。
崔家旁支,被砍頭的砍頭,抄家的抄家;然而崔世清卻早已從龍風行處得到消息,帶著巨額家產和幾個嫡系子孫與他們跑到了北疆來。
如今,北疆大軍的糧餉,有一半都是崔家提供的。
龍風行沉默一瞬:「你若真的放不下阿容,將那崔家姑娘娶回來擺在後院便是,可崔家,我們得穩住。」
景隨風垂首,目光閃過一絲遲疑。
見此,龍風行又補充道:「計劃成功以後,那崔家姑娘你想留著也好,想休掉也罷,沒人管你,」
他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那就證明著這婚是非結不可。
景隨風明白,在如今這個當口上,他們更需要牢牢地將崔家綁在他們的船上。
手中的茶水早已涼透,景隨風卻不住把玩著茶盞,眼神遊移,似是在思考著什麼。
不知過了多久,龍風行才聽他道:「一切,如義父所願。」
龍風行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微笑,起身拍了拍他的肩:「這才是本王的好兒子。」
他寬厚的手掌落在景隨風的肩上,景隨風卻第一次覺得,這手掌力有千斤。
琉璃似的眼睛落在不遠處的地毯上,臉上卻一絲開心表情也無。
-
武英王答應回京的消息回了通京,與此同時,景隨風與崔家小姐崔妙菱成婚的消息也傳進了龍四海的耳朵里。
常修與她說起此事的時候,兩人正坐在後院納涼,猛然聽見景隨風,竟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覺。
「阿風他……成親了?」
常修冷笑一聲:「崔家資助武英王謀反,武英王可不得賣兒子嗎?」
提起景隨風,常修的聲音里滿是憤怒和冷意。
那日在京郊他冷淡的目光猶在他眼前,常修覺得自己被最為親近之人欺騙,背叛……而那人,卻毫不在意。
「你難道不生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