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紀天祿原本已經準備勸說祝同益院士修改方案了。

  他們也確實是做了B方案和C方案,但是,A方案的價值,始終是最大的。

  紀天祿盯著凌然的動作,突然有些羨慕,雖然說醫學研究是醫學發展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醫學研究還是臨床醫學,最終都要落實在實施者的身上。

  一名技術高超的外科醫生,要比單純的醫學研究者幸福的多。

  「這裡接起來的話,一個通路就完成過來。」凌然說話的聲音,打斷了紀天祿的遐想。

  「完成了嗎?」紀天祿有些驚訝。

  「兩個通路中的第一個,再縫合一段……」凌然依舊是貼著顯微鏡的狀態,一邊看一邊操作,同時聲音平和的要了鑷子,穩穩的將縫合的血管輕輕的夾住。

  人的血管是非常脆弱的,能夠肆意玩弄的血管,基本只有心臟部分的幾根主動脈,也就是牛體內用來做黃喉的部分。

  而在手足外科中,練習夾血管始終是一個課題。

  夾穩是第一位的,不傷血管也是必須的,面對不同粗細不同人的血管,應該用何種的力度去夾,正如凌然之前所做的那樣,還是只能憑感覺。

  「感覺」一部分是來自於經驗的,一部分是來自於理論的。例如肉眼看上去沒什麼區別的血管,若是有一個人是動脈硬化的話,顯然就可以夾的大力一點,而且必須要夾的大力一些,否則針戳上去,會有戳不破的情況。

  總的來說,正常醫生做手術,都是小心翼翼,試了再試的,只有到了相當的水平的醫生,才敢抓起來就做的。

  其背後的積累,很可能是數百台乃至上千台的手術,才能得到的。

  凌然重複著之前的操作,小心的兩條小血管縫合在了一起。

  完成了這個步驟之後,凌然丟下器械,直接站了起來。

  「咦?」紀天祿愣了一下。

  「休息一下,你先檢查一遍通路。」凌然說的很是隨意。

  紀天祿有些日子沒有做一助了,被凌然理所當然的用的人都糊塗起來了,低頭檢查血管的時候,突然想:難道我就不用休息的嗎?

  凌然去了手術服和手套,一邊給自己推拿脖頸,一邊轉身出門,去重新洗手了。

  手術手套並不是什麼耐用品,通常來說,3個多小時的手術進行下來,手套的物理性質就會發生變化,通俗的講,就是沒那麼貼手了,而且還有破損的風險。有研究稱,心臟手術做到3個小時的時候,手套的穿孔率是30%,進行到5個小時的時候,穿孔率高達65%。

  除此以外,醫生手上的細菌也在不斷的積累,並且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延長。

  所以,一些醫院是建議醫生和助手在手術超過4個小時的情況下換手套,而在學界,則有人呼籲1.5個小時就更換手套。

  凌然以前並沒有關注這方面的信息,簡而言之,就是不知道。也是最近比較閒,閱讀的論文較多了,他才注意到這方面的東西。

  考慮到今天的手術總長度,凌然決定現在就更換手套,順便好好的休息一下。

  縫血管固然是爽,體力和注意力的消耗也是極大的。

  紀天祿一條血管一條血管的認真檢查。

  一助就是給主刀查遺補缺的,或者說,有資格給主刀查遺補缺的一助,已經是受到重視的一助了,應當感到開心才對。

  紀天祿沒有開心的想法,佩服卻是有一些了。

  檢查起來都這麼累的血管,縫合起來有多累?

  他本人以前是做骨關節的,其實並沒有大量縫合血管的經驗,這邊查索的過程,才漸漸的意識到裡面的複雜。

  凌然建立的通路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條環路,而是考慮到了有血管縫合不完美的情況——即使機率很低,可是,考慮到縫合的斷點如此之多,若是只有一條環路的話,那隻要一個斷點出現問題,縫合的整套通路就毫無意義了,等於是將困難提升到了斷指再植的水平。

  做多了斷指再植的凌然深知這樣的通路所受到的限制,因此,他做出來的通路更像是一套立交系統。單純的為建立備用血管是沒用的,因為有時候可能是系統性的損傷,例如恢復期跌傷或撞上或扭傷,都有可能造成備用系統同時損壞。

  所以,縱橫交錯又能互相取代的血管通路,是凌然設計的重點。

  這讓縫合的更加艱難了,但是,也展現出了方案所不具備的安全性。

  等凌然回來,已經檢查到脖子發疼的紀天祿連忙道:「血管縫合沒問題了,我覺得這一條通路的安全性就足夠了。」

  言下之意,不用再做備用通路了。

  凌然不置可否,重新穿戴整齊,換上了新的手套,道:「放開來看看。」

  兩人重新坐回到顯微鏡下,凌然輕輕的鬆開了卡住脛後動脈的夾子。

  血流涌過,通暢,且並無滲血。

  「沒問題了?」呂文斌亦是相當的緊張。

  凌然的眼前,卻是展出了任務提示:

  任務「嶄露頭角」:完成度75%。

  75%的完成度,意味著劉威晨的跟腱功能,可以恢復大約75%,以侵入性手術來說,這個恢復比例是很不錯了,而且,後期的復健和鍛鍊,若是做的好的話,還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但是,以七成五的跟腱去參與世界級的競賽,那肯定還是不夠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