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

  或許是田無鏡心中真正的執念,甚至是,準則。

  他所付出的一切,他所努力的一切,都是為了這一準則。

  鄭伯爺無法感同身受,

  他可以去繼承田無鏡的用兵之法,

  會去自然而然地模仿田無鏡的一些習慣,潛移默化中,變成那個人的樣子。

  但,

  鄭伯爺是無法繼承田無鏡在這條準則上的衣缽的。

  好在,

  田無鏡從未要求過鄭凡去繼承這個。

  靖南王說過,

  這條路,

  很苦,很累,

  他已經走上去了,根本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也沒有這個資格。

  所以,

  他不希望鄭凡也跟著他走這條路。

  他希望鄭凡可以過得不那麼累,可以過得輕鬆,可以過得寫意和自由。

  這個世界上,

  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有人認為靖南王對平野伯那般看重,是因為傳說中靖南王世子就養在平野伯那裡,所以,額外看重,其實就是雇奶媽子的錢。

  然而,為什麼靖南王之前不把孩子交託給別人卻交託給平野伯?

  說到底,

  還是因為田無鏡在鄭凡身上,看見了另一條路,另一條,他本可選擇的路。

  鄭伯爺可以低頭,低頭,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為了以後更好地生活,為了以後,不用再低頭。

  但在他心裡,其實一直有一條線。

  那就是實在不行,非要刺老子的底線,真要惹老子不痛快了,大不了把桌子掀了找個荒郊野外開個龍門客棧去。

  這不是清高避世的迂腐,

  而是一種真正的灑脫。

  原本,

  他田無鏡,

  也是可以這般灑脫的。

  靖南軍在手,

  田家這一代嫡子,

  自身是三品巔峰武夫,

  燕皇的小舅子。

  他進,可以試圖去問鼎一下那個位置,伸手拍拍那張龍椅的溫度;

  他退,可以像曾經的劍聖一樣,行走江湖,遊戲人間;

  他懶得動,

  往那兒站著,

  也沒人敢去對他做什麼。

  他明明可以任性而活,卻偏偏選擇了截然相反的一條路。

  他看重鄭凡,一是因為鄭凡無論是兵事還是治理地方的能力以及視野格局上,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胚子。

  蠢物或者尋常人才,自是進不得田無鏡的眼帘的。

  但到了田無鏡這個高度,能在其身邊站著的,還真沒什麼庸才。

  有才,是第一步,是門檻,再之後的鄭凡身上體現出來的那種對人生的態度,才是讓田無鏡最為看重的原因。

  鄭凡看田無鏡,像是看一個兄長,一個哥哥,弟弟崇拜哥哥,自然而然地模仿哥哥的一些習慣和行為,這很正常。

  想他年堯,身為楚國大將軍,依舊毫不遮掩對田無鏡的尊崇,這幾年,這幾場大戰下來,各國軍方中青一代,試問誰人不是田無鏡的粉?

  就連那蠻族小王子,據說在運用其王庭騎兵時,也是在模仿著田無鏡的用兵法門。

  而田無鏡,

  看鄭凡,

  則是在看著自己原本可以的模樣。

  他是將一些東西,一些他這輩子所註定無法擁有的,寄托在了鄭凡身上。

  你替我活,

  一樣的。

  ……

  五皇子的請求,被鄭伯爺拒絕了。

  因為鄭伯爺不想冒這個險;

  每一次孤軍深入,都是一場風險極大的軍事冒險,贏了,固然無比風光,功勞首屈一指,但輸了,可沒有絲毫撤退可言。

  楚人的制度,楚人朝廷的運轉,不是當初野人能比的,就是乾國那邊,一場大戰下來,固然貪生怕死者很多,但也能冒出一些個捨生取義者;

  且,上次劫了公主,自己得以逃脫,一來是運氣,二來,其實還是因為楚國並未真正調動起來,調動起來後,還有很多貴族只顧著嘲笑屈氏這次丟人丟大發了。

  但這次,是國戰!

  自己一旦輸了,那就等著面對搜山檢海般的捕捉吧。

  到那時候,

  鄭伯爺說不得都沒野人王曾經那種在自己臉上開一刀毀容的勇氣。

  有些時候,

  鄭伯爺是仁慈的,還帶著點聖母的意思。

  但鄭伯爺並不是一個純粹的「聖母」,他一直清楚,自己只是一個世俗化的「聖母」,偶爾的善行,是為了讓自己心情更愉悅一些,是生活中的一味調劑。

  鄭伯爺很清楚自己這種「聖母」,本質上,還是披了一層皮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如果眼前看見一個少女衣不蔽體慘遭欺凌,

  他會心疼,會幫忙將欺負她的惡霸給踹翻;

  但你要說,下游江水泛濫,沖屋覆田,多少人被沖走多少人無家可歸;

  唔,

  腦海中確實可以想像出那個畫面,

  但,

  沒什麼感覺啊。

  五皇子被拒絕了,他沒說告辭,而是站在城牆上,陪著鄭伯爺又看了將近半個時辰的風景。

  在這半個時辰里,

  倆人,

  誰都沒說話。

  最終,先打破沉默的,還是五皇子。

  「以前,我不懂老六為什麼要去南安縣城當一個捕頭,我以為他是在和父皇賭氣,甚至,可能是在換一種方式的養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