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在革退之後,就在京中的家裡榮養了。

  因為他老子是米思翰,三藩之亂爆發,米思翰上疏進呈剿賊方略,獎奉職恪勤諸大臣,加太子太保。不久逝世,諡敏果。

  而且對方是滿洲鑲黃旗人,出身名門。

  這女孩子是李榮保跟妻子覺羅氏的嫡長女。

  她還有六個庶弟,一個親妹妹,一個親弟弟。

  另外,李榮保的侄女,還是十二皇子胤裪嫡福晉,同時也是馬齊之女。

  雖然李榮保自己不怎麼樣,但是他的兒子不少,女兒也的確是教養的不錯。

  何況,十四爺記得,干隆皇帝的皇后,貌似就是他二閨女,但是現在那個小丫頭片子才多大啊?

  干隆時期的名臣傅恆,也才周歲而已。

  遠遠達不到指婚的年紀。

  倒是他家大女兒,歷史上這位富察氏,嫁的太宗之子韜塞的孫子、副都統薩喇善作為三繼妻,薩喇善憑妻族受高宗重用,歷任副都統、吉林將軍,後代還封了雲騎尉世職。

  給人當了三房太太,自然比不上給弘暉大阿哥當原配嫡妻來的好了,何況弘暉大阿哥前程遠大,未來可期啊。

  定了婚事之後,十九貝子也定了親,他定的是烏雅氏。

  這是德妃的族侄女兒,雖然遠了點兒,但是絕對是烏雅氏的閨女。

  十四爺頓時覺得,十九貝子跟自己有緣了。

  這些人指婚,十四爺只在乎弘暉跟十九貝子,二十皇子還小,二十一皇子也才去尚書房。

  根本不著急娶媳婦兒。

  其他人,十四爺根本不在乎。

  等到中秋節的時候,暢春園裡頭就多了兩戶人家,一個是富察氏,一個是烏雅氏。

  這都是跟皇家做了親家的人,而且十四爺也收到了這兩戶人家送來的節禮。

  中秋一過,康熙就轉戰去了小湯山行宮,每日有人陪著泡澡,逗他開心,又有公事讓四爺分擔了一半過去,他在慢慢的適應自己悠閒的老年生活。

  等到秋收之後,萬物蕭條了,康熙在頒金節的時候,回了一趟宮裡頭。

  在康熙五十九年的頒金節上,康熙皇帝宣布了三道聖旨:皇三子胤祉之子弘晟被封為世子,皇五子胤祺之子弘升為世子,班俸均視貝子。但是卻單獨封了四爺的嫡長子弘暉為貝勒。

  且定外藩朝覲年例。

  另外,康熙帝頒詔天下:「以宋臣范仲淹從祀孔廟」,稱「先儒范子」;康熙六十年起,從祀於歷代帝王廟。

  這是給這位先賢大儒最高的禮遇和崇敬。

  此舉贏得了海外范氏的忠心與歸順。

  長樂島范氏一族全部回歸中原,康熙特賜京郊一個大莊子安頓范氏一族,那莊子就叫長樂莊。

  有不少范氏子弟,參加了當年的科舉,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日後都是國之棟樑。

  而且范氏一族回來也不是空手的,他們帶回來不少書籍,還有不少金銀財寶,足夠范氏一族在京中落地生根了。

  弘晟跟弘升都有了兒子,且都八九歲了,一看就是能立住的樣子。

  所以才被立為世子,年紀輕輕就有了俸祿,而且跟貝子平級。

  康熙五十九年其實過得平平淡淡,可是背地裡的暗潮一直洶湧無比,大家都在期待爆發的那一刻。

  頒金節過後,康熙皇帝又去了小湯山行宮,擺出來一副頤養天年的架勢。

  政務的三分之二都交給了雍親王去處理,十四帶著火器營,跟著他護駕。

  甚至去了小湯山行宮,他還把德妃和敏嬪都叫上了,包括後宮幾個年紀大了的妃子們,康熙的原話是:「大家都上了年紀,泡一泡溫泉,聽說對身體好。」

  眾位妃嬪們無一不感動。

  就是八爺那裡的追繳行動都很有成效,十七爺很給力,別看只是個貝子,但是十七爺是真敢抄家滅門的主兒。

  同時,十七爺的家產,以幾何的程度在增長。

  八爺家的也是,八福晉再次抖了起來,光是收禮就收的手軟了,家裡財產和她原來賠付出去的嫁妝又都回來了。

  另外還有富裕的,這都是被追債的人家送來的,欠債越多,送禮的禮物越重。

  其實送禮沒用,因為康熙給了八爺無上的壓力:老四跟十三都能追回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你跟十七聯手還追不回來?那朕真的是看錯你了。

  但實際上,八爺也在苦惱,這些欠債不還的人都有背景不說,各個都還脾氣大,私底下拉攏腐蝕你,檯面上擺出一副不合作的態度。

  以前四爺跟十三那是鐵面無私,誰拉攏賄賂都沒辦法,因為他們倆啥也不缺。

  你說錢財?他們倆缺錢嗎?

  你說女人?他們倆缺美色嗎?

  你說權勢?他們倆一個親王一個貝勒,還要什麼權勢?人家皇阿瑪那是萬歲爺。

  八爺不行,十七爺更不行了。

  這倆人首先在康熙這裡就沒什麼寵愛,家裡的人也是拖後腿的,見到送禮的就放進來,回去之後倆人都有些發懵。

  不過八爺雖然不想收禮卻無奈卻不過人情。

  十七爺是來者不拒,他見識淺薄,只知道往家摟銀子,雖然依舊要抄家的,但是送了禮物的人家就免了滅門之禍。

  沒送禮的都給滅門了。

  抄撿出來的東西,他還截留了十分之二,十分之一給自己留下,十分之一平分給了跟著他的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