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可沒想到,皇帝居然也跟著出宮了?
皇帝沒有回答溫知如的疑問,只是看了眼身邊的錦翌琿,後者開始向他解釋道:「其實最初我入宮向公子稟報去山西府 的所見所聞之時,公子便已經看出我對你有意。當時公子還問過我,若是首輔大人要阻攔,他可以破例為你我做個媒。卻不曾想,公子這句話才說了沒幾日,我父親就上書要求撤了我的世子爵位,將我趕出賢王府。」
溫知如:「所以在那時候,公子便已經猜到了,這只是我們的一個障眼法?」
他和錦翌琿的這次計劃雖然也聯合了溫彥豐和賢王爺,但也是背著皇帝的。
怎麼說,如今朝堂上的局勢複雜,皇帝也很難偏信什麼人。
可這計劃如果再加上了賢王爺錦清越的參與,在皇帝眼裡就完全不同了。
先帝臨終前給小皇帝留了三個顧命大臣。
除去首輔溫彥豐手握大權一直和小皇帝不和之外。
夏侯老將軍基本不關心朝政上的事情,只是為小皇帝守衛邊疆,他的幾個兒子也先後為國捐軀,唯一活著的老四都廢了一雙腿,可謂是為了大錦朝鞠躬盡瘁了。
而賢王爺錦清越更是深得小皇帝的信任。
錦翌琿自幼就被先帝選進宮和還是皇子的錦雋煜一同學習,賢王爺雖不是太傅,但在教導錦雋煜治國之策上一直十分用心。
可以說,比起那些有血緣關係的皇親國戚,小皇帝更願意把賢王爺當成親人、長輩來尊敬愛戴。
所以,當他意識到連賢王爺也開始配合這兩個年輕人一起演戲的時候,他也不得不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了。
畢竟,他再想要和溫彥豐賭氣,也不至於會冒著要搭上整個江山和自己性命的風險。
「是,朕最初聽聞瑞王的事,確實心存疑慮。畢竟母后她老人家這些年雖然在後宮大權上有些獨斷,可對朕一直是頗多照顧,更是一直在約束皇兄行事低調。實在不像是有此等野心之人。」小皇帝頓了頓,等面前兩位青年大致消化他的話才又繼續道,「只是朕萬萬沒想到,朕一向最敬重的賢皇叔居然也會加入到你們的計劃中。那日他入宮主動求朕搬下聖旨削去你世子爵位時,朕也大為震驚。」
「賢王爺他將計劃告訴陛下了?」溫知如有些不解,賢王爺他雖然沒有接觸過,可也不至於是這麼不謹慎的人。
「不,皇叔當然不會說,但是朕卻知道他一定是有別的打算。」
小皇帝對別人或許還沒那麼深刻的了解,可對賢王爺卻是徹徹底底的信賴的。
錦雋煜的母妃在他很小時候就因為後宮爭鬥死在了冷宮裡。
可憐的小孩子一個人在後宮孤苦無依,就算皇帝憐憫他,到底也不能面面俱到的照顧到。在後宮那種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錦雋煜可以說是艱難生存。
那時候最關照錦雋煜的就是賢王爺了,他不但將世子送來宮內陪錦雋煜一同學習,還在私下底教導了他許多的帝王之術。
雖然這其中肯定也有先皇的授意和默許,可小皇帝知道,當初他勢單力薄,與皇后所出的瑞王幾乎難以抗衡,賢王爺若是有半點私心想要自保,都不會這般毫無保留的輔助他。
所以對賢王爺,小皇帝是完全信任的。
第81章
那日和小皇帝的談話, 最終雖然錦翌琿和溫知如也沒能把計劃全盤托出。
可也算是暗示了小皇帝,這是一招以退為進,暗渡陳倉的險招。
小皇帝從這些隻字片語中大概也猜到了六七分, 他也知道這兩位少年有些事不能明說的理由。
畢竟這個計劃, 等同於是把皇帝放在了最危險的位置。
可再仔細想想, 小皇帝也不得不贊同他們的想法。
所謂我在明敵在暗,如果他們非要等瑞王自己露出馬腳, 那必定是對方已經做好了萬全之策的時候。
到了那一刻, 哪怕他有了準備, 也未必能敵得過對方的一擊制勝。
還不如趁著現在引蛇出洞, 自己這邊雖沒有必勝的把握, 可瑞王也同樣擔著風險。
算起來或許他們的勝算還大一些。
溫知如他們和小皇帝交談完之後便連夜出了京城。
他們從城東出發,大約前進了一兩個時辰,就改道向西南……
而另一隊天亮時分出發的馬車, 則是按照原定計劃,一路朝著賢王爺在西北的封地去了。
瑞王那頭自然也是有關注他們的行蹤。
只不過等到他的手下發現跟錯了隊伍, 真的錦翌琿和溫知如早已經離開京城去了另一條路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晚上了。
哪怕是現在回報給瑞王, 再派人手加急追趕,似乎也有些晚了。
不過得到消息的瑞王倒也不是十分在意。
「左右人都走了, 就算是耍陰謀詭計,又能掀起多少風浪?」
太后到底在這後宮裡待得久了, 先後看著兩位皇帝爭權奪勢,態度倒是格外謹慎。
「也不能這麼說, 一位是賢王的嫡長子,一位又是溫首輔的嫡長子,他們兩同日出京, 還故意喬裝打扮掩人耳目,不得不防啊!」
「不是都鬧翻了嗎?」瑞王依然不以為意,「之前母后您也是這般小心,可我們不也派人去打聽了,溫彥豐把他寶貝兒子打了一頓,傷都沒養好就嚷嚷著要趕出府去,要不是家裡老太太攔著,又有三小姐入宮這件事耽擱了,怕是早就該走了。
皇帝沒有回答溫知如的疑問,只是看了眼身邊的錦翌琿,後者開始向他解釋道:「其實最初我入宮向公子稟報去山西府 的所見所聞之時,公子便已經看出我對你有意。當時公子還問過我,若是首輔大人要阻攔,他可以破例為你我做個媒。卻不曾想,公子這句話才說了沒幾日,我父親就上書要求撤了我的世子爵位,將我趕出賢王府。」
溫知如:「所以在那時候,公子便已經猜到了,這只是我們的一個障眼法?」
他和錦翌琿的這次計劃雖然也聯合了溫彥豐和賢王爺,但也是背著皇帝的。
怎麼說,如今朝堂上的局勢複雜,皇帝也很難偏信什麼人。
可這計劃如果再加上了賢王爺錦清越的參與,在皇帝眼裡就完全不同了。
先帝臨終前給小皇帝留了三個顧命大臣。
除去首輔溫彥豐手握大權一直和小皇帝不和之外。
夏侯老將軍基本不關心朝政上的事情,只是為小皇帝守衛邊疆,他的幾個兒子也先後為國捐軀,唯一活著的老四都廢了一雙腿,可謂是為了大錦朝鞠躬盡瘁了。
而賢王爺錦清越更是深得小皇帝的信任。
錦翌琿自幼就被先帝選進宮和還是皇子的錦雋煜一同學習,賢王爺雖不是太傅,但在教導錦雋煜治國之策上一直十分用心。
可以說,比起那些有血緣關係的皇親國戚,小皇帝更願意把賢王爺當成親人、長輩來尊敬愛戴。
所以,當他意識到連賢王爺也開始配合這兩個年輕人一起演戲的時候,他也不得不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了。
畢竟,他再想要和溫彥豐賭氣,也不至於會冒著要搭上整個江山和自己性命的風險。
「是,朕最初聽聞瑞王的事,確實心存疑慮。畢竟母后她老人家這些年雖然在後宮大權上有些獨斷,可對朕一直是頗多照顧,更是一直在約束皇兄行事低調。實在不像是有此等野心之人。」小皇帝頓了頓,等面前兩位青年大致消化他的話才又繼續道,「只是朕萬萬沒想到,朕一向最敬重的賢皇叔居然也會加入到你們的計劃中。那日他入宮主動求朕搬下聖旨削去你世子爵位時,朕也大為震驚。」
「賢王爺他將計劃告訴陛下了?」溫知如有些不解,賢王爺他雖然沒有接觸過,可也不至於是這麼不謹慎的人。
「不,皇叔當然不會說,但是朕卻知道他一定是有別的打算。」
小皇帝對別人或許還沒那麼深刻的了解,可對賢王爺卻是徹徹底底的信賴的。
錦雋煜的母妃在他很小時候就因為後宮爭鬥死在了冷宮裡。
可憐的小孩子一個人在後宮孤苦無依,就算皇帝憐憫他,到底也不能面面俱到的照顧到。在後宮那種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錦雋煜可以說是艱難生存。
那時候最關照錦雋煜的就是賢王爺了,他不但將世子送來宮內陪錦雋煜一同學習,還在私下底教導了他許多的帝王之術。
雖然這其中肯定也有先皇的授意和默許,可小皇帝知道,當初他勢單力薄,與皇后所出的瑞王幾乎難以抗衡,賢王爺若是有半點私心想要自保,都不會這般毫無保留的輔助他。
所以對賢王爺,小皇帝是完全信任的。
第81章
那日和小皇帝的談話, 最終雖然錦翌琿和溫知如也沒能把計劃全盤托出。
可也算是暗示了小皇帝,這是一招以退為進,暗渡陳倉的險招。
小皇帝從這些隻字片語中大概也猜到了六七分, 他也知道這兩位少年有些事不能明說的理由。
畢竟這個計劃, 等同於是把皇帝放在了最危險的位置。
可再仔細想想, 小皇帝也不得不贊同他們的想法。
所謂我在明敵在暗,如果他們非要等瑞王自己露出馬腳, 那必定是對方已經做好了萬全之策的時候。
到了那一刻, 哪怕他有了準備, 也未必能敵得過對方的一擊制勝。
還不如趁著現在引蛇出洞, 自己這邊雖沒有必勝的把握, 可瑞王也同樣擔著風險。
算起來或許他們的勝算還大一些。
溫知如他們和小皇帝交談完之後便連夜出了京城。
他們從城東出發,大約前進了一兩個時辰,就改道向西南……
而另一隊天亮時分出發的馬車, 則是按照原定計劃,一路朝著賢王爺在西北的封地去了。
瑞王那頭自然也是有關注他們的行蹤。
只不過等到他的手下發現跟錯了隊伍, 真的錦翌琿和溫知如早已經離開京城去了另一條路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晚上了。
哪怕是現在回報給瑞王, 再派人手加急追趕,似乎也有些晚了。
不過得到消息的瑞王倒也不是十分在意。
「左右人都走了, 就算是耍陰謀詭計,又能掀起多少風浪?」
太后到底在這後宮裡待得久了, 先後看著兩位皇帝爭權奪勢,態度倒是格外謹慎。
「也不能這麼說, 一位是賢王的嫡長子,一位又是溫首輔的嫡長子,他們兩同日出京, 還故意喬裝打扮掩人耳目,不得不防啊!」
「不是都鬧翻了嗎?」瑞王依然不以為意,「之前母后您也是這般小心,可我們不也派人去打聽了,溫彥豐把他寶貝兒子打了一頓,傷都沒養好就嚷嚷著要趕出府去,要不是家裡老太太攔著,又有三小姐入宮這件事耽擱了,怕是早就該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