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他身邊的人也不是丘浚了,而是于冕。

  太孫與丘浚之間的種種,放開了說,或許可以洋洋灑灑百萬字,大體就是老臣與少君之間種種。唯一值得說道的,丘浚之罷,是太子獨立為之。

  朱祁鎮根本沒有插手。

  當然了,在古代環境之中,君主哪怕是少年君主,想要罷免一個大臣,總是有辦法的。

  但是如何能做到合情合理,上下膺服。不動波瀾的做到這一點,卻要看各自的能力了。太孫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才讓朱祁鎮放心的將大權交給了太孫。

  朱祁鎮說要內禪太孫的時候。

  太孫反而驚懼非常。似乎擔心是朱祁鎮有心試探。朱祁鎮索性也不管了,只是每年年底,朱祁鎮都不會紫禁城之中,所有過年應有的禮節,都由太孫代為之。

  而太孫每一次來的時候,朱祁鎮都提一次內禪的事情。

  這已經是第三次了。

  如果朱祁鎮態度不變的話,太孫這一次就不會拒絕了。

  畢竟事不過三。

  而就太孫本人來說,他早就想到登基了。只是一想到他父親的下場,他每日都在暗暗忍耐。只是今日在香山之前,他似乎有些忍耐不住了。

  「臣江寧伯,朱旭林拜見太孫殿下。」朱旭林在香山門外行禮道。

  太孫立即還禮。

  雖然朱祁鎮將很多權力都讓給了太孫,但是並不是說,他就對太孫非常信任,可以說朱祁鎮在經歷過太子之事後,對誰都不信任了。

  整個西山別院駐守有一萬多京營士卒,全部有朱旭林掌控。

  而朱旭林更是當日以擒拿太子之功,才得以有今日的。而掌控北京城防的將領,自然是上元伯馬永。

  也就是說,即便太孫以英國公張懋等人,掌控了京營之中,相當一部分權利,但是朱祁鎮只要想,一聲令下,足夠讓大明換一個太孫。

  雖然太孫一直有意迴避這個問題。太子的諡號,更是北海繆王。這個諡號,是太孫一手定下來的,這也是對外表示的一個政治信號。

  但是太孫再怎麼放出這個政治信號,朱旭林與馬永恐怕都不敢相信。

  雙方的隔閡,很難化解。

  這也是太孫每一次來見朱祁鎮,心中都有幾分驚懼的原因。

  太孫面對朱旭林一面坦然,似乎一點也沒有覺得這是他的仇人。說道:「江寧伯,皇爺爺在哪裡?」

  朱旭林說道:「陛下在藏書閣。」

  太孫僅僅帶兩三個隨從,沿著完完全全的小路,向西山別院深處走去。

  這一段路,是按照移步換景法來布置的。一步一景,而且根據四時不同,更是各種景物變幻。恍如將天地濃縮版於寸步之內。

  卻見太孫熟門熟路,遠遠的向前看去,山上有雪,雪中有梅,梅中有香,唯獨不見一房一舍,只是忽然之間,似乎天地為之一轉,一座依山而建的閣樓無聲無息的出現在太孫的面前。

  似乎天地之間,本該如此。

  見太孫過來,立即有兩個太監,為太孫開門。

  太孫一進入藏書閣之中,頓時覺得汗透重衫。

  裡面很熱。

  這裡連通了暖氣。

  整個西山別院,雖然不是朱祁鎮一手設計出來的,但是朱祁鎮耗費的心力也不少,耗費最大的心力,就是以這個時代的人力物力想辦法搞出後世才有的享受。

  比如暖氣。

  這個時代蒸汽機都有了,暖氣自然是很容易的。

  只是消耗太大了。

  唯有鍋爐房與供熱的房間,相距比較近才可以的。而皇宮之中,很多建築布局都是事先弄好的,根本不可能輕易改動。所以紫禁城正殿之中,大部分地方都沒有弄暖氣。

  而整個西山別院之中,唯有朱祁鎮的居所,與藏書閣,還有召見大臣的暖閣,才有暖氣。

  所謂的藏書閣,其實就是朱祁鎮的書房。

  卻見裡面一排排書櫃,上接天頂。

  朱祁鎮變得蒼老了許多。

  如今他的已經整整七十歲了。

  臉上皮膚也鬆弛,整個人都處於一種似睡非睡的迷濛之中,似乎一個不注意,就會昏昏沉沉的睡過去。

  此刻的朱祁鎮就是這樣,他手中拿著一本書,靠在躺椅之上,雙眼之上架著老花鏡,只是在老花鏡後面的眼睛,卻在一點點的閉合。

  「皇爺爺。」太孫來到朱祁鎮面前輕聲說道。

  「嗯。」朱祁鎮從鼻子之中發出一聲,猛地抬起頭來,睜開惺忪的眼睛,將手上的《實學月刊》翻了一頁。看了一眼太孫說道。

  朱祁鎮這幾年,漸漸的從朝政上面淡出來了。

  不再怎麼插手。

  心思卻落到了其他地方上,比如說實學。這《實學月刊》正是在朱祁鎮的扶持之下,才建立起來的,與後世的科學期刊差不多,卻成為了朱祁鎮的閒暇讀物。雖然朱祁鎮對科學的一些認知,比整個時代任何人都高。

  但是看著這些下一代實學家,也就是科學家們,提出一個個有意思的說法,讓朱祁鎮老懷甚慰。

  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元氣說。

  畢竟古代典籍之中,有太多關於元氣的東西了。以至於很多想要證明靈氣的存在。並為之腦洞大開。成為朱祁鎮覺得最有意思的消遣,甚至比一些小說讀起來還有意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