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今天他接了一個任務——給來天河支援的所有醫護人員留影。

  本身這並不是攝製組的活,但前線宣傳人手不夠,郭儒明幫忙拿下幾個方艙醫院的拍攝任務。

  「郭導,從哪家醫院開始?」助手問道。

  「天河客廳。」郭儒明想也沒想便回答道。

  「找吳老師去?」助理笑呵呵地說道。

  「肯定麼。」郭儒明道,「好久沒看見吳老師,也不知道他還好不好。」

  「應該沒問題,最近各家方艙醫院陸續有患者出院回家隔離,吳老師的心情應該不錯。」

  郭儒明點了點頭,他也是這麼想的。

  他們剛來的時候,所有醫護人員的臉上都看不到哪怕一絲笑容。那種沉悶的氣氛讓人分外壓抑,喘不上氣。

  但郭儒明能明顯感受到,最近幾天,越來越多的笑容出現在醫護人員的臉上。

  情況在不知不覺的改變,雖然方艙醫院依舊人滿為患,可郭儒明有這個判斷。

  尤其是2月11日方艙有患者出院,2月12日鍾老就說疫情4月結束。郭儒明比較敏銳的察覺到其中的聯繫,但也只是猜。

  「先去二橋錄一下影像資料。」郭儒明道,「吳老師是八點下班,來得及。」

  「守著二橋的小伙子不容易。」

  天河市長江二橋守橋的是一名山西籍的技術人員,原本新年值班,同事回家過年,等同事回來他就可以放假休息。

  但萬萬沒想到天災降臨,這個小伙子硬生生在長江二橋堅守了將近一個月。

  一個月不說,現在距離天河市解封遙遙無期,估計他還要繼續堅守下去。

  只是堅守,就足以讓人尊敬,無論什麼崗位。

  這名技術人員在堅守的同時還努力點亮長江二橋上的燈,拼出天河加油的字樣,默默的用自己的方式給這座城市打氣。

  郭儒明第一次見到長江二橋上的燈火時,就讓助手聯繫,並在第二天採訪了守護二橋的這位技術人員。

  他說的很樸素,對著鏡頭沒什麼豪言壯語。

  郭儒明知道絕大多數人對著鏡頭的時候都會很緊張,他們做的遠遠要比說的更多。

  手頭有一些二橋的鏡頭、畫面,但郭儒明並不滿意。

  二橋的燈光是這段時間全天河……這個有點誇張,但至少驅散了郭儒明心中的陰霾,讓他看到了希望。

  這是普通人的堅持。

  郭儒明至今都無法忘記第一次看見二橋上亮著天河加油的燈光時,自己的心是一種怎樣的澎湃。

  一定要把這個畫面留下來,用鏡頭語言一五一十描述,描述給後人看。

  這是一種信念、一種樂觀、一種堅強。

  每天晚上七點,溫瑞都會如期點亮二橋上的燈火。在疫情前這裡是風景畫,美輪美奐。

  而疫情開始後,獨守的安全員溫瑞把風景畫變成天河加油、中國加油、致敬抗疫英雄等字樣。

  郭儒明帶隊來到長江江畔,沒有去打擾守夜人溫瑞,而是找了很多角度留下此時的影像。

  天河

  加油

  霓虹閃爍,橋下的江水緩緩流淌,反射著燈光,那四個字仿佛把整個長江點亮,把整個世界點亮。

  苦悶、壓抑的天河市,多了一絲希望。

  哪怕只是一絲,它也是光明,意味著一名在天河工作的普通人還沒有失去希望,失去信心。非但沒有失去信心,反而努力鼓舞著身邊的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奉獻著。

  遠遠看去,隱約可見一個小的微不足道的身影在燈光下走著。郭儒明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幻覺,但他寧願相信自己真的看到了溫瑞的身影。

  每晚燈光亮起的時候,溫瑞都要從板房裡出來,走到可以看到整座橋燈光的地方拍照、記錄、匯報,如果看到哪裡燈光出問題了,就要如實上報,然後根據上級的指示進行檢修。

  這是溫瑞的工作,郭儒明清楚的記得採訪溫瑞的時候他講述自己工作的話語很普通,但比之前的採訪流利了很多。

  現在燈光亮起,這個27歲的小伙子應該正在巡視。

  二橋的燈火在整個天河市看來微不足道,但依舊有人守護著微弱的光芒,給看見它的人以勇氣。

  「無人機航拍,準備。」

  「準備完畢。」

  一架無人機飛起,航線經過電腦設計,能最大程度上展現出長江二橋的恢弘以及天河加油四個字的力量。

  郭儒明的思緒隨著無人機飛起,他仿佛能看到高樓林立的天河市成為背景,苦難壓在頭頂,山一般,卻壓不跨天河的人民以及來支援的幾萬醫護人員的腰。

  天河

  加油

  霓虹燈光倒映在長江水中,滾滾東去。

  浪花能淘盡英雄,卻淘不盡千百年來的英雄氣。

  從慌張、茫然、悲痛到現在井然有序的抗擊著世紀疫情,郭儒明的眼睛有些濕潤。

  這段時間他覺得自己脆弱了很多,本以為閱盡人間滄桑,喜怒早已不形於色。可來到天河後,郭儒明卻像是年輕人一樣總是熱淚盈眶。

  無人機穿過長江二橋,又一次折返回來,越飛越高,留下長江、二橋、天河加油以及天河市的背景。

  天河,加油!郭儒明握緊拳,在心裡說道。

  十二分鐘後,助理問道,「郭導,您看可以了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