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道士也相當無奈,這可是天賜良機,可惜事情緊急,自己沒辦法裝逼。

  要是換自己來,老鴰山的聲望值能再次升一大截。

  可惜了,小師叔不願意裝神弄鬼的,這要是……

  說一千道一萬,林道士也只能可惜可惜,卻不敢真的和吳冕說這些事兒。

  他在心底對吳冕有一定的畏懼,最開始是來源於自家老爺子的口述,隨著接觸越來越多,就越是看不懂這個戴著墨鏡的年輕人。

  戴著墨鏡看一眼就知道是防蚊水和防曬霜導致的過敏,這還是人麼。

  「小希,來前山。」

  林道士正想著,吳冕打了個電話,「有個過敏性休克的患者,咱倆把她送去醫院。」

  「小師叔,你親自送?」

  「半路喉頭水腫怎麼辦?這個是急性過敏,得小心點。」

  ……

  ……

  醫大一院,全院會診。

  胸外科、麻醉科、呼吸科、重症的醫生坐在辦公室里,會診的級別的也有點高,由主管臨床的副院長薛春和親自主持,醫務處馬處長負責具體事情。

  「我說兩句吧,患者診斷很明確,氣管下段腺樣囊性癌。手術不難,但是問題在於腫物表面血運豐富,輕輕一碰就出血,這要是下氣管插管進去,我擔心有大血管破裂。」麻醉科徐主任說道,任海濤坐在他身邊,拿著筆記本假模假樣的做著記錄。

  這是主任的排面問題,出來全院會診要是不帶人做記錄,好像比別人低了一頭似的。

  今天正好趕上任海濤值班,上面也不忙,所以他就臨時充當秘書。

  「不能麻醉?」薛春和問道。

  「麻醉風險太大。」麻醉科徐主任回答道。

  在場的幾個人也都很犯愁,但誰都沒什麼好辦法。

  患者是78歲女性,因胸悶、氣短伴乾咳2個多月,1周前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了醫大二院胸外科就診,其在胸部CT提示「氣管壁增厚,管腔狹窄」。

  纖支鏡檢查見距隆突2.5厘米處可見一15mm×16mm新生物,質地脆,觸碰易於出血,病理活檢確診為「氣管下段腺樣囊性癌」。

  診斷很明確,但當時問題就出在要怎麼手術切除上。

  腫物在隆突上2.5cm的位置,氣管插管必然會插到這裡。別說是硬邦邦的氣管插管,當時做纖維支氣管鏡的時候鏡頭輕輕碰了一下腫物,腫物表面馬上開始呼呼出血。硬著頭皮取了病理,用止血紗布、止血粉蓋了半個小時出血才緩慢止住。

  這要是氣管插管,估計呼吸機一吹,血液倒灌,還沒等開胸完畢患者就得被自己的血「淹」死。

  切除氣管腫物的手術很簡單,可再簡單的手術總不能不麻醉吧。

  麻醉科有一個多少年的老梗,叫做棒麻。這是300多年前西方剛有外科手術的時候,因為怕患者疼,都是一棒子砸暈,然後再做手術。

  那時候手術講究的是一個「快」字,出手如風,做手術跟殺豬一樣。

  而眼前是一個快八十的老太太,要是棒麻……

  第118章 束手無策

  這種事情和身份地位沒關係,這要是讓媒體知道了,還不得全國震驚,最後不光是薛春和,連醫大二要退休的沈院長都得吃掛落。

  哪怕是為了患者好也不行,打著我為你好的名義做壞事的人多了去了。

  反正不管人家的家庭如何,背景怎樣,醫大二是絕對不敢這麼做的。只是一個玩笑,一個想法。當年剛有外科沒有麻醉的時候,基本也都是成年人用棒麻的麻醉方法。

  所以當時醫大一就組織了全院會診,覺得沒辦法手術,建議患者去上級醫院就診。意思很明確,去帝都看看吧,去國內醫療的最後一站協和看看吧,我們沒招。

  家裡也準備去帝都協和看一眼,但患者病情進展很快,才幾天的時間就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

  5個小時前患者因為低氧血症出現昏迷,送到醫大一院,所以薛春和這才把諸多主任都從家叫來,再一次全院會診。

  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這次會診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治病,而是為了告訴患者家屬我們盡力了。

  現代醫學是有局限性的,就像是用現代的眼光看很多年前的棒麻與沒有麻醉的快刀手術,覺得很荒謬。但處於那種歷史時期下,也沒別的辦法。

  眼前也是如此,科學的局限性與時代的局限性制約了很多疾病的治療,總有人力無可為的時候,盡力就好。

  薛春和嘆了口氣,他說道,「那就這樣吧,沒別的好辦法。」

  「院長,我去和家裡交代一聲?」胸外科主任李忠問道。

  「我去吧。」薛春和又嘆了口氣說道。

  家裡的期待值還是很高的,很難接受患者沒什麼好辦法只能等死。而且還不是惡液質狀態的死去,是被活生生的憋死。

  這事兒頭疼,頭真疼。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任海濤的手機響了起來。

  他臉色一緊,連忙用手按住喇叭。院長愁眉苦臉的,自己手機這時候響,那不是把自己往槍口上送麼。

  果然,薛院長挑眉橫了他一眼。

  任海濤心裡暗罵,這是誰啊,打電話也不挑個時候。

  拿出手機,瞄了一眼,他馬上小聲說道,「吳老師。」

  「嗯?吳老師給你打電話?」薛春和詫異問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