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該做一個專門存放古籍的書櫃了。」袁州想到。

  現在只能暫時放在架子上,袁州將其分為兩摞,一摞是十二本以外,一摞是剛才選中,獲得手稿獎勵的古籍古方。

  接下來的一小時,袁州都在整理吸收腦中的知識,先將其整個過一遍,然後再詳細的來。

  即使是大概過一遍,受到的震撼也不少,袁州長舒了一口氣,說出了內心最直接的感受:「呼……中華飲食果然博大精深。」

  袁州看了看表,嗯,沒錯就是那塊他花好幾萬買來一直沒機會帶的手錶,被他掛在房間中,當鐘錶使,沒辦法有錢任性。

  「時間還早,再看半小時。」

  接下來就是詳細閱讀,袁州首先接觸的是《調香記》,看書名有點像十八禁讀物,實際不然,這是一本正兒八經研究廚藝的書。

  只不過這位叫做李天祺的廚師,有些跑偏,他研究的是,怎麼讓菜更香,正所謂「色香味俱全,色居首位。」而這位李廚則想把香這一項做到極限。

  書中,李天祺總結了香味:咸香引津,甜香注目,麻辣之香不可分,酸香最開胃,苦香難嘗,鮮香繼輔,其餘香味不成統。

  李天祺將食物香味分成了五味七種,其中麻和辣的香味不能分開,後面有說明分開會辣,單麻單辣都會嗆鼻,而苦香很難做出讓人有胃口的,鮮香只能做輔助。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香味,但太雜,所以分不了一列,但李天祺都有記錄。

  「這位李廚,稍微有點太偏執,有時候會為了香味,破壞食材本身的味道。」

  比如書中就說,炒肉多加酸菜,有酸香開胃,話沒錯酸菜炒肉是開胃,但並非所有。

  「雖說有些偏激,但裡面有些想法還是很值得我去學習借鑑的。」袁州認真的思考著。

  袁州一直以來最注重的是食材的本味,然後是色,至於香,食材好烹飪技巧絕佳,自然香氣撲鼻。

  廚神系統估計也是如此認為,所以也沒再專門留意。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腦洞,還真有專門鑽研香這一道的,仔細想想,既然能夠為了色學習擺盤和雕花,那為什麼厚此薄彼冷落「香」呢?

  袁州不會像李廚那般偏執,但在絕對不影響味和色的前提下,加以控制香,以現在袁州的廚藝來看完全沒問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從書里學到新東西。」袁州還想繼續看,但時間不早了,無奈只能放下書,洗漱睡下。

  《非食論》非食是指不是正餐,它是一部明末南方街頭小吃的記錄。

  《不飲》是解酒菜和解酒茶的做法,《培禽綱目》是目前最適合袁州的古籍,綱目在古文指「擬定調查的名單」,這本古籍是關於培育家禽的習性觀察,袁州本來有解牛刀,有牛的了解,現在加上家禽,正好補充。

  這五本古籍,有一本比較特殊,也就是《廣公遊記》。

  看名就知道,是清初一位名為廣理的大吃貨逛吃逛吃的記錄,但這書並非廣理所寫,是他的伴讀書童負責記錄這一路上的逛吃。

  關於古方,就不用多解釋了,是沒有流傳下來的菜方,自古就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說法,雖然這說法來自於武師,但在廚界一樣通用,很多大廚都會留一手自己的拿手好菜不教給徒弟,但又怕沒有傳承,所以就會記錄下來,傳給後人。

  這幾道:活水魚、開地菜、白煬藥膳、天仙湯、火山魚、餓死龍、山泉觀素齋,皆是袁州完全沒聽過的菜餚。

  要說,收集的三十一道中,除了這七張古方,還有四張菜方,袁州沒選的原因很簡單,這四道菜有的已經被還原,有的技術含量並不是太大。

  所選的七道古方中,袁州最有興趣的是餓死龍。

  俗話有雲「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餓死龍就是能夠將驢肉做得讓龍都嘴饞。

  這十二道古方古籍,袁州有信心能夠在一兩個月之內消化完,然後廚藝會有一個小步提升。

  「我也會好幾道失傳的菜了,等我把這七道學會了,是不是可以弄一個失傳之宴?」袁州覺得這是可行的,作為一個成功的飯館,不止要有硬菜,還要有硬核宴。

  袁州能夠如此快吸收並掌握,是因為系統獎勵的手稿和經驗,如果單拿到古方,是很難這麼快研製成功的。

  現在在網上搜做菜教程很多都說的是:鹽少許,醬油一勺之類。

  少許是多少?勺有多大?這些基本都是自己研究。

  用文言文纂寫的古方更是如此,有時候一個字都能讓你絞盡腦汁。

  要把配料比例,以及火候,食材比例研究出來,沒有小几年的功夫是拿不下來的。

  再涉及到古代和現代材料的變化那就更是一番苦工。

  所以這才是,為什麼古方很難還原,一來是現代人們很難靜下心研究,二來就是你研究成功,你的付出也不一定能得到足夠的回報。

  說句直白的,許多大廚家中保存了不少古菜方,但估計一個也沒有還原出來,也就是空閒的時候看看。

  袁州依舊自律,時間也自然的流逝著,但最近由於殷雅工作繁忙,袁州撒狗糧的機會都變少了。

  早餐、午餐、晚餐都很平靜,唯一要說的就是烏海,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狂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