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無CP向] 《屋後老宅的婆婆》作者:東方櫻【完結】
文案:
婆婆是村子中懂的最多的人,她總是很神秘,一直住在我家屋後那處陰暗擁擠的三合院老宅中。村中的人,不常去她家,但遇到婚喪魂靈之事,又總是向她請教。她,年紀最高,最近死亡,曾是村子的靈婆,是我心目中的神靈。那些鄰里前後的歡聲笑語,漸漸隨風而逝,不見了蹤影。
內容標籤:種田文 市井生活 成長
搜索關鍵字:主角:何瞻 ┃ 配角:於婆婆 ┃ 其它:余深;曾微
第1章 第01篇 怕影
據說,影子是人死後所化之幽靈。小時候,我深信不已,獨自一人在家時,總是害怕和影子共存。每到黃昏,膽子縮進了烏龜殼中,再也不敢露出頭來。
在丁村,總會遇到些陰沉的事情,比如辦喪事,年年有,往彼岸的路,像趕集一般熙攘。晚上,大人們喜歡去瞧熱鬧的地方,吹吹敲敲,頗有喜慶的感覺,而我並不被這些熱鬧的假象迷惑,因為辦喪事,總害怕遇到鬼影。村中的人,像是為慶祝一個新生兒出世一樣,送別死去的親人,當天晚上,歌吹台前,擠滿了鼓鼓囊囊的人群,為了看台上花里胡哨的表演。
一天晚上,夏夜繁星滿布,野外隱約蛙鳴蟬叫。
母親飯後便問我:“瞻瞻,一會兒村中有吹響器表演,你要去嗎?”
我那時還小,便道:“母親,你能不去,在家跟我玩嗎?”
“為什麼你不想去?”
“我怕見到鬼。”
母親噗嗤一笑,“瞧你膽小的,你要怕出去,一會兒在家守著吧。”
看得出來,母親不喜歡跟眼前這個小孩兒玩,她哪裡知道,我更怕一個人在家遇到鬼影。我無奈便道了聲,“那我跟你一起去。”
夜翼鋪展,更多的小野孩兒在街上亂跑亂叫,我卻開心不起來。我納罕,“為什麼家裡死了人,大家卻這麼開心呢?”或許這是一種長歌當哭的方式吧。生老病死,不攤到自己身上,總是麻木的。
遠處,喇叭、嗩吶開始漸漸吹了起來,很吵。母親拉著我的手,走了過去,搬著凳子擠在了前排,咿咿呀呀的,我聽不懂台上大人兒唱的是什麼,只覺得聲音都掉落在了地上。飄飛的思緒,隨亂晃的眼神,四處打探著,忽然我看到台後正中央極佳的觀眾席處擺著一張板正老舊的大靠椅,在絢麗的燈光下顯得孤零零,上面鋪著個小棉被,軟軟的,可是一直沒有人坐。
我問母親,“媽,那個椅子是誰坐的?”
母親說,“那個呀,是給去世的人坐的,這一場表演亦是給他看的。”
心一揪,我頓時緊張起來,時不時地瞅著那裡,“有鬼在嗎?”聽一邊的人說,“死人的晚上,千萬不要亂看,遇到影子不要踩,因為那是鬼影。”
摸黑回家的時候,我不住地拉緊母親的手,生怕看見牆上流動的鬼影……那時繁星依舊眨巴著眼,嘲笑著我,好像在對我譏諷:“何瞻呀,你真的是個膽小鬼!”但我真覺得,鬼影就這樣一直追著我跑,一直到我鑽進了被窩,縫得死死的,才終於獲得了解脫。
長大後,有一天我明白,人比影更可怕。
第2章 第02篇 牌坊
小時候,丁村的村頭立著一門牌坊,大家都傳,那是清末之年為于氏一位閨秀立的,時間久遠,紛紜難辨。可是,我卻知道,我家屋後的一個老宅中,住著一位於婆婆,她年齡逾古稀,一直一個人住在那間老院中,孤苦伶仃,長年陪伴她的活物,只有一條藍瞳黑貓。門口常年放著個大水缸,淤水烏黑,不知道養著什麼。那間老宅,房前屋後的大樹遮擋著光線,院子中半空樹枝上扯著五彩顏色的小旗子,常年不見光,陰氣甚是濃重,沒有人會願意拜訪那裡。我每每經過門前屋後時,總會不住地加快腳步,希望趕緊擺脫那個陰森之地。
事實上,大家少去找於婆婆嘮嗑,還有一層原因。於婆婆是丁村非常神秘的老婆婆,通曉陰陽神鬼祭祀之事,大家都是敬畏著她,稱她為“陰陽婆”,每逢遇到些靈異之事解決不了,會掂著一些果蔬前去,尋找應對法子。在我身邊,有不少婦女都是老迷信,每逢過節便去山上跑廟燒香,或者去村頭道觀參拜,有些祈願,真的應驗了,有些呢,則是出了鬼神亦不能掌控的變數,就如同古人在龜甲獸骨上刻的那些字,事後有得到驗證的,有的成了無稽之談。
我母親沈氏,是一個實在的農村婦女,平時少言寡語,但難免受著農村思想的影響,相信一些靈異之事。記得阿弟何默剛出生不久,一天傍晚,受到院外一隻野貓子的驚嚇,一直哭啼不已,吃藥什麼的都不管用,甚至還有些臉紅髮燒。她就去拜訪老宅的婆婆,那婆婆看了,占了占生辰和時刻,道:“這是衝撞了東南方的邪神。”
母親便問:“怎麼破解呢?”
“我縫有一雙紅色的紙鞋子,等到黃昏時分,你拿到家中土院牆的東南角燒了,焚香虔敬地參拜,供奉果蔬祭品,便能送走這位神靈。”
母親聽了,欣喜若狂。回家以後,讓我掂了一籃子雞蛋,去給婆婆送去。我獨自挎著籃子,裡面裝了滿滿當當的雞蛋,去那老宅子送。時光漫漶,街門外頂上藍色四個刻字漸不清晰,大約是“寶駿豐騰”什麼的,兩邊的對聯頗有文言雅趣。“婆婆在嗎?”我小心翼翼踏入宅中,迎面猛然撲來那隻藍瞳黑貓,喵喵狠戾地朝我叫著,差點把我撞得魂朝九霄。那間院子特別清幽僻靜,屋頂是魚鱗瓦鍥成,垣牆邊邊角角有五色彩磚相契,屋檐勾角飛騰,帶有民國建築的風味。我恍恍惚惚,在院中的四處亂瞄了幾眼,都是暗角,有些陰詭嚇人,便徑直往坐北朝南的那間屋子尋去。
文案:
婆婆是村子中懂的最多的人,她總是很神秘,一直住在我家屋後那處陰暗擁擠的三合院老宅中。村中的人,不常去她家,但遇到婚喪魂靈之事,又總是向她請教。她,年紀最高,最近死亡,曾是村子的靈婆,是我心目中的神靈。那些鄰里前後的歡聲笑語,漸漸隨風而逝,不見了蹤影。
內容標籤:種田文 市井生活 成長
搜索關鍵字:主角:何瞻 ┃ 配角:於婆婆 ┃ 其它:余深;曾微
第1章 第01篇 怕影
據說,影子是人死後所化之幽靈。小時候,我深信不已,獨自一人在家時,總是害怕和影子共存。每到黃昏,膽子縮進了烏龜殼中,再也不敢露出頭來。
在丁村,總會遇到些陰沉的事情,比如辦喪事,年年有,往彼岸的路,像趕集一般熙攘。晚上,大人們喜歡去瞧熱鬧的地方,吹吹敲敲,頗有喜慶的感覺,而我並不被這些熱鬧的假象迷惑,因為辦喪事,總害怕遇到鬼影。村中的人,像是為慶祝一個新生兒出世一樣,送別死去的親人,當天晚上,歌吹台前,擠滿了鼓鼓囊囊的人群,為了看台上花里胡哨的表演。
一天晚上,夏夜繁星滿布,野外隱約蛙鳴蟬叫。
母親飯後便問我:“瞻瞻,一會兒村中有吹響器表演,你要去嗎?”
我那時還小,便道:“母親,你能不去,在家跟我玩嗎?”
“為什麼你不想去?”
“我怕見到鬼。”
母親噗嗤一笑,“瞧你膽小的,你要怕出去,一會兒在家守著吧。”
看得出來,母親不喜歡跟眼前這個小孩兒玩,她哪裡知道,我更怕一個人在家遇到鬼影。我無奈便道了聲,“那我跟你一起去。”
夜翼鋪展,更多的小野孩兒在街上亂跑亂叫,我卻開心不起來。我納罕,“為什麼家裡死了人,大家卻這麼開心呢?”或許這是一種長歌當哭的方式吧。生老病死,不攤到自己身上,總是麻木的。
遠處,喇叭、嗩吶開始漸漸吹了起來,很吵。母親拉著我的手,走了過去,搬著凳子擠在了前排,咿咿呀呀的,我聽不懂台上大人兒唱的是什麼,只覺得聲音都掉落在了地上。飄飛的思緒,隨亂晃的眼神,四處打探著,忽然我看到台後正中央極佳的觀眾席處擺著一張板正老舊的大靠椅,在絢麗的燈光下顯得孤零零,上面鋪著個小棉被,軟軟的,可是一直沒有人坐。
我問母親,“媽,那個椅子是誰坐的?”
母親說,“那個呀,是給去世的人坐的,這一場表演亦是給他看的。”
心一揪,我頓時緊張起來,時不時地瞅著那裡,“有鬼在嗎?”聽一邊的人說,“死人的晚上,千萬不要亂看,遇到影子不要踩,因為那是鬼影。”
摸黑回家的時候,我不住地拉緊母親的手,生怕看見牆上流動的鬼影……那時繁星依舊眨巴著眼,嘲笑著我,好像在對我譏諷:“何瞻呀,你真的是個膽小鬼!”但我真覺得,鬼影就這樣一直追著我跑,一直到我鑽進了被窩,縫得死死的,才終於獲得了解脫。
長大後,有一天我明白,人比影更可怕。
第2章 第02篇 牌坊
小時候,丁村的村頭立著一門牌坊,大家都傳,那是清末之年為于氏一位閨秀立的,時間久遠,紛紜難辨。可是,我卻知道,我家屋後的一個老宅中,住著一位於婆婆,她年齡逾古稀,一直一個人住在那間老院中,孤苦伶仃,長年陪伴她的活物,只有一條藍瞳黑貓。門口常年放著個大水缸,淤水烏黑,不知道養著什麼。那間老宅,房前屋後的大樹遮擋著光線,院子中半空樹枝上扯著五彩顏色的小旗子,常年不見光,陰氣甚是濃重,沒有人會願意拜訪那裡。我每每經過門前屋後時,總會不住地加快腳步,希望趕緊擺脫那個陰森之地。
事實上,大家少去找於婆婆嘮嗑,還有一層原因。於婆婆是丁村非常神秘的老婆婆,通曉陰陽神鬼祭祀之事,大家都是敬畏著她,稱她為“陰陽婆”,每逢遇到些靈異之事解決不了,會掂著一些果蔬前去,尋找應對法子。在我身邊,有不少婦女都是老迷信,每逢過節便去山上跑廟燒香,或者去村頭道觀參拜,有些祈願,真的應驗了,有些呢,則是出了鬼神亦不能掌控的變數,就如同古人在龜甲獸骨上刻的那些字,事後有得到驗證的,有的成了無稽之談。
我母親沈氏,是一個實在的農村婦女,平時少言寡語,但難免受著農村思想的影響,相信一些靈異之事。記得阿弟何默剛出生不久,一天傍晚,受到院外一隻野貓子的驚嚇,一直哭啼不已,吃藥什麼的都不管用,甚至還有些臉紅髮燒。她就去拜訪老宅的婆婆,那婆婆看了,占了占生辰和時刻,道:“這是衝撞了東南方的邪神。”
母親便問:“怎麼破解呢?”
“我縫有一雙紅色的紙鞋子,等到黃昏時分,你拿到家中土院牆的東南角燒了,焚香虔敬地參拜,供奉果蔬祭品,便能送走這位神靈。”
母親聽了,欣喜若狂。回家以後,讓我掂了一籃子雞蛋,去給婆婆送去。我獨自挎著籃子,裡面裝了滿滿當當的雞蛋,去那老宅子送。時光漫漶,街門外頂上藍色四個刻字漸不清晰,大約是“寶駿豐騰”什麼的,兩邊的對聯頗有文言雅趣。“婆婆在嗎?”我小心翼翼踏入宅中,迎面猛然撲來那隻藍瞳黑貓,喵喵狠戾地朝我叫著,差點把我撞得魂朝九霄。那間院子特別清幽僻靜,屋頂是魚鱗瓦鍥成,垣牆邊邊角角有五色彩磚相契,屋檐勾角飛騰,帶有民國建築的風味。我恍恍惚惚,在院中的四處亂瞄了幾眼,都是暗角,有些陰詭嚇人,便徑直往坐北朝南的那間屋子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