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山林也出現火災。

  許多百姓紛紛逃到沒有受災的城池。

  四處湧現了許多難民。

  暴亂嚴重。

  立夏已過,天氣是越發的炙熱了,可是天空一直陽光普照,一點下雨的跡象都沒有。

  將北溟國國君愁得夜不能寐,吃飯也不香了。

  北溟國皇宮

  早朝上。

  北溟國的丞相進諫道:「陛下,今年旱災嚴重,百姓顆粒無收,帝都湧現了無數難民,沒有受災的城池,賦稅增了一次又一次,百姓們怨聲載道,微臣認為我們應該暫時停止攻打納蘭國,向納蘭國議和,緩過這口氣再說。」

  兵部尚書這時站了出來:「陛下上,天災難以改變,人力無意抵擋,可是納蘭國那邊北方出現過一次蝗災,南方出現過一次水災,其他城池都沒事!更重要的是百餘年來,那塊土地從來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天災,由此可見納蘭國就是一塊福地。現在只有我們北溟國和東陵國受災嚴重,湧現難民無數,難民暴亂,怨天載道,微臣認為,我們可以將這些難民收為兵,稍加訓練,率領他們前去攻打納蘭國!他們餓狠了,一心只覺得沒有了活路,心存怨氣,天不怕地不怕!打起仗來定然兇猛。」

  戶部尚書眼睛一亮:「陛下,兵部尚書所言甚是!那些難民餓狠了,根本不怕死,為了搶奪糧食,到處殺人放火,引起暴亂,他們心中戾氣甚重,與其讓他們這些戾氣發泄在百姓身上,發泄在朝廷身上,不如讓他們發泄在納蘭國身上!如此說不定我們還能一舉攻下納蘭國!這簡直就是一舉兩得!」

  其他大臣有人反對,有人附和:「陛下,我們北溟國受災嚴重國庫空虛,已經經不起大戰了!為今之計是向納蘭國求和,休養生息,待到養精儲銳,來日再戰才是正道!」

  「陛下,將難民收歸為兵,攻打納蘭國,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納蘭國現在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地里的莊稼長得簡直可喜可賀!我們只要攻下了納蘭國,北溟國的災難便過去了。」

  「陛下,萬萬不可,現在北溟國千倉百孔,因為攻打納蘭國,國庫空虛,賦稅調了一次又一次,百姓怨聲載道,要是不及時止損,讓百姓休養生息,長此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啊!」

  「陛下,那些難民只是想要一口飯吃而已,只要攻下了納蘭國,便有糧食了!為今之計,只有讓難民去攻打納蘭國,才能解決難民泛濫的問題!」

  ……

  北溟國國君心裡也是認同讓難民攻打納蘭國的。

  國庫已經沒有多餘的糧食哪來救濟那些難民了,既然如此不如讓他們去攻打納蘭國,搶納蘭國百姓的糧食。

  總比那些難民在北溟國生事,製造暴亂好。

  於是為了解決那些難民,北溟國君直接將難民征為士兵,然後派去攻打納蘭國。

  只是他卻沒想到,兩軍對戰的時候,大部分難民紛紛投降,導致北溟國節節敗退,納蘭國幾乎是不戰而勝,輕而易舉的攻下了兩座城池。

  那些由難民組成的士兵紛紛投降,跪求納蘭國收留他們。

  納蘭國的新政,分田到每一個百姓身上,每個人都有一分田一分旱地一分宅基地,而且朝廷還提供畝產千斤的糧種,這對百姓來說,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還有,納蘭國這些年只要有天災,朝廷便賑災。

  這麼多年,納蘭國朝廷未增加過一絲一毫賦稅,反而還減過賦稅。

  哪怕四國聯攻,愣是一分一毫賦稅都沒有漲過。

  不知道多少別國的百姓羨慕。

  那些難民如何不心動?

  才會投降的。

  於是,至此北溟國已經丟掉大半城池。

  又是一年寒冬至,冷得驚人!

  雪災又來了!

  北溟國君迫於無奈,無力再戰總算向納蘭國求和。

  東陵國也苦撐不住了,見此也發出了求和書。

  第1444章 兒子怎麼這麼傻?

  納蘭瑾年不是好戰之人,因為天災不斷,之前攻下來的城池也有許多難民,納蘭國就算再富有,也難以養戰的同時,又養起這麼難民。

  而且欽天監夜觀星象,說未來自然災害時有發生,這是納蘭瑾年也曾經發現過的。

  雖然一舉攻下北溟國和東陵國也不是不可能,只不過會犧牲更多的士兵。

  天災不可避免,人禍還是可以的。

  不是說自己的兒子是天下之主嗎?

  這大概就是天意。

  他就不插手了。

  納蘭瑾年考慮過了,北溟國國君是非常好戰之人,絕對不甘心輸掉了大半壁江山,淪落為納蘭國的附屬國,成為北溟國千古罪人。

  這是每一個國君都願意面對的事。

  所以他接下來幾年一定會養精儲銳,然後再戰。

  但是,以北溟國現在的情況,要想擁有足夠的實力來撼動納蘭國,太難了!

  國力就是民力。

  北溟國君不是一個會考慮百姓日子過得如何的君主,他必須在他有生之年將北溟國恢復原來的樣子,所以未來,那些北溟國百姓估計日子不好過。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既然北溟國的未來比現在更容易對付,他何必要花更多的兵力,物力,讓更多的士兵犧牲,來換取一個一統天下的名聲。

  他本就不在意這些虛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