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江浩也在感慨,劉秀不愧是蒂花之秀,自己就算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最後還的乖乖奉上傳國玉璽,奉上自己打下來的四郡之地,為毛,這都是命啊。

  回到長安,江浩立刻命人準備行裝,準備返回大漠,那些西域人一聽,立刻高興起來。

  中原花花世界是好,可哪有自己的家好啊。

  江浩再次來到偏殿,見到了王莽,說道:「我把傳國玉璽和長安交給了劉秀,準備離開中原去西域,新帝是留是走。」

  王莽比之前又蒼老了幾分,也消瘦了不少,花白的頭髮和鬍鬚,看上去就像一個老頭子,哪還有半分皇帝威儀。

  「呵呵,留下幹嘛,又有幾個人容得下我,不如隨你去大漠,或許還能看看不一樣的景色。」王莽淡然說道。

  「那我以後如何稱呼你?」

  王莽想了想,說道:「你今後就叫我白螣吧。」

  江浩一愣,胡思亂想起來,螣就是螣蛇,白螣不就是白蛇嗎,難道真像傳說中的那樣,這王莽莫非真是劉邦斬的那條白蛇,幾百年後過來報仇的?

  天道有輪迴。

  不想這些,江浩再次來到金庫,之前江浩來看過幾次,卻沒有動他們,現在準備走了,這長安城留給劉秀哥哥,這金子我可就帶走了。

  收取,

  轉化成空間。

  刷刷刷~~江浩的空間在一點點變大,將整個寶庫里的黃金全部吸收後,江浩的空間竟然增大了1.5立方米。

  大漢不愧是大漢,就算窮的掉褲子了,還有二十幾噸黃金儲備呢,江浩的空間一下子增長到了4立方米。

  四立方米能裝下什麼?

  似乎,大概,可以裝下一輛五菱之光、一汽佳寶、五菱榮光、五菱宏光之類的車了吧。

  得了,

  這次中原之行的收穫還是蠻大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任務完成了,這才是最令人欣喜的。

  江浩猜測,如果想要更進一步,恐怕真的要建立一個龐大如大漢那樣的帝國,才可能更進一步了。

  難道自己真的要打下大月氏,打下安息國,打下羅馬帝國嗎,想想那種征戰世界的感覺真有種讓人熱血沸騰的感覺。

  第653章:天高任鳥飛

  江浩是一個很仗義的人。

  尤其是對自己的兄弟。

  他已經主動把長安留給了劉秀,臨走之前自然不會行齷齪之事,比如捲走整個長安城百姓手中財富之類的事情。

  不過西域苦寒,物資貧乏,好不容易來一趟,總要帶些禮物回去對不對,吸收了國庫內的黃金,不過還留有大量的銅錢,江浩立刻命人把這些錢全部拿出來,到市面上換成物資。

  公平交易,不搶不坑,當然,如果有人想要坑西王,那江浩肯定也不干,真以為我手中戰刀不快了嗎?

  幾天後,當江浩退出長安城的時候,除了帶走自己的幾萬西域兵之外,還有綿延看不到頭的車隊。

  只能用「綿延看不到頭」這個詞來形容了,因為太多了。

  從早上天不亮就開始出城,一輛接著一輛,可到了晚上還沒有走完,江浩只得耽擱了一晚第二天才動身跟上隊伍。

  不得不說劉秀是一個有胸襟之人,聽到這個消息後,哈哈笑起來,「我這個兄弟,已經做得夠仁至義盡了,四郡之地,十幾座城池,國都長安,只是帶走一些絲綢瓷器生活物品,這又算的了什麼。」

  「再說,他這一路要走五六千里,路途遙遠,怎麼能不多帶點東西呢。」

  是的,

  從長安到龜茲,足足有五千多里路,按照平均一天走50里計算,要走上一百多天。

  這和急行軍不同,急行軍自然可以不計其他的猛衝,現在拖家帶口的,速度根本起不來。

  「陛下,國庫里的金銀分文沒剩,全都用來購買物品了。」一個官員說道。

  劉秀看了看他,說道:「西王最先占了長安,那些金銀自然也屬於他的,他已經給咱們留了幾萬兵馬,怎麼,還指望他把國庫的錢原封不動的給咱們留下。」

  「亂世不劫掠百姓,已經是非常仁慈了,我沒有看錯他,接下來好好經營四郡,想來不用一兩年,那裡就可以成為咱們的大後方,為咱們提供征戰天下的戰馬和糧草,那才是最重要的。」

  「是的陛下,臣明白了。」

  不得不說,劉秀真的是一個完人,絕對算得上是一位聖賢之君。

  毛爺爺評價劉秀,「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

  劉秀是一位宅心仁厚的君主。

  古語云:「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王。」劉邦是這樣,幫助劉邦打天下的良將都被劉邦殺的乾淨,朱元璋也是這樣,除了湯和無一倖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又如何?

  但劉秀呢,幫助劉秀打天下的雲台二十八將全部得到善終,劉秀善待功臣也成為後人最為推崇的一部分。

  江浩覺得,殺功臣,更多是因為最後帝王覺得掌控不住那些功臣了,怕他們生出異心才用了這麼極端的方法。

  劉秀沒用,說明劉秀可以掌控他們,而不僅僅這是一個仁慈善待的問題,從這裡面也能看出他如淵的智慧。

  劉秀上台後勵精圖治。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經濟上解放生產力,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