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好在有驚無險,母子平安。
太后聽了消息,趕忙從南邊趕回,等她和我娘到了金陵時,我已然活蹦亂跳了。
貴太妃一直在宮裡陪我,順便教育我、貴妃、賢妃她們幾個怎麼帶孩子,又叮囑我道:「皇上小時候可憐得很,先被先太后害了病,又被永寧宮那位抓著習武鍛鍊身體,六歲就開蒙,而後一直被太上皇親自監督著學聖賢之道……你可別學他們,別把這孩子逼太狠了,咱好好讀書也能成才呀。」
我深以為然。
恰好這段話被趕回宮的太后在我殿外聽見。
加上她回來的路上,已然聽說了貴太妃照顧我生產的事兒。是以,此番她久久未和貴太妃打過照面,再一相見,居然平靜得很,沒有像以往那樣甩臉色。
貴太妃見她來了,便起身告辭。
兩人擦肩而過的瞬間,我瞧見太后動了動嘴唇,對貴太妃說了什麼。
瞧那唇語,似乎是「謝謝」二字。
貴太妃也沒跟她客氣,笑眯眯地擔了,啟程回了園子裡。
太后在金陵住了沒多久,也就小半年,又跟我娘去了蜀地。
起因是我二哥在蜀地被一個姑娘迷住了,終於收了心,不再遊山玩水了,而是決意定居錦城。成了婚後,便來信邀我娘去小住;我娘心動了,便與太后說叨;太后聽完後亦心動,於是中年閨蜜組一同殺往劍南道。
我二哥是見過世面的,對我娘的騷操作早就習以為常了,倒是我二嫂嚇得不輕——婆婆來視察也就罷了,還跟著當朝太后是怎麼回事啊?!
我哈哈大笑,讓我二哥找個雅致點兒的地方,再置辦個大宅子,供中年閨蜜組消遣,省得我二嫂心慌。
太后臨行前,我眼巴巴地問她:「您連皇孫都不要啦?」
太后打趣我道:「前半輩子都在帶兒子,還指望我後半輩子繼續帶孫子?沒門兒!」
我笑得直打滾。
小皇子出生的第二年,恰逢科考。
當年的武狀元是賀辰月。
此事並不在我意料之外。早在賀辰月被推舉參加朝花會時,我便知道賀將軍在其二兒子身上是有什麼打算的。在得知他今年要參加武試時,我更是已經預料到他會奪得前三甲。
卻沒想到,當真是頭籌。
時隔兩年未見,二十一歲的賀辰月又成熟穩重了許多,雖然那張臉依舊漂亮得過分,就連舒貴妃都要感嘆一番——
「他要是個女人,我絕對會有危機感的啊!」
金陵城的朝廷命官們,早就做好了榜下捉婿的準備,一時間,求賜婚的私折一封封地往宮裡送,都在求李禎說媒。
誰知道,李禎一紙任命書輕飄飄地丟了下來,讓賀辰月去劍南道駐派。
並且,此事完全沒有經過我,甚至是故意瞞著沒讓我知道。等我曉得的時候,已然塵埃落定。
我:「……」
我倒是沒有什麼意見,只不過我真沒想到李禎可以小心眼兒到這個地步……
李禎冠冕堂皇地對我道:「西南軍正是用人之際。」
我:「……好的吧你開心就好。」
到了晚上,熄了燭燈,他抱著我,又忍不住問:「我讓賀二去了那麼遠的地方,你是不是不高興?」
我實話實說:「這倒沒有。你封他為左衛長史,直接就是六品官了,其他的文武前三甲都是從七品官開始做的呢,可謂是殊榮之至了。而且,你若想好好用他,待他在西南軍歷練好了,早晚也會調他回來的。」
「我確實是這麼想的。」李禎把頭埋進我肩窩裡,「但也是我小氣。眼不見心不煩。」
我笑笑,溫柔地摸了摸他的頭髮。
賀辰月在外沒多久,便來信對我說,他收了個小徒弟,才四歲,是個小姑娘。
我看著那封信,覺得每個字我都認識,怎麼湊在一起我就不認識了呢?
恰好李禎要出巡,我亦陪同他一起,便要求去劍南道走一遭,順便瞧瞧太后和我娘,以及賀辰月的小徒弟。
我見到賀辰月那日,他正在校場裡練劍,畫風頗為清奇。
他一身白衣,劍法飄然,配以凌波微步,美如謫仙之姿。
只是這個美人背上,卻背著個竹筐,竹筐里……裝了個小姑娘。
小姑娘約莫四五歲的模樣,粉雕玉琢的,像只小松鼠一樣。她睡得特別香,還流著口水,無論賀辰月怎麼動,她都紋絲不動。
而後賀辰月停了下來,放下背上的竹筐,又揪了揪她的小臉蛋兒,她才慢悠悠地轉醒。
見到我這個陌生人也不害怕,在賀辰月的引導下對我喊「涼涼好」,聲音軟軟糯糯的。
我奇道:「這個女娃娃哪兒來的?」
賀辰月道:「撿的。」
「啊?」
「近日清繳了一夥拐賣小孩子的賊人,其他的孩子都找到了本家,已經送回去了;唯獨她,一直沒有人來認領,也找不到相關的線索。我瞧她性格極好,宜動宜靜,身體又柔軟,適合學武,便收她當了徒弟。」
我目瞪口呆。
「你這徒弟也收得太草率了啊!」
「不然呢?」賀辰月反問我,「送她去教坊學藝?還是送去堂子裡找人收養?」
「哎……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所以我就養著唄。反正我又不打算成親。」
太后聽了消息,趕忙從南邊趕回,等她和我娘到了金陵時,我已然活蹦亂跳了。
貴太妃一直在宮裡陪我,順便教育我、貴妃、賢妃她們幾個怎麼帶孩子,又叮囑我道:「皇上小時候可憐得很,先被先太后害了病,又被永寧宮那位抓著習武鍛鍊身體,六歲就開蒙,而後一直被太上皇親自監督著學聖賢之道……你可別學他們,別把這孩子逼太狠了,咱好好讀書也能成才呀。」
我深以為然。
恰好這段話被趕回宮的太后在我殿外聽見。
加上她回來的路上,已然聽說了貴太妃照顧我生產的事兒。是以,此番她久久未和貴太妃打過照面,再一相見,居然平靜得很,沒有像以往那樣甩臉色。
貴太妃見她來了,便起身告辭。
兩人擦肩而過的瞬間,我瞧見太后動了動嘴唇,對貴太妃說了什麼。
瞧那唇語,似乎是「謝謝」二字。
貴太妃也沒跟她客氣,笑眯眯地擔了,啟程回了園子裡。
太后在金陵住了沒多久,也就小半年,又跟我娘去了蜀地。
起因是我二哥在蜀地被一個姑娘迷住了,終於收了心,不再遊山玩水了,而是決意定居錦城。成了婚後,便來信邀我娘去小住;我娘心動了,便與太后說叨;太后聽完後亦心動,於是中年閨蜜組一同殺往劍南道。
我二哥是見過世面的,對我娘的騷操作早就習以為常了,倒是我二嫂嚇得不輕——婆婆來視察也就罷了,還跟著當朝太后是怎麼回事啊?!
我哈哈大笑,讓我二哥找個雅致點兒的地方,再置辦個大宅子,供中年閨蜜組消遣,省得我二嫂心慌。
太后臨行前,我眼巴巴地問她:「您連皇孫都不要啦?」
太后打趣我道:「前半輩子都在帶兒子,還指望我後半輩子繼續帶孫子?沒門兒!」
我笑得直打滾。
小皇子出生的第二年,恰逢科考。
當年的武狀元是賀辰月。
此事並不在我意料之外。早在賀辰月被推舉參加朝花會時,我便知道賀將軍在其二兒子身上是有什麼打算的。在得知他今年要參加武試時,我更是已經預料到他會奪得前三甲。
卻沒想到,當真是頭籌。
時隔兩年未見,二十一歲的賀辰月又成熟穩重了許多,雖然那張臉依舊漂亮得過分,就連舒貴妃都要感嘆一番——
「他要是個女人,我絕對會有危機感的啊!」
金陵城的朝廷命官們,早就做好了榜下捉婿的準備,一時間,求賜婚的私折一封封地往宮裡送,都在求李禎說媒。
誰知道,李禎一紙任命書輕飄飄地丟了下來,讓賀辰月去劍南道駐派。
並且,此事完全沒有經過我,甚至是故意瞞著沒讓我知道。等我曉得的時候,已然塵埃落定。
我:「……」
我倒是沒有什麼意見,只不過我真沒想到李禎可以小心眼兒到這個地步……
李禎冠冕堂皇地對我道:「西南軍正是用人之際。」
我:「……好的吧你開心就好。」
到了晚上,熄了燭燈,他抱著我,又忍不住問:「我讓賀二去了那麼遠的地方,你是不是不高興?」
我實話實說:「這倒沒有。你封他為左衛長史,直接就是六品官了,其他的文武前三甲都是從七品官開始做的呢,可謂是殊榮之至了。而且,你若想好好用他,待他在西南軍歷練好了,早晚也會調他回來的。」
「我確實是這麼想的。」李禎把頭埋進我肩窩裡,「但也是我小氣。眼不見心不煩。」
我笑笑,溫柔地摸了摸他的頭髮。
賀辰月在外沒多久,便來信對我說,他收了個小徒弟,才四歲,是個小姑娘。
我看著那封信,覺得每個字我都認識,怎麼湊在一起我就不認識了呢?
恰好李禎要出巡,我亦陪同他一起,便要求去劍南道走一遭,順便瞧瞧太后和我娘,以及賀辰月的小徒弟。
我見到賀辰月那日,他正在校場裡練劍,畫風頗為清奇。
他一身白衣,劍法飄然,配以凌波微步,美如謫仙之姿。
只是這個美人背上,卻背著個竹筐,竹筐里……裝了個小姑娘。
小姑娘約莫四五歲的模樣,粉雕玉琢的,像只小松鼠一樣。她睡得特別香,還流著口水,無論賀辰月怎麼動,她都紋絲不動。
而後賀辰月停了下來,放下背上的竹筐,又揪了揪她的小臉蛋兒,她才慢悠悠地轉醒。
見到我這個陌生人也不害怕,在賀辰月的引導下對我喊「涼涼好」,聲音軟軟糯糯的。
我奇道:「這個女娃娃哪兒來的?」
賀辰月道:「撿的。」
「啊?」
「近日清繳了一夥拐賣小孩子的賊人,其他的孩子都找到了本家,已經送回去了;唯獨她,一直沒有人來認領,也找不到相關的線索。我瞧她性格極好,宜動宜靜,身體又柔軟,適合學武,便收她當了徒弟。」
我目瞪口呆。
「你這徒弟也收得太草率了啊!」
「不然呢?」賀辰月反問我,「送她去教坊學藝?還是送去堂子裡找人收養?」
「哎……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所以我就養著唄。反正我又不打算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