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若顧喬只是一個陌生人,也許道義上明白是夫君的錯也會忍不住記恨,可那是她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她更多的是心疼。
「喬兒,」 師娘擦了擦眼淚,「宮裡住得還習慣嗎?陛下對你好嗎?」
這聽著莫名有點像新婦回娘家的話題,顧喬不自在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嗯,挺好的,就是出來一趟不太方便。」
歐陽志文謹慎地看了他一眼,像是有話要說,抿了抿嘴,又忍住了。
顧喬悵然地想,當年那個口直心快說話從不過腦子的人也學會沉默了。
他打開從宮裡帶出來的剔紅盒子,雙手捧了冰玉梳背出來,鄭重地送給呂氏。呂氏推拒道:「喬兒,這不合適,按師娘現在的身份,不能用宮裡的東西。」
「沒有那回事,」 顧喬堅持把梳背放進師娘手裡,「宮裡的東西師娘用得,陛下也說了很配您。」
呂氏只好把這貴重的禮物收起來,顧喬又取出那柄金剛法鈴遞給歐陽志文,「這是你的。」
歐陽志文接過來盯著那法鈴看了一會兒,想起一件往事。
他們都還是毛頭小子的時候,顧喬念書特別厲害,而他就死活讀不進去,整天被歐陽遲恭罵。後來有一天他遇到一個遊方的道士,決定另闢蹊徑,要跟著道士去走南闖北降妖除魔。道士覺得他很有根骨,送了他一個金剛法鈴要帶他走,可惜還沒走出城門就被抓了回來,挨了一頓胖揍,法鈴也被歐陽遲恭扔井裡了。
那天晚上顧喬一邊往他屁股上糊傷藥一邊哄他,「你等著,我以後給你弄個更厲害的法器。」
一晃快十年過去了,顧喬送他一個純金的法鈴。
他低垂著眼睛一言不發。記憶中的道士和法鈴都已經離他很遠了,跟他們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一起,被慘白的封條封印在了朱雀大街的歐陽府里。
他知道自己沒道理對顧喬擺出這幅不理人的樣子,他也不是恨顧喬葬送了他的父親,他只是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個曾經最好的朋友。
歐陽志文這個人是很簡單的,他父親多如漏篩的心眼一點兒沒遺傳給他。在他心裡,顧喬是他最好的朋友,是其他那些酒肉朋友比不了的。他就是純粹氣顧喬什麼都不給他說,利用他接近李孝東、抄了李孝東的家,謀劃這麼大的事情一點風聲不給他透。
小時候父親總是把他跟顧喬比,他什麼都比不上顧喬,但是他樂呵呵地想,比不了就比不了,我最好的朋友得意,不就等於我得意嗎?
可是有一天他們突然長大了,顧喬有話不跟他說了。
歐陽志文慘澹地想,就算是對付自己的父親,如果當時顧喬告訴他真相,大義滅親又如何?真當他歐陽志文是個酒囊飯袋,一點是非觀念都沒有嗎?
可顧喬什麼都不說。
就像兩人同行,說好了一起走下去,一個越走越快越走越遠,另一個還在原地踏步,直到連對方的背影都看不見了,才知道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呂氏拉著歐陽志文的胳膊晃了晃,示意他說點什麼,他掀了掀眼皮,規規矩矩說了句:「謝皇后賞賜。」
顧喬心裡像是被人不輕不重地打了一拳,張了張嘴,還沒說出話來,師娘先說了。
她又晃了晃歐陽志文的胳膊,「你不是有話要問喬兒嗎?」
皇帝派人來請他們今日赴宴的時候,歐陽志文是不想來的。他娘最了解他,告訴他有話可以和顧喬當面說清楚,他當時跟娘說他只想問問顧喬有沒有把他當朋友。
這話可以和娘親說,但是要當面問顧喬,他問不出口。一來是顯得自己幼稚小氣,二來…… 還能期待顧喬怎麼回答呢?說我當你是朋友,咱倆和好吧,就能和好如初了?
他搖了搖頭,「沒什麼要問了。」
「還住在京城嗎?以後準備做什麼?」
意識到顧喬問的是他,歐陽志文渾身都緊張起來,他想說他沒準備做什麼,又想說不用你管,話在嘴邊繞了三圈,最後才道:「可能會先回山東住一段時間。」
顧喬:「嗯,以後回京了,可以到宮裡來找我。」
歐陽志文脫口道:「皇宮又不是想去就去的。」
顧喬從腰間解下一塊玉牌放在桌上,用手指推到他面前,「這是我的牌子,你隨時可以進來找我。」 頓了頓,又道,「我一個人在宮裡…… 沒朋友。」
歐陽志文繃緊的身體放鬆了一點,別彆扭扭地把玉牌收起來,「哦。」
呂氏看他們說話實在是費勁兒,又拉起顧喬的手,「我們回山東去看看他外祖,給你帶脆桃回來,你小時候最喜歡了。」
顧喬笑得乖巧,「謝謝師娘,現在也喜歡。」
歐陽志文撓撓頭,「那我回來的時候給你送進宮裡。」
顧喬看他,他又不自在地錯開視線。
歐陽志文糾結了好長時間的問題,被顧喬一句我在宮裡沒朋友解決了。不過他不知道的是,顧喬在宮外那麼多朋友,也只有他得了這塊皇后玉牌。
回宮的路上顧喬跟皇帝說了這件事,「陛下,我沒有經過您的允許,把皇后玉牌給歐陽志文了。」
皇后的玉牌可以代表皇后,雖然對皇后本人沒什麼用處,但別人拿著那塊牌子卻可以隨意出入宮廷。項澤南想到這兩人青梅竹馬的關係,又想到以後歐陽志文可以隨時進宮,頓時十分不滿,「你連玉牌都送人?你怎麼不把鳳印送給他呢?」
「喬兒,」 師娘擦了擦眼淚,「宮裡住得還習慣嗎?陛下對你好嗎?」
這聽著莫名有點像新婦回娘家的話題,顧喬不自在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嗯,挺好的,就是出來一趟不太方便。」
歐陽志文謹慎地看了他一眼,像是有話要說,抿了抿嘴,又忍住了。
顧喬悵然地想,當年那個口直心快說話從不過腦子的人也學會沉默了。
他打開從宮裡帶出來的剔紅盒子,雙手捧了冰玉梳背出來,鄭重地送給呂氏。呂氏推拒道:「喬兒,這不合適,按師娘現在的身份,不能用宮裡的東西。」
「沒有那回事,」 顧喬堅持把梳背放進師娘手裡,「宮裡的東西師娘用得,陛下也說了很配您。」
呂氏只好把這貴重的禮物收起來,顧喬又取出那柄金剛法鈴遞給歐陽志文,「這是你的。」
歐陽志文接過來盯著那法鈴看了一會兒,想起一件往事。
他們都還是毛頭小子的時候,顧喬念書特別厲害,而他就死活讀不進去,整天被歐陽遲恭罵。後來有一天他遇到一個遊方的道士,決定另闢蹊徑,要跟著道士去走南闖北降妖除魔。道士覺得他很有根骨,送了他一個金剛法鈴要帶他走,可惜還沒走出城門就被抓了回來,挨了一頓胖揍,法鈴也被歐陽遲恭扔井裡了。
那天晚上顧喬一邊往他屁股上糊傷藥一邊哄他,「你等著,我以後給你弄個更厲害的法器。」
一晃快十年過去了,顧喬送他一個純金的法鈴。
他低垂著眼睛一言不發。記憶中的道士和法鈴都已經離他很遠了,跟他們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一起,被慘白的封條封印在了朱雀大街的歐陽府里。
他知道自己沒道理對顧喬擺出這幅不理人的樣子,他也不是恨顧喬葬送了他的父親,他只是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個曾經最好的朋友。
歐陽志文這個人是很簡單的,他父親多如漏篩的心眼一點兒沒遺傳給他。在他心裡,顧喬是他最好的朋友,是其他那些酒肉朋友比不了的。他就是純粹氣顧喬什麼都不給他說,利用他接近李孝東、抄了李孝東的家,謀劃這麼大的事情一點風聲不給他透。
小時候父親總是把他跟顧喬比,他什麼都比不上顧喬,但是他樂呵呵地想,比不了就比不了,我最好的朋友得意,不就等於我得意嗎?
可是有一天他們突然長大了,顧喬有話不跟他說了。
歐陽志文慘澹地想,就算是對付自己的父親,如果當時顧喬告訴他真相,大義滅親又如何?真當他歐陽志文是個酒囊飯袋,一點是非觀念都沒有嗎?
可顧喬什麼都不說。
就像兩人同行,說好了一起走下去,一個越走越快越走越遠,另一個還在原地踏步,直到連對方的背影都看不見了,才知道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呂氏拉著歐陽志文的胳膊晃了晃,示意他說點什麼,他掀了掀眼皮,規規矩矩說了句:「謝皇后賞賜。」
顧喬心裡像是被人不輕不重地打了一拳,張了張嘴,還沒說出話來,師娘先說了。
她又晃了晃歐陽志文的胳膊,「你不是有話要問喬兒嗎?」
皇帝派人來請他們今日赴宴的時候,歐陽志文是不想來的。他娘最了解他,告訴他有話可以和顧喬當面說清楚,他當時跟娘說他只想問問顧喬有沒有把他當朋友。
這話可以和娘親說,但是要當面問顧喬,他問不出口。一來是顯得自己幼稚小氣,二來…… 還能期待顧喬怎麼回答呢?說我當你是朋友,咱倆和好吧,就能和好如初了?
他搖了搖頭,「沒什麼要問了。」
「還住在京城嗎?以後準備做什麼?」
意識到顧喬問的是他,歐陽志文渾身都緊張起來,他想說他沒準備做什麼,又想說不用你管,話在嘴邊繞了三圈,最後才道:「可能會先回山東住一段時間。」
顧喬:「嗯,以後回京了,可以到宮裡來找我。」
歐陽志文脫口道:「皇宮又不是想去就去的。」
顧喬從腰間解下一塊玉牌放在桌上,用手指推到他面前,「這是我的牌子,你隨時可以進來找我。」 頓了頓,又道,「我一個人在宮裡…… 沒朋友。」
歐陽志文繃緊的身體放鬆了一點,別彆扭扭地把玉牌收起來,「哦。」
呂氏看他們說話實在是費勁兒,又拉起顧喬的手,「我們回山東去看看他外祖,給你帶脆桃回來,你小時候最喜歡了。」
顧喬笑得乖巧,「謝謝師娘,現在也喜歡。」
歐陽志文撓撓頭,「那我回來的時候給你送進宮裡。」
顧喬看他,他又不自在地錯開視線。
歐陽志文糾結了好長時間的問題,被顧喬一句我在宮裡沒朋友解決了。不過他不知道的是,顧喬在宮外那麼多朋友,也只有他得了這塊皇后玉牌。
回宮的路上顧喬跟皇帝說了這件事,「陛下,我沒有經過您的允許,把皇后玉牌給歐陽志文了。」
皇后的玉牌可以代表皇后,雖然對皇后本人沒什麼用處,但別人拿著那塊牌子卻可以隨意出入宮廷。項澤南想到這兩人青梅竹馬的關係,又想到以後歐陽志文可以隨時進宮,頓時十分不滿,「你連玉牌都送人?你怎麼不把鳳印送給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