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陣前,看著達旦大軍浩浩蕩蕩如洪水般急涌而來,可身後己軍守城的方向卻毫無動靜,丁興將軍率先覺察到了似有不對。他不禁分神回頭遙望了一眼,看見朱紅的城門依舊緊閉,全軍上下還留駐在守城之中整裝待命,城牆上的戰鼓卻遲遲沒有一聲響動,自己和東明帝就如同被遺落在外的流兵一般無人問津;當即心下一涼,慌了神色。
縱使丁興將軍有三頭六臂,也無法以一人之力抵擋達旦軍奔涌而來的數萬鐵騎,他自己若是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也算是為國捐軀,全了軍人的尊嚴和宿命。可是,此時東明帝還在陣前……
僅是這一不留神的功夫,就被把都兒抓准了時機。他搭上勁弓,射出長箭,隔空擊中了丁興將軍的咽喉……。這位一生忠勇的征北將軍,瞬間落馬斃命。
東明帝看著丁興將軍落馬,氣憤至極,紅了眼睛,一股激勁湧上心頭,高舉手中的鋼刀垂直劈下,疾如雷電直殺了正與他交戰的把都兒。
與把都兒共同應戰的另一名達旦族猛將,抓住空隙,舉起強弩發出一箭,正射中了東明帝的心口……
東明帝身受重傷,卻咬緊牙關,使盡全力飛出一刀,不偏不倚,刀鋒堪堪划過那名達旦猛將的脖頸,砍飛了他面目猙獰的頭顱。
從遠處浩浩蕩蕩衝來的達旦軍將士,原本馬上就要到達近前,當他們清楚地看到大帥把都兒被東明帝斬殺在地的場景時,頃刻間就亂了陣腳。
雖然達旦軍方的戰鼓還在繼續擂動,軍師催促兵將們前進的鼓令還響在陣前;但是達旦蠻族治軍不嚴,上下多為草莽之輩,士兵們又都是被阿魯台硬逼著抓到陣前迎戰的壯丁。
這些平素里從事畜牧行業的壯丁們,過慣了“藍天白雲,風吹草低”的閒散日子,他們並不甘心放棄草原上悠哉悠哉的遊牧生活,也並不熱衷於擴大民族版圖。如今大帥已歿,他們怎麼可能會聽從一個軍師的號令,繼續拼命上陣廝殺?說不定等他們捨身奔到近前,十萬東明大軍就忽然從城內一涌而出了,到時候他們一命嗚呼為的又是哪般?
眼見著達旦軍的隊形,越散越開,最後竟如同散沙一片,似猢猻般四處逃逸。東明帝仰天閉目長出一口氣,他總算是危境逃生,撿回一命。但是,東明帝的傷勢並不樂觀,被□□刺中的心口處,一直涓涓不斷地留著鮮血。
東明帝勒馬折身準備回城,他一隻手捂住自己鮮血淋漓的心口處,另一隻手強力抓住馬韁,艱難前行。
好不容易,東明帝強撐著行到了己方的守城門下,朱健芮卻依舊緊閉城門。
他口中還振振有詞地吆喝道:“將士們,吾皇萬歲正在城外與敵軍交戰,驍勇無比!眾位將士一定要關好城門,以防敵軍埋伏在城池周圍,趁我們不備衝進城來,屆時豈不抹煞了吾皇的累累戰功?現在全軍聽令,沒有本督軍將令,膽敢擅自開城門者,殺無赦!”
成國公謀反之心已經昭昭,他給出的說辭也太過牽強。幾個忠心的將領怒髮衝冠,恨不得馬上就近前一步摘了這督軍的首級,奈何卻忌憚朱健芮手中的兵符,不敢擅主。
他們幾人對目相視默契決定,不聽朱健芮的妄令,想要合力打開城門,迎接他們的皇上進城。可是,沒等他們幾人策馬奔到城門近處,謀亂之心已定的朱健芮竟然親自搭起□□,並命令神機兵同他一起,向那幾個忠心的將領齊發射箭。
兵士們眼看著那幾個向城門飛奔的將領,被朱健芮一個一個射下馬來,周身如刺蝟一般扎滿了長箭,慘死在地。一時之間,雖然人心不服,城內的兵士們卻再不敢妄動。
城門外,東明帝騎在馬上逡巡幾圈。他只覺得射入自己心口的□□,毒性在隨著血液快速地向四周蔓延;他感覺自己周身火熱,就像被火爐烤了一般,他仿佛醉醺醺地就要睡著……。終於,東明帝再難維持住昏沉的身體,斜身從馬背上跌落。
東明帝一生驍勇善戰,最終卻沒能實現征服達旦蠻族的願望,他死不瞑目。
……
京城,朱沐峰依旨監國理政。他日日夜夜晚睡早起,兢兢業業不辭辛苦,萬事有條不紊,東明國的朝綱運轉一切如常照舊。
楚芳澤閒來無事便徜徉在御書房的藏書閣中,博覽一些早已經絕版了的經史古籍,亦或隨心地翻看一些東明帝收藏的畫卷墨寶。
無意間,楚芳澤恰巧翻開了一張濃墨書法,這幅字看起來已經有些年頭了,上面是用篆體書法寫的“鵬程萬里”四個大字。不難看出寫這篇書法的人,態度極其認真,每一筆落下都恰在其位,但是筆劃彎折處卻不夠圓轉,一看就不是名家所做,卻是蘊藏了一番濃情和心意在裡面。
楚芳澤不由得好奇,這幅被東明帝精心收藏,卻書寫得並無甚神韻的字畫是出自何人之手?於是她尋了落款處定睛細看,這才發現,此幅字畫正是成國公早年還是成王時所書,送給當時還是棣王的東明帝作為生日禮物。
楚芳澤原以為,端正擺放在書架上的這幅字畫會是什麼名家名作,這才提起興致拆開來看;如今方知,不過是東明帝顧念手足情分,才有此珍藏。楚芳澤正要收起書卷歸放原處,她的腦海中卻突然間閃現出一些支離破碎的畫面:正是關於多年前,父親夜探把都兒營帳拿回的那封雞毛羽信上的內容;那封真正裡通外敵的雞毛羽信,也是纂體所書,上面的字跡好像與這幅書法百般相似,亦或者它們根本就是出自一人之手也未可知?
縱使丁興將軍有三頭六臂,也無法以一人之力抵擋達旦軍奔涌而來的數萬鐵騎,他自己若是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也算是為國捐軀,全了軍人的尊嚴和宿命。可是,此時東明帝還在陣前……
僅是這一不留神的功夫,就被把都兒抓准了時機。他搭上勁弓,射出長箭,隔空擊中了丁興將軍的咽喉……。這位一生忠勇的征北將軍,瞬間落馬斃命。
東明帝看著丁興將軍落馬,氣憤至極,紅了眼睛,一股激勁湧上心頭,高舉手中的鋼刀垂直劈下,疾如雷電直殺了正與他交戰的把都兒。
與把都兒共同應戰的另一名達旦族猛將,抓住空隙,舉起強弩發出一箭,正射中了東明帝的心口……
東明帝身受重傷,卻咬緊牙關,使盡全力飛出一刀,不偏不倚,刀鋒堪堪划過那名達旦猛將的脖頸,砍飛了他面目猙獰的頭顱。
從遠處浩浩蕩蕩衝來的達旦軍將士,原本馬上就要到達近前,當他們清楚地看到大帥把都兒被東明帝斬殺在地的場景時,頃刻間就亂了陣腳。
雖然達旦軍方的戰鼓還在繼續擂動,軍師催促兵將們前進的鼓令還響在陣前;但是達旦蠻族治軍不嚴,上下多為草莽之輩,士兵們又都是被阿魯台硬逼著抓到陣前迎戰的壯丁。
這些平素里從事畜牧行業的壯丁們,過慣了“藍天白雲,風吹草低”的閒散日子,他們並不甘心放棄草原上悠哉悠哉的遊牧生活,也並不熱衷於擴大民族版圖。如今大帥已歿,他們怎麼可能會聽從一個軍師的號令,繼續拼命上陣廝殺?說不定等他們捨身奔到近前,十萬東明大軍就忽然從城內一涌而出了,到時候他們一命嗚呼為的又是哪般?
眼見著達旦軍的隊形,越散越開,最後竟如同散沙一片,似猢猻般四處逃逸。東明帝仰天閉目長出一口氣,他總算是危境逃生,撿回一命。但是,東明帝的傷勢並不樂觀,被□□刺中的心口處,一直涓涓不斷地留著鮮血。
東明帝勒馬折身準備回城,他一隻手捂住自己鮮血淋漓的心口處,另一隻手強力抓住馬韁,艱難前行。
好不容易,東明帝強撐著行到了己方的守城門下,朱健芮卻依舊緊閉城門。
他口中還振振有詞地吆喝道:“將士們,吾皇萬歲正在城外與敵軍交戰,驍勇無比!眾位將士一定要關好城門,以防敵軍埋伏在城池周圍,趁我們不備衝進城來,屆時豈不抹煞了吾皇的累累戰功?現在全軍聽令,沒有本督軍將令,膽敢擅自開城門者,殺無赦!”
成國公謀反之心已經昭昭,他給出的說辭也太過牽強。幾個忠心的將領怒髮衝冠,恨不得馬上就近前一步摘了這督軍的首級,奈何卻忌憚朱健芮手中的兵符,不敢擅主。
他們幾人對目相視默契決定,不聽朱健芮的妄令,想要合力打開城門,迎接他們的皇上進城。可是,沒等他們幾人策馬奔到城門近處,謀亂之心已定的朱健芮竟然親自搭起□□,並命令神機兵同他一起,向那幾個忠心的將領齊發射箭。
兵士們眼看著那幾個向城門飛奔的將領,被朱健芮一個一個射下馬來,周身如刺蝟一般扎滿了長箭,慘死在地。一時之間,雖然人心不服,城內的兵士們卻再不敢妄動。
城門外,東明帝騎在馬上逡巡幾圈。他只覺得射入自己心口的□□,毒性在隨著血液快速地向四周蔓延;他感覺自己周身火熱,就像被火爐烤了一般,他仿佛醉醺醺地就要睡著……。終於,東明帝再難維持住昏沉的身體,斜身從馬背上跌落。
東明帝一生驍勇善戰,最終卻沒能實現征服達旦蠻族的願望,他死不瞑目。
……
京城,朱沐峰依旨監國理政。他日日夜夜晚睡早起,兢兢業業不辭辛苦,萬事有條不紊,東明國的朝綱運轉一切如常照舊。
楚芳澤閒來無事便徜徉在御書房的藏書閣中,博覽一些早已經絕版了的經史古籍,亦或隨心地翻看一些東明帝收藏的畫卷墨寶。
無意間,楚芳澤恰巧翻開了一張濃墨書法,這幅字看起來已經有些年頭了,上面是用篆體書法寫的“鵬程萬里”四個大字。不難看出寫這篇書法的人,態度極其認真,每一筆落下都恰在其位,但是筆劃彎折處卻不夠圓轉,一看就不是名家所做,卻是蘊藏了一番濃情和心意在裡面。
楚芳澤不由得好奇,這幅被東明帝精心收藏,卻書寫得並無甚神韻的字畫是出自何人之手?於是她尋了落款處定睛細看,這才發現,此幅字畫正是成國公早年還是成王時所書,送給當時還是棣王的東明帝作為生日禮物。
楚芳澤原以為,端正擺放在書架上的這幅字畫會是什麼名家名作,這才提起興致拆開來看;如今方知,不過是東明帝顧念手足情分,才有此珍藏。楚芳澤正要收起書卷歸放原處,她的腦海中卻突然間閃現出一些支離破碎的畫面:正是關於多年前,父親夜探把都兒營帳拿回的那封雞毛羽信上的內容;那封真正裡通外敵的雞毛羽信,也是纂體所書,上面的字跡好像與這幅書法百般相似,亦或者它們根本就是出自一人之手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