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武官立下赫赫戰功,便可按制進爵,一般身上有爵位的,都是祖上或者父輩立下了赫赫戰功,才能萌蔭後輩子嗣承襲爵位。

  而薄春山這個人吧,其實出身的路子有點野,從他一開始做縣典史,他算是文官,但典史不入流,他真正入流有品級是做了巡檢使,這麼算他又算是武官出身。

  等到以後做了水師提督,明明掌的是兵權,偏偏提督算是文官,總兵為總兵官,提督節制總兵官,這是朝廷一貫的做法——武將領兵,文官節制,這麼來算他又是文官。

  可恰恰是文官,才不好處置。

  前面也說了,文官掌權,武官享爵,按照薄春山這個功績,這個升法,該如何給他升官?再往上升,一個大都督是至少有的,但康平帝早有撤掉五軍都督府的想法,你總不能前腳給人封個都督,後腳給人撤了。

  那麼只有進兵部了,兵部尚書為正二品,左右侍郎為三品,提督是從一品的官銜,做尚書就不是升官而是降級,而且兵部尚書是康平帝的人,也算有功勞的——平時幫著康平帝對抗五軍都督府。

  所以不合時宜,不合時宜。

  加官也不太合適,正一品的官銜其實都是加官,都是虛職,例如三太三少,可現在關鍵問題是實銜,總不能把功臣弄回京,封個散官虛職擱哪兒,以後世人將如何看待自己?

  所以當時召薄春山回應天,康平帝最頭疼的不是別的,恰恰是怎麼安置他。

  這邊還沒頭疼出個結果,那邊又出了宮變,這下全天下都知道薄春山在宮變時立了大功,現在又該怎麼封?

  封無可封!

  但誰都沒想到康平帝最後竟會直接給出個異姓王。

  .

  接到聖旨時,不光薄春山懵了,顧玉汝也有些懵。

  但如此大的殊榮,宣旨太監還站著呢,只有趕緊上前跪下接旨。

  太監宣讀完聖旨後,親手將薄春山扶了起來。

  「真是恭喜鎮海王,賀喜鎮海王了,如此大的殊榮,也是鎮海王功高蓋世,陛下左思右想,不能虧待功臣,才會做下這一決定。」

  這宣旨的老太監可不是平常人,他姓陳名榮海,乃康平帝身邊一等大太監,又掌著東廠,他來宣旨,足以見得康平帝看重。

  「公公客氣了,這實在有些太意外。公公跟我進去吃杯茶水,勞你親自跑一趟,真是辛苦了。」

  若是其他人邀他吃茶,陳榮海自然不會去,可這不是不一般嘛,兩人相攜進去了裡面,一番交談吃茶之後,以陳榮海為首的幾個太監,俱都揣著厚厚的荷包回宮交差去了。

  等陳榮海走後,薄春山非但沒有露出喜色,反而有幾分凝重。

  見此,何總管也不好說慶賀什麼的,忙呼退了下人,留老爺和夫人說話。

  「竟然是封王。」

  這實在讓薄春山想不到,他之前也想過這件事後康平帝會如何安置他,他甚至已經想好若是給他封官,他就辭去找個藉口離開應天,卻萬萬沒想到會是封王。

  「其實這麼辦也好。」

  薄春山疑惑地看了過來。

  顧玉汝道:「你有沒有想過,封了王后就不用再給你實授任何官職,畢竟已是封無可封的地步,也就是說不管是文官武將,你已經達到了外姓人能達到的最高位置。有了這個王號,你不需要再做任何官,以後等著安享富貴即可。」

  薄春山開始還沒明白,聽到最後一句明白了。

  王位雖好,但無實權,因為有官位,才能有實權。

  「其實這樣也好,以後就當一個逍遙王,無權便不用捲入紛爭,想幹什麼幹什麼,他能這麼做,也算沒虧待你。」顧玉汝略有些唏噓道。

  這個沒虧待算是一語雙關,即是說康平帝沒虧待薄春山立了這麼多功,也是說明康平帝最終還是壓下了忌憚之心,選擇不虧待功臣。

  之所以會封他王,即是讓天下人都無可挑剔,其實也是在變相暗示。

  薄春山聽懂了,也聽明白了,露出一抹笑。

  「你說的不錯,這樣也好。」

  第184章

  隨著各家的封賞到來, 應天也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畢竟權利更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在應天眾人看得最多的便是『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樓塌了』, 有人塌樓,便有人起高樓, 無數人在這個地方因權利奏起一曲曲人生無常。

  而這一次,無疑是異姓封王最惹人矚目。

  哪怕薄家明明想低調, 也架不住一個個上門道喜的人, 實在沒辦法,總不能失禮失儀, 只能擺宴宴請賓客。

  這算是薄家自打來應天后,第一次正兒八經擺宴。

  而隨著薄家拉開序幕, 自然有無數人家跟上, 有些是跟薄春山一樣, 在這次里得到封賞的,不慶賀是怕扎人眼, 如今大家都開始了, 自然要隨大流。

  隨著各家各府的各種宴起, 應天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

  陽春三月, 正是一年最好的時期。

  暫時把該處理的都處理了, 剩下的不好處理的是一時半會處理不了的, 康平帝也有閒心關心下其他事物了。

  首當其衝就是封后之事和太子婚事。

  潘皇后當日在坤寧宮自戕, 即使她不死,隨著安國公謀逆事敗,她也是被廢淪為罪民的下場。所以潘皇后的死並沒有替她保留尊嚴,她死後依舊被廢了後位,連皇家陵寢都不能入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