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不都是提前說好的?」

  冬至的前兩天,僖皇貴妃就讓人給她遞了信,信上絮絮叨叨說了一大堆。

  大意是讓她讓她八斤和水生帶上,說宜寧和宜珍都想八斤了,趙啟也提了水生兩次,說冬至祭禮很繁瑣的,天不亮就要出門,那時候很冷,還提了有一次她參加冬至祭禮舉例子,讓她要給自己和兩個孩子多穿一些。

  還說如果她帶兩個孩子,她會讓人在宮門等著,到時候把八斤和水生交給她,讓他們先待在在春禧宮或者公主所都行,還說了她中間可以偷空來找她,到時候她們可以一起去赴宴。

  如此絮叨卻又周到,那一瞬間讓顧玉汝想到了孫氏。

  這還是僖皇貴妃第一次用信的方式給自己傳信,信上開頭她就說了,她的話有點多,讓人傳話估計會漏話,不如書信一封,然後整整一封信她就是看著僖皇貴妃絮叨。

  她甚至能透過這封信,看到她絮絮叨叨說話的樣子。她在想,也許僖皇貴妃真如她自己所言,是沒有什麼朋友的。

  「是提前說好的,但是……」僖皇貴妃露出開心又有點猶豫為難的表情,「可是到時候可能昌國公主也在。」

  顧玉汝淡淡地道:「她在不在跟妾身又沒有什麼關係。」

  她話里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她並不在意跟她一起去,會不會觸怒昌國公主抑或是皇后她們。

  是她不懂這其中含義?還是——

  「顧姐姐,你是不是不懂這其中含義?」

  顧玉汝看過來的眼睛,讓僖皇貴妃意識到——她不是不懂,她是懂的,可她還是選擇站在她的身邊。

  僖皇貴妃感覺一下子就有熱流從眼裡衝出,她強忍著才忍下去,她牽上顧玉汝的手,雀躍道:「那我們走吧。」

  站隊?

  其實早在康平帝四年,他們第一次來應天無形之中就站隊了。當時康平帝為何帶上僖皇貴妃,似乎並不僅是拿其想游湖做藉口,還有別的意思。

  改弦易張的人從來就沒有好下場。

  薄春山身後的人一直是康平帝,從始至終沒變過,而僖皇貴妃背後的人也是康平帝。

  至於僖皇貴妃本人,一個單純天真的人是在宮裡活不下去的,她也會拉攏人,也有自己的小心機,但她的這種行舉卻並不讓人討厭。

  也許這就是她寵愛經久不衰的原因?

  知世故卻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

  .

  顧玉汝和僖皇貴妃在宴上一同出現的舉動,引來了許多人的關注。

  雖然她們到了宴上就分開了,但進殿時的舉動並未被人落下,宮裡歷來不缺火眼金睛和消息靈通之人。

  其實這似乎並不值得稀奇,因為之前就有很多人知道薄夫人和僖皇貴妃交好,但這還是兩者關係第一次在這種正式的場合顯露,尤其這次皇后出山了,而之前又發生了昌國公主那件事。

  這擺明是站隊了。

  從表面上看去,一眾命婦們似乎並無任何異常,首座的皇后還是淺笑著,甚至是昌國公主,也僅僅只是露出了一點不悅,並未當場爆發。

  之後宴上,昌國公主也並未針對顧玉汝,只是挑了僖皇貴妃的幾根刺,但僖皇貴妃顯然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被昌國公主隨意欺辱的人了,她很好地應付了過去。

  似乎看不出她心裡是懼怕昌國公主的。也許不是不怕——顧玉汝看了看另一邊公主們的席上,只是有必須不能怕的理由。

  而昌國公主也並未窮追不捨,不過等她提前離席時,顧玉汝能明顯感覺到一道目光落在自己頭頂上。

  ……

  等宴散時,外面天已經黑了。

  由於男女用宴並不在一個地方,所以顧玉汝要出了宮後才能看見薄春山。

  顧玉汝和僖皇貴妃道了別,領著兩個孩子走出春禧宮。

  宮門外停著一輛車,車前站著幾個太監,見了顧玉汝出來,就幾步走上前來道:「薄夫人,貴妃娘娘說天色已晚,您又帶著姑娘和公子,特意讓奴婢備了車,送您去宮門外。」

  以往顧玉汝進宮,都是在宮門處下車,用腿往裡走的。可皇宮何其大,每次到達目的地都會累得不輕,今天卻給了她一輛車。

  她自然看出這車不是僖皇貴妃的備的,如果是她備的,她提前會告訴自己,那麼是誰讓準備的似乎不言而喻。

  原來康平帝也知道以僖皇貴妃的性格,今天發生如此之多的事,可能會疏忽,這是替僖皇貴妃送人情來了。

  這種人情上門,自然沒有不收的道理,所以顧玉汝很坦然地接受了,帶著兩個孩子上了車。

  車不大,但也不小,坐三個人剛剛好。

  車是用溫馴的馬兒拉的,一路上只聽見馬蹄聲清脆,以一種絕對平穩十分緩慢的速度前行。

  沿途透過車窗,能看見外面有點點燈籠照出的光亮,這是那些出宮的命婦們。

  此時看見這輛車,雖不知車裡坐的是誰,但從這個方向走的,應該也是外命婦無疑。也不知是誰有如此大榮寵,難道是安國公夫人?

  一直到當車到了西華門前,才有人知道車裡坐的竟是那位薄夫人。

  偏不巧的是,顧玉汝下車時,安國公夫人也正從車裡下來。

  兩人面對面,對視了一眼。

  安國公夫人眼睛一眯,旋即笑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