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同月,朝廷組建浙江水師,由東南巡海道副使薄春山,兼任水師提督,剿倭總兵官邵元龍兼任浙江水師總兵。

  同年,邵元龍親自率領十多艘戰船,對三沙、南沙、羊山一帶近海小島進行掃蕩,殲滅流竄藏身於此的倭寇一千餘人,海盜三百餘人,繳獲船隻二十多艘,火器無數。

  不光如此,浙江水師早已在浙江海沿海地帶設立了無數水寨,用以巡邏近海的海域,真正做到了拒敵於海門之外。

  而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倭寇之所以讓人頭疼,不光因為他們窮凶極惡,也是因為他們特別擅長借海之便利四處逃竄,浙江的寇患暫時是平了,可也有一部分從浙江海逃竄至福建海域,並與這裡的倭寇匯合。

  福建因夾在東南兩海之間,這裡小島密布,又有大小琉球散布四周,常為倭寇藏身之所,他們藏在這裡,極其難以剿滅,這些倭寇就借著這些,報復性地襲擊福建沿海各地,福建等地因此又燃起戰火。

  康平八年,浙江水師馳援福建水師數次,並於康平八年十月合併福建水師,為東南洋水師,次年掃平福建海域倭寇。

  而薄春山的腳步也隨之一步步走到了福建、廣東,終於在廣州暫時停留下來。

  第155章

  五年後, 廣州城。

  玉春行坐落於廣州城正南門的一處商市,由於此地臨近珠江,有百貨之肆匯集, 又有天下商賈雲集, 是為整個廣州城最為繁華地帶。

  一般能在這裡的正臉大街上開鋪設行的, 無不是廣州城內首屈一指的大商行, 而玉春行雖建行年代不長, 也就近幾年方嶄露頭角, 卻是比起廣州城內許多老字號的商行也不差。

  無他, 皆因這玉春行是為廣州三十六行之一, 又在其中坐頭一把交椅。

  提起這三十六行,就要說說當年朝廷在廣州開市, 准許與夷商通商。

  彼時廣州雖有市舶司, 卻只管朝貢堪合事宜, 又因與夷商交易利潤極高, 廣州及其周邊州縣幾乎人人皆商, 走私風極為猖獗。

  鑑於此,東南巡海道副使兼東南洋水師提督薄春山奏請朝廷,准許廣州開市。

  本來按照薄春山的想法,開市大體就照搬纂風鎮及六橫島的模式即可,可他儼然忽略了纂風鎮和六橫島對南晉沿海一帶海商的衝擊。

  由於東南洋水師把控著近海海域,他們幾乎沒有任何路子還能像以往那樣進行走私,只能走明路經由纂風鎮或者六橫島交易所,朝廷每年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其中這兩地占了六成以上, 足以見其暴利。

  所以朝中早就有人提議, 在其他處也開市, 或設立市舶司,或重開先皇那時被罷掉的幾處的市舶司,美曰其名為了廣納天下之商,所求不外乎為了利益。

  當時纂風鎮和六橫島的兩處交易所,幾乎全掌握在薄春山手上,因為此事朝堂上那兩年可沒少打仗。一眾大臣又是說沒有舊例,又是提不利於朝廷管控,反正就是想派官去分管分權。

  由於那兩年正是平浙江福建海域倭寇緊要之際,康平帝怕攪了局,硬是壓著沒讓,只派了戶部的人前往監管。就這麼壓了兩年,實在壓不住了,也是當時薄春山打算前往廣東,就把兩處交易所移交給了朝廷。

  這一下開了口,可更不得了了,用一句話形容,那些朝臣們差點沒打出人腦子。

  眼見廣州地勢比六橫島更好,這個往日在一眾高官大臣們眼裡只是個蠻夷之地的地方,頓時進入所有人的眼中,這次又打算開市,誰還能放過?

  總之,各種原因的促使下,廣州的開市比任何地方都複雜,足足花了近半年的時間,朝廷才拿出各種章程。

  朝廷取締了六橫島交易所一口稅的稅法,而是採用了更為繁瑣複雜的徵稅法,不光設有引稅,還有陸餉和水餉。

  引稅,顧名思義,有點像朝廷分發給鹽商的鹽引,外商前來交易必須在官府手中獲取商引,每引徵稅若干。至於陸餉和水餉,則是按照貨船船體的大小,以及貨物本身多少進行徵稅。

  總體來說,所徵稅額與一口稅的稅法征的收數額是差不多的。

  至於朝廷為何要採用如此複雜的收稅的方式?

  可能對於那些夷商來說,反正就是一頭霧水,可若是懂點鹽商行情的,就知道是為何了,不外乎各層官員為了巧立名目中飽私囊。

  經過的關卡越多,就越好巧立名目卡拿要。

  不過這一切都和薄春山沒什麼關係,打從把那兩處交易所移交出的那一刻,他就決定不管這些事了。

  當然也不可能不管,他作為東南巡海副使,畢竟還管著對夷通商之事。可他頂多也就是朝廷拿出章程,他覺得過格的或者不合適的反駁,至於下面上頭如何商議,反正他是不耐煩管這個。

  用他的話說,管閒事好處沒有,管得一身腥。

  此時,為官多載的他,隨著官越升越高越升越大,已經開始見識到官場上各種複雜,也開始嘗試到身不由己,無法像以往那樣隨心所欲的滋味。

  話回到之前,三十六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滋生的。

  這其中既有世家大行商聯通朝中高官的背後操作,也有朝廷覺得私商太多,不容易把控對夷交易的物品的擔憂。朝廷有很多明令禁止互市交易的物品,諸如鐵器之類這些是明令禁止交易的物品,可私商哪管這麼多,給銀子就能給你找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