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有陣最前方都是盾手,兩側是刀手,後方是長槍手。

  宛如殺雞宰狗一般,也不過半盞茶的時間,整個戰鬥就結束了。

  田川也沒能跑掉。

  薄春山急怒之下,見這廝正和熊瑞對戰,而熊瑞整個人已成了血人,毫無還手之力,只剩下抵擋,當即扛著刀就上了。

  一通搏鬥之後,田川挨了他一刀,薄春山正要殺了他,還是熊瑞叫住,說這個倭人是這夥人的頭,薄春山才留了他一命。

  「老大,你總算回來了!」

  胡天盛見戰鬥結束,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如他這般的還有許多人。不過大家也沒有時間說閒話,有些民兵們傷很重,還等著救治。

  打掃戰場的同時,幫受傷的人簡單的包紮了下傷口,一般兵卒出門在外,有幾樣必備之物,其中就有金瘡藥。

  軍中的金瘡藥十分好使,撒上去就不出血了,這讓幾個受傷較輕的民兵俱是鬆了一口氣,因為有幾個傷重的民兵眼見就要喪命,他們所帶的金瘡藥根本不管用,最後還是軍中的金瘡藥幫他們止了血。

  這同時,有人去追跑掉的馬,也有人趕回城裡報信。

  很快城裡就來人了,不光帶來了大夫和傷藥,還帶來幾輛車,用來運送受傷的民兵。

  瑣碎的事不細說。

  事後盤點了下,極為慘烈。

  民兵當場死了五個,其他人都是重傷,能不能救回治好,還待看後續,唯一受傷較輕的是梆子。

  而這般慘烈換來的是,光憑民兵之力,他們殺了二十幾個倭寇,傷了不知道多少人。

  倭寇總共有八十五人,加上田川是八十六,本來有人說倭寇據點就在附近,據點中肯定還有人,誰知薄春山派人去,竟然一個都沒有。

  後來他從於總旗那裡才得知,倭寇就是這樣的,他們一旦出戰就會不留餘地,因為他們本就擅長逃竄,可能和這邊打完,馬上就換了另一處,所以不會留人在什麼據點,會派人過去搜也是以防萬一,事實證明於總旗這經驗沒錯。

  薄春山安置完傷員後,出來就碰見錢縣令。

  錢縣令聽說民兵們和倭寇交戰,是過來探看情況的,沒想到薄春山已經回來了,還帶來了援兵,因此救了出城巡邏的民兵,倒是讓他始料未及,卻又格外欣喜。

  「你回來了就好,這陣子你不在城裡,本官心中一直不太安穩,」錢縣令面容憔悴,顯然這些日子他的壓力也不輕,「不過民兵團里能人輩出,倒也沒出什麼岔子。戰死的民兵該撫恤就撫恤,這個撫恤不光縣衙會出一份,等我上報給朝廷後,朝廷應該也會有撫恤,一定要安置好戰死民兵的家人。至於受傷的民兵,讓他們好好養傷,戰功我會報上去,一定給他們要來獎賞。」

  「勞煩大人了。」

  「勞煩什麼,說到底這些民兵也是為了守護縣裡的百姓,我作為地方官其實很羞愧。」

  提到這事,錢縣令就是滿腹怨氣,在收到薄春山後續會有大隊倭寇進入定波的消息後,他就向府城求了援。

  誰知平時還算好說話的府台大人卻又是推搪,又是訴苦。

  首先他作為地方知府,只主官民政,並不管軍務,縣內一切軍務都是地方衛所掌管。衛所沒人給他,他自然也沒人支援定波縣,只能依靠定波的民兵抑或是地方縣衙民壯捕快。

  府台還給錢縣令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守好城。

  因為前幾日明州府下剛有一個縣被倭寇破了城,雖然那伙兒倭寇很快就逃竄而去,但城裡損失慘重。當地縣令已被收押,按照朝廷的規矩,城破作為地方主官死了也就罷,沒死也是大罪。

  錢縣令也知道這件事,所以這些日子他的心驚膽戰、夜不能寐,可想而知。

  知道薄春山也是從外面才回來,錢縣令也並未拉著他說太久,讓他先回去歇著,等之後再敘。

  此時的錢縣令待薄春山又多了層親近,到底為何其實也能想到。

  眼見這鬧倭一時半會是平不了,他在任期間能不能安然度過,能不能活,還是要指望薄春山。

  且這一次連府台大人都湊不出兵力,偏偏薄春山能從別處借來精兵兩百。民兵團這次又立了大功,若是讓上面知道定波剿滅了一夥百數之人的倭寇精兵,恐怕不光府台大人會十分重視,兵部那邊也會有封賞。

  錢縣令知道薄春山以後的前程絕不止此,自然要先行示好。

  且不說這些,每次戰後盤點傷兵和事後撫恤,總是讓人無限感慨和感傷。

  這次縣衙倒極為大方,戰死的民兵每人撫恤銀五十兩,這是上面還沒發下撫恤的結果。薄春山知道後,又從民兵團里出了一份,每人湊夠一百兩先行發了下去。

  不光如此,每戶人家還獎勵了一個公差名額。

  這是薄春山為戰死民兵爭取來的,有了這份公差在,不管以後如何,至少民兵的家人不會受人欺辱,還會有一份薪餉度日,總是一份保障。

  另外,他還打算給戰死民兵立一塊表彰碑,就立在縣衙大門外的一側,定波縣每個因剿倭而戰死的人都會在上面留下名字。

  為此,他不光大張旗鼓立碑,當日還大張旗鼓說了許多話。

  四周站了數不清的縣民,大家在為英雄們戰死深感痛惜的同時,越發憎恨為非作歹的倭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