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中對現民兵團團長、兼新上任的典史薄春山格外誇讚。這柱子也是遲鈍,說了半天,一直快到家門口,才反應過來他說了又說的民兵團長好像娶了顧家的大女兒,也就是少爺以前的未婚妻。

  他整個人都木了,他是不是說錯了話?

  啞了半天,才趁齊永寧下車時,偷偷地看了他一眼。

  少爺並無異常,也許少爺也沒反應過來?

  .

  誰也沒想到倭寇是在一個半夜來的。

  當時縣裡這邊並不知道,還是第二天清晨,城樓的瞭望台上有人看見了狼煙。

  收到消息後,薄春山沒有選擇縮在城裡觀看情況,而是帶了二十多個民兵,快馬趕到出事的地方。

  是一個很小的村子,加起來不過幾十戶人。

  里正一見官府來人了,就趕忙道:「多虧縣裡早有警示,所以咱們村是有人巡夜的,發現倭寇時,就有人鳴了鑼,開始以為是什麼賊人闖入,後來發現鑼聲不對……」

  這伙倭寇估計是流竄來的,人數並不多,只有七八個人。當初讓人巡夜時,里正說得格外嚴重,說若是遭遇倭寇可能會丟命,所以巡夜都安排的是些老人。

  他們年紀大了,不怕死,覺輕晚上也睡不著,而且他們人老見得世面就多,雖然體力差點,但比年輕人靠譜多了。

  種種考慮之下,村里才會安排老人來巡夜。

  事實上這麼做還真是做對了,當時有人發現有人闖入,還以為是什麼賊人,是一個老人發現『賊人們』的衣著不對,當即鳴了鑼。

  那鑼聲格外響,在黑夜之中能驚掉人心魂,倭寇根本沒防備,以為殺了那個敲鑼的,就能不驚動太多人,誰知道這邊剛停,那邊鑼又響了。

  有人邊跑著敲鑼,邊喊著『倭寇來了』。

  聽到動靜的人,連忙也敲響家裡的鑼。

  簡直是一鑼驚起萬鑼響!

  到處都在響鑼,人都起來了,還有人摸黑去把狼煙臺的火點燃了。

  鑼聲、人聲,襯著那沖天的火光。

  本來就是流竄過來的倭寇以為這裡有埋伏,當即嚇跑了。

  最後的結果是村里一個人都沒死,嚇跑了一夥倭寇。那個因為敲鑼被砍了一刀的老人,因為是摸黑砍的,也沒砍中要害,如今被包紮了傷口後人雖還虛弱,到底人沒死。

  一個村的人就這麼戰戰兢兢守了一夜。

  怕倭寇殺回馬槍,他們讓年輕人婦人小孩都藏進了地窖,外面就留了幾個自稱是老不死的,一直守到天亮,村里才再次燃起狼煙,等著官府來人。

  第97章

  「你們做得很好!」

  誰說鄉下人沒有大智慧, 至少讓薄春山來看,這些農人很有智慧。

  他們知道在無奈的情況下,儘量降低損失——選擇讓老人來巡夜, 儘量保存年輕人婦人小孩子。

  知道村裡的人少,懂得故布迷障——用鑼聲來驚人, 用鑼聲來傳訊, 還知道用狼煙來恐嚇倭寇。

  大家都在求生!

  看著四周圍一張張望著自己的臉,那些臉上還帶著驚恐不定,但看著官差的眼神卻充滿了信賴,甚至是有些欣慰的。

  估計他們也沒想到官差會來得這麼快, 當初縣裡把警示下發給各村鎮, 其實有些人心裡就明白了, 看來這還是要靠自己, 指望官府是指望不上了。

  作為一個鄉下的泥腿子, 其實早就有這種認知, 大人們從來都是顧著城裡人,從來想不到鄉下人。

  鬧饑荒時苦的是鄉下人, 天災人禍發大水大旱的時候,苦的是鄉下人, 臉朝黃土背朝天種地交稅子、沒兵的時候徵兵役、缺勞役時征勞役,從來都是鄉下人。

  他們被薄待慣了,他們已經習慣了自救, 所以他們想了一切可以自救的辦法。

  會燃狼煙只是想著當初官差說了——一旦看到狼煙, 官府就會派人來探看情況, 大家實在太害怕了, 都知道倭寇兇殘, 但真正能見到的又有幾個人?他們迫切需要一個依靠需要人做主, 會燃狼煙只是想,也許官府會派人來呢?

  當初讓各家都挖地窖不就是官府,說不定真會來人呢?

  沒想到人真的就來了!

  「你們做得很好,在有限的人力下,想盡辦法來保全自己很好,好到讓我等羞愧。按理說保護治下百姓乃官府職責,可如今各地都有倭寇肆掠,官府實在人力有限,散布在各處的村落實在太多,只能指望各位都發動起來,一起來抗倭。」

  薄春山說得格外語重心長,這大概是他第一次這在這麼多人面前說這些推心置腹的話。

  「你們這次嚇跑倭寇給了我一些想法,倭寇就像害蟲,不能因為有害蟲,農人就不吃飯了,也不能因為有害蟲,大家就不睡覺了,大家其實不用怕這些害蟲,視若平常就好,就像莊稼長了害蟲,咱們把它除掉,害蟲就不能害人了。

  「可一時害蟲除不完怎麼辦,所以我想接下來可以將附近的小村子合併起來,組成一個大村子。人多倭寇也會害怕,村子的四周可以用竹條、用木頭、用石頭圈一個圍牆,給大家圈一個安身之所,大家要種地要吃飯要睡覺,不可能一直緊繃著,可待在安身之所里就不怕了,馬上好像要春耕了?」

  後面這句話是問里正的。

  一旁的里正老漢連忙點點頭道:「是哩,再過幾日天氣回暖就該春耕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