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在堂上被供著的四副畫像中,其中有一副畫像比另外三幅都要大一些,其上立著一個身穿藍色長袍的俊秀男人。

  此人正是當初建立這纂風鎮之人,也正是苗家的祖宗。

  當年這纂風鎮不過是個偏遠小村落,當地人貧地瘠,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有山是石頭山,有海,卻出不去,只能眼睜睜看著。

  後來是苗家的祖宗帶著當地一些村民,耗費多年從海門一側的黑石山上鑿開了一條通往外界的路。

  開始只是借著海門風平浪靜之時出海捕魚,漸漸開始做起生意。

  後來四大姓一天比一天富裕,人口一天比一天多,纂風鎮也從一個破敗的村落變成了一個大鎮。

  當時開創纂風鎮,建立四姓共管和族老制度,便是為了有福同享,不忘本。

  如今時過境遷,人心都變了。

  這時,上首處一個一直閉著目的族老,緩緩睜開渾濁的雙目,道:「貨丟了,就去找,總不至於憑空不見,無憑無據還是不要懷疑自家人。」

  這位族老的意思很明顯,貨不可能丟得無影無蹤,總有些蛛絲馬跡,拿到證據再說話,無憑無據那就什麼也別說。

  他有些替苗家說話的意思,但也不是沒給孟家機會——找貨,找證據,找到了再來說話。

  族老的話,無一人反駁。

  事情就算這麼定了,眾人各自散,孟景山雖有些不甘,但暫時也只能這樣。

  .

  薄春山第二天起來後,才知道這些事。

  不過他知道的並不詳細,只知道孟家的貨丟了,如今正在四處搜找。

  明明是大白天,鎮上卻無一人行走,頗有幾分風聲鶴唳、風雨欲來之勢。

  按理說,長興商行的貨既然已經上船,接下來就沒他們什麼事了,該走了。可如今生出這種事,顯然是一時半會走不了。

  就這麼又在這裡磨了兩天,薄春山發了頓怒。

  大意就是他馬上就要走,還等著回衙門上差,哪兒來的土霸王,竟不讓人走?!

  他一點都不在乎面子,就站在客棧大堂里大吵了一通。

  負責搜尋的人其實早就搜過這家客棧,既然苗家是重點懷疑對象,又怎麼可能不搜苗家的商人。

  可客棧就這麼大,人也就這麼幾個,明顯不可能藏貨。

  「讓他們走。」

  .

  一行人輕裝簡行出了纂風鎮。

  攏共一輛車,還是鎮上的車,七八個人。除了薄春山和顧玉汝夫婦,便是顧晨和江叔,以及裡面夾著虎娃等幾個夥計勞力。

  長興商行的貨船早就回去了,只留了一艘停在鎮外,等著一行人回去。

  上了船,薄春山就命顧晨讓人趕緊開船。

  一直到走遠了,看不見纂風鎮,他才鬆了一口氣。

  「怎麼了?」

  顧玉汝幾人都面帶擔憂之色望著他。

  「如果老子沒猜錯,苗家好像送了我們一份『大禮』。」薄春山臉色有些怪異道。

  第66章

  大禮?什麼大禮?

  其他人都有點發愣。

  薄春山也沒耽誤, 讓顧晨把一直守在船上的夥計叫了一個來問。

  問過之後才知道,這兩天確實有人送了幾箱東西上船, 就是送貨那天半夜裡送來的,說是有幾箱貨損了,管事讓先送回來放著。

  這種事不是沒有過,在西洋那邊,什麼東西最暢銷?

  自然是大晉的各種棉布、綾羅綢緞,及各種瓷器和茶葉了。像瓷器這東西跟其他不一樣,最是容易折損,有時候運一車瓷器,若是途中路不好走,可能到目的地要碎三分之一。

  不過就算碎了也沒什麼, 這東西在西洋值錢,但在大晉不值錢,所以夥計以為就是碎掉的瓷器,也沒當成回事, 就扔在船底最下面那層倉房裡了。

  可能顧晨現在不問,他大概要回去以後才能想起來。

  一行人殺去底層倉房。

  平時這地方可沒什麼人來,陰暗潮濕不說,常年見不到光, 隱隱還有一股霉味兒, 此時幾人行來,頗有種『近鄉情怯』之感。

  倒是薄春山混就沒當成回事, 也可能是急於證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確,見有幾個大木箱堆在角落裡, 上前就打開了一個。

  沒有五彩光芒, 也沒有金光四射, 因為上面還蓋了一層厚厚的絨布,等把絨布掀開後,下面的東西才露出真面目。

  這個箱子只有一個物件,就是一座西洋大座鐘。

  顧晨看見,第一時間訝然出聲。

  這座鐘整體呈金黃色,大概有兩尺多高,一尺來寬的樣子,塔型,除了渾身金燦燦以外,上面還雕刻了不少帶翅膀的鳥和人,還有個女人的臉,總之看起來做工精細、華美非常,一看就是好東西。

  顧晨撲上去撫摸道:「我以前見過一個,沒有這個大,也沒有這個高,你們知道值多少銀子嗎?是我跟東家去一場商行博買會看見的,東家說光那一個鍾至少能賣兩萬兩白銀,關鍵是這東西買不著,那個鐘最後也沒賣,就是給人看看,據說有人私底下定下了。」

  他很激動,摸著座鐘的手都在顫抖,可以想見當時那座鐘給他帶來了多麼大的震撼。

  「咦,這還有一封信。」

  聽了這話,幾人都將目光從鐘上轉移到顧晨手裡的信上了。

  「信是給妹夫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