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打得都是顧玉汝的名號——

  汝兒她就喜歡吃這!

  汝兒說, 娘您喜歡吃!

  汝兒說,爹喜歡喝點酒,正好給爹當下酒菜,娘若是不嫌棄,我留下陪爹喝兩盅。

  薄春山就這樣登堂入室了。

  顧玉汝就眼睜睜看著他把她娘哄得, 從一開始猶猶豫豫, 到現在提到薄春山就眉開眼笑,到開始在她面前說,其實那小子也不錯,以前都是別人誤會了。

  還有她爹, 從一開始沉默寡言,到說那小子酒品不錯, 一般酒品不差的人, 人品都不會差, 到現在每次和薄春山對飲, 都會跟他講一些人生大道理。

  顧玉汝知道,他爹只在固定的幾個人面前才會這樣。到目前為止,她認識的人中,好像也就只有齊彥有這個待遇。

  這種情況下,薄春山自然也知道老丈人要去趕考的事了。

  為了這事,岳母連著多日都不見喜色,憂心忡忡的。

  薄春山一拍胸脯道:「娘,你別擔心,我陪爹去趕考。」

  「你陪你爹去?」孫氏詫異得都忘了糾正稱呼了。

  也是薄春山這人臉皮厚,明明還沒成親,張口閉口就是爹娘,顧秀才兩口子臉皮薄,人家當面喊你,也不好斥回去,只能私底下跟女兒說,讓女兒提醒兩句。

  可顧玉汝說了,問題根本不管用!

  她覺得薄春山就是故意的,就像當初洗腦她一樣,現在也在洗腦她爹娘。你瞅瞅,天天爹啊娘啊的叫,叫多了她爹娘就習慣了,就不會覺得他叫錯了。

  「我身強體壯底子好,也不是沒出過遠門,陪著爹一起去,爹若需要跑個腿什麼的,我也能幫襯一把。再說了,現在外頭也不平靜,我還懂些武藝,若是碰見個把不長眼的小賊,我還能護著爹一二。」

  確實最近外頭不太平靜。

  認真來說,是這些年來沿海一帶都不太平靜。

  普通百姓也不知具體詳細,只知道距離大晉不遠的有一個島國,名叫倭國,那倭國彈丸之地,資源稀少,因當地戰亂不止,經常有倭國的武士流浪到大晉邊境。

  這些人窮凶極惡,殺人如麻,經常駛著船侵襲大晉沿海邊線,大晉海岸線漫長,衛所將士沒辦法防守整個海岸線,他們上岸後就燒殺搶掠一番,搶到財物補給就回到海上,衛所將士鞭長莫及。

  為此,大晉曾多次禁海,沿海地帶許多地方的百姓也屢次內遷,卻依舊屢禁不止。

  明州府下,也就定波稍微平靜些,因為定波地勢與其他處不同,屬窄長形狀,臨海的邊線只有一段,還有一處天險作為海門存在,倭人無法登陸。而整個明州府,其實有大半以上的地方邊線都是海域,也就是說出了定波以後,誰也不知道會不會碰見上岸搶掠的倭人。

  定波當地平靜,百姓們知道的消息也不多,只能從去外地經商或是出外辦事人的口中,才能得知到些許消息。

  譬如某地有倭人搶掠,整整一個村的人都死了,或是有一夥倭人流竄到某縣,某縣死傷過半。

  光這些消息,就足夠定波百姓嚇得膽戰心驚,雖沒有幾個人見過什麼倭人,但罵起倭人來卻一點都不含糊,甚至有小孩不聽話,大人們恐嚇小孩,也多會用『再不聽話,讓倭寇把你擄了去,到時候殺了吃肉』之類言語。

  簡直是聞風色變!

  前陣子剛有傳聞,說是鞍於縣又有倭人出沒,殺了多少人,擄走了多少民女。百姓們除了罵當地官府不作為,也只能提醒身邊親友『最近外面不平靜,還是少出門的好』。

  好像還不止鞍於一地,而是多地,甚至臨安周邊都不太平靜,為此專門將今年的鄉試推遲了一個月。

  本是八月初開考,現在推遲到九月中。

  不然顧秀才早就該啟程了,也不會拖到今日都還沒動身。

  「若是春山陪著你去,我還能放心些許。」孫氏望著顧秀才道。

  顧秀才低聲斥道:「春山還有差事,哪能扔下差事陪我去。」

  薄春山當即道:「爹,你別擔心,我那差事耽誤些日子也沒什麼,到時候我跟衙門請個假,爹您赴考是大事,想必衙門那也會通容。」

  .

  在薄春山的堅持下,事情似乎就這麼說定了。

  有了薄春山的陪同,孫氏的臉色也終於見了些晴色,不再擔心害怕憂心忡忡。

  顧玉汝知道後,私下把薄春山叫出來說話。

  「你陪我爹去臨安,真不會耽誤你的差事?」

  「什麼事都沒有陪老丈人赴考重要,如今正是我籠絡你爹的好時候,你看著吧,這趟回來你爹就會把我當親兒子看待,你這親閨女也要退一射之地!」

  「傻樣!」顧玉汝嗔道。

  薄春山也不惱,拉著她的手,就想把人往懷裡摟。

  顧玉汝掙扎著不干。

  薄春山也不勉強她,裝模作樣嘆了口氣道:「顧玉汝你說說,現如今咱倆的名分算是定了,可我這待遇還不如以前,以前咱倆還能去坐坐小船,花錢月下的在窗根下說說小話,如今我約不出去你,擱你爹娘眼皮下,我什麼都不敢做。」

  「你還想做什麼?」

  他一點都不遮掩道:「當然是拉拉小手,摟摟小腰,親親小嘴。顧玉汝我跟你說,外面那群死孩子傳我倆在孫家後院偷親小嘴,我小時候怎麼不懂這個,像個傻子一樣?我沒幹,我還落人說,想想我多冤枉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