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野外生存的一個原則就是,儘可能帶更少的裝備進入叢林。

  因為如果要進行野外生存,那麼證明士兵已經墮入了一種絕境的境地中,單靠一個人的體力,你帶再多的東西都於事無補。

  其實,如果讓許多門外漢猜,說野外生存里,然給你列出最重要的兩樣裝備是什麼,幾乎不會有人回答正確。

  或許有人會一知半解地說,是生存刀和火種。在不少門外漢看來,生存刀的功能是在太強大了,以國外特種部隊成員十分青睞的「叢林之王」生存刀為例,刀身不但使用強度極大的洛氏鋼打造,它鋸齒狀的刀背可以當做鋸子使用,刀柄上橄欖綠色的刀鞘內還隱藏著指北針、反光鏡、魚鉤魚線、魚叉頭、打火石、磨刀石、別針、橡皮膏、縫補用具、止血帶、鉛筆等。

  甚至刀鞘底部還有一個摺疊式的叉環,連結橡皮帶馬上就可以製作成一副打鳥用的彈弓。

  這把刀,在叢林生存中堪稱完美之作。

  也有人會說,野外生存最重要的是攜帶指北針和地圖,因為無論你個人都麼牛逼,如果走不出叢林,在那裡多一天就會多一份危險,不是餓死就是疾病,不是猛獸就是毒蛇,遲早有失手的那天。

  所以在一部分人看來,找對方向,速速離開這才是上上之策。

  在接受野外生存理論課上,莊嚴從教員嘴裡獲得的答案是——腦子和你的手腳。

  這才是最重要的生存裝備。

  一個冷靜而有著豐富生存經驗的大腦能夠幫你在最危險的叢林中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在危機重重的原始叢林裡,一個最簡單的錯誤就會要你的命。

  在上課的時候,負責講授軍事地形學和野外生存知識的教員提過兩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

  第一個事例發生在1976年7月,某地質局繪測大隊的2名司機和1名隊員,在鄯善南部戈壁灘中開車迷路,後因汽車水箱破裂導致無法啟動。第4天,當直升機找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已經乾渴而死。

  屍體距離汽車拋錨的地點足足有56公里,這證明當時3人決定棄車尋找出路,而當時的氣溫達到38度,從屍體發現地到車子拋錨地之間的距離可以推算出,3人是在拋錨之後不顧沙漠生存原則里的「夜行曉宿」的原則,居然在烈日當頭的大白天冒險進入沙漠,打算離開求救,結果食水耗盡,活活渴死。

  第二個事例是一名英軍飛行員,墜機在撒哈拉沙漠中,但是他嚴格恪守沙漠中生存原則里的「曉行夜宿」,加上懂得生存知識,搜集沙漠中仙人掌等植物,切開在火上烤,收集烤制過程中植物滴出的水珠用以解渴,甚至喝尿,足足走了8天一共224公里,最後獲救。

  這就是一顆冷靜而且具備野外生存知識的大腦的用處。

  而手腳代表良好的體力,能夠為你的野外生存提供最基本的基礎,沒有好的體力,給一個人再多的生存用具都不能讓他足矣保命。

  解放鞋在重量上比迷彩鞋輕,而且腳上輕一克,身上估計感覺得輕十克,這種感受,很多人都能體會。

  第三天的狀況比之前兩天都要糟糕。

  這一次,不再是七班的幸運日。

  從早上出發到了黃昏,所有人再也沒遇上像第二天那樣的衝擊水潭,再也沒看到任何河流。

  都是山,一片連著一片,仿佛永遠沒有盡頭。

  山裡面,除了落葉就是落葉,還有就是枯枝,要麼就是一人高的茅草和荊棘密布的灌木。

  這一次,所有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絕望。

  穿出一片長著各種樹木和植物的密林之後,每一個人都耗盡了體力。

  「班長,請求休息!」劉瑞勇第一個舉手發出要求。

  「怎麼?沒力氣了?」羅小明看起來倒是沒有太大的問題,和學員們相比,教練班長每天晚上都是另外安排伙食,何況又是身經百鍊的老兵,無論是經驗上還是體力上,都比普通的列兵學員要高一籌。

  為教練班長另外安排伙食,倒不是什麼優待,而是野外生存是一項有危險性的訓練科目,整個隊伍里,必須有一名經驗豐富,而且體力充沛的老兵帶隊。

  這樣至少可以確保全程監督學員不至於出錯,更能夠在整個班如果發生致命的錯誤之後能夠力挽狂瀾。

  「班長,我也申請休息,收集食用水。」莊嚴轉頭看看其他戰友,現在他的水壺已經剩下不到一口的水。

  今天,巨大的體力透支和高溫已經讓他耗盡了水壺裡的水。

  現在已經是下午三點多。

  距離宿營地還有十二公里的路程。

  這至少要走三個小時,運氣不好,甚至要四個小時。

  沒有水,體力急速下降還算小事,最可怕的是會危及生命。

  羅小明走上前,抓住莊嚴的水壺,晃了晃,然後又走到下一名隊員跟前,用同樣方式檢查了一下水壺。

  沒人的水壺裡的水超過三分之一。

  這意味著,隊伍必須停下來,無論使用什麼手段,吃茅草根也好,都要收集水源。

  「我早就警告過你們,不要貪喝!」羅小明繼續重申這個行軍原則,可是他知道並沒有用。

  無論他怎麼說,士兵們如果真的渴得受不了,很多人還是會偷喝。

  這一點,他也沒辦法。

  好在,這裡是叢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