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禁令一出,相當於在全球封殺了中興通訊,這給了中國商界當頭棒喝。

  由於晶片產業全球化分布,中興通訊的晶片採購大多數來自國外,禁令一來相當於癱瘓了這個中國第二大的通訊設備公司。

  在企業積極斡旋自救之下,最終以接受更強監管措施和繳納了10億美金罰款之後,中興通訊獲得了解除禁令的豁免。

  原本小打小鬧的貿易摩擦頓時上升到更高層次,對華貿易強硬成為了美國主流思想。

  中興通訊不過是殺雞儆猴的那隻雞,它的遭遇不過是開場白,重頭戲還在後頭。

  同年9月份,美國宣布對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的關稅,正式拉開了中美貿易爭端的大幕。

  標誌著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經貿關係正式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作為中國最大民營企業的掌舵者,也作為中國商界新生代的領袖,韓皓清楚明白當年日美貿易戰的歷史將在今天重現。

  為了維持自己的經濟霸主地位,美利堅政府將會毫不留情對任何挑戰自己的勢力和國家進行打壓。

  任何有頭腦的人都知道,中興通訊只是開始,遠遠未到結束。甚至有不少人都猜測中華集團會成為中興第二,接到來自美利堅的新禁令。

  對此,韓皓也早有心理打算。

  在他的辦公室桌面,正擺放著新出爐的,作者是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的前高管,他以親身經歷剖析了美國政府打壓肢解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的過程。

  以一國之力打壓一家企業,尤其還以全球霸主之軀,足以輕鬆碾壓任何存在。

  阿爾斯通如此,中興通訊也是如此。

  國家要用國家來對付,光靠企業是無力抗衡,必須尋找體量相當的對手。

  如果中華集團接到禁令,那麼韓皓不打算屈服,他相信國家不會坐視不管。更何況這些年他所做一切都等待這天的到來,100%國產化汽車足以抵禦美國政府的禁令。

  2019年5月,相隔13個月之後,第二張禁令還是漂洋過海來了,只不過目標換成了更大一號的中興通訊——華為公司。

  跟中興通訊相比,華為公司技術更強體量更大,在5g技術領域全球領先,屬於中國高科技行業的翹楚代表。

  實際上,在中興通訊遭遇禁令的當天,韓皓就跟華為老總通過電話,雙方一致認為中興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彼此的明天。

  因此,在為期13個月時間之內,華為公司早就為此準備了預案,積極在國內尋找替代供應商,將美國企業的零部件產品占有率下降到了2%。也就是說,華為產品很快就能擺脫美國產品的牽制,完全實現去美化的供應。

  更關鍵的是,崑崙半導體在韓皓入主之後就大力投入,在晶片代工方面已經追趕上國際主流水準,14納米晶片實現量產,並且7納米生產線調試完畢,位列在台積電和三星之後。光是依靠崑崙半導體,足以滿足華為海思晶片的代工需求,並不懼怕美國禁令制裁。

  而且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鴻蒙作業系統已經在華為手機以及中華集團汽車等硬體設施上普及開來,在軟體方面同樣可以脫離美國技術制約。

  這個時候,民眾才明白韓皓當年砸鍋賣鐵開啟二次創業,大力以晶片為代表的工業4.0領域投資,足足提前為中國工業爭取了5年時間。

  無論是晶片設計、代工,還是光刻機研發替代,乃至鴻蒙作業系統的推廣,都為中美貿易爭端提前做足了熱身。雖然在技術領域可能跟國際最先進水平有差距,但至少保證能用,不會因為美國禁令而導致企業癱瘓。

  5年時間彌足珍貴,尤其還是在高科技領域,足以補齊許多短板,讓中國工業喘上一口氣。

  5g技術是未來網絡世界的新基礎,華為公司的技術可謂獨步天下。

  跟中興通訊束手無策不同,華為公司有著自己的底牌,足以脫離美國產品而繼續運營。

  對美國禁令,華為公司決定說不!

  而在華為公司背後,正站著以韓皓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家群體,他們堅定地團結在一起並不懼怕來自國外的威脅。

  當新中國建國70周年大慶來臨之際,中國政府對改革開放40年湧現出來的先鋒人物進行隆重的公開嘉獎,經過層層選拔一共100人入選了改革先鋒名單。

  今天在人民大會堂,國家將對這100名改革先鋒進行全國直播頒獎,以此表彰他們的傑出貢獻並鼓勵全國人民向其學習。

  「現在100名改革先鋒正集體步入會場,他們每個人都在改革開放偉大曆程之中書寫下了傳奇篇章……」

  在江州一處別墅客廳內,65寸的大屏幕彩電正在現場直播頒獎典禮,主持人正在介紹會場情況。

  兩位頭髮花白的老人危襟正坐在沙發上,目不轉睛望著前方,臉上露出燦爛又釋然的微笑,在他們身邊圍坐著兩家大大小小十多口人。

  「想當年,誰也不知道那個少年能取得如此成就,我可是稀里糊塗就跟著上了船。」

  「是啊,我也是滿頭霧水就被他接到虎山縣城,到處折騰弄出現在這樣大的產業。當時他跟我描繪的未來前景,說實話我是當成吹牛大話聽聽而已,心裡是一萬個不相信。」

  兩位老人一番回憶往昔的對話,頓時讓現場所有人都大為感慨。

  他們就是一起陪同韓皓創業的兩大功勳元老,一是發明了摩托發動機的余航,其二是組建調試生產線並監督生產的苗振華。他們親歷了中華集團創立的艱難時刻,一起陪同韓皓走過篳路藍縷歲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