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頁
此山不高,僅有四十餘丈。山體極為特別,遠遠看去是一大片石柱林。一根根粗大的石柱似從山體裡生長出來一般密集地排列著,蔚為壯觀。
來到山腳下,祖師道人對四人道:“貧道隱居於此四十餘年,每天都會到此山中來,你們可知是為了什麼?”
蕭琴聽師祖說已隱居四十餘年,顯然不可能僅是剛過半百的年紀,不禁暗暗讚嘆。
千千搶著道:“師祖一定是來爬山的吧。我瞧這山雖不高,路卻陡得很、怪得很,仙里仙氣的,您一定是來這修仙練功,難怪師祖看起來如此年輕。”
師祖道人微微笑道:“那你們再猜猜貧道今年多大了?”
蕭琴盤算著師祖怎麼也要三十歲才會隱居,便小心問道:“師祖看似年過半百,難不成已有七十高壽?”
師祖道人“哈哈”一笑,捋著青須道:“貧道今年九十有三,且盼著能過百歲大關。”
“九十三歲?!”
四人同時驚呼。
蕭琴嘆道:“我教余長老年初剛過百歲壽辰,看起來不過花甲之年。師祖看似剛過半百,卻也已奔百歲,著實令人讚嘆。”
師祖道人道:“久聞仙樂教女子體健長壽,駐顏有術,如果有機會能見一見那位余長老,一定要向她請教養生之道。”
四人跟著師祖道人踏上了一條進山石路。雖說是“路”,不過是一塊塊被踩踏磨平的大小石階,陡峭難行,若非眾人有輕功傍身,很難進入山中。
穿過一片密集的樹林,登至高處,又看到一大片石柱林。越過山頂便見山谷,谷中竟有一池活水,似從對面山上流下。
直視前方,只見對面山頂有一大片細長石柱似瀑布流水般傾瀉下來,此景之奇令人嘆為觀止。然而瀉到一半,石柱瀑布便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半丈高的洞口。
山中一切奇景都似自然天成,唯有這洞口一看便知是人工開鑿的。在如此人跡罕至的怪山中竟有一處隱秘的山洞,即便是跟著師祖,四人心中也都多了一分警惕。
師祖道人帶著四人沿山路下至谷底,向洞口走去。
南宮乙問道:“師祖,這裡是什麼地方?”
師祖道人沒有回答他,反而看向蕭琴,問道:“琴兒,你能猜出這是什麼地方嗎?”
此處有山有水,清淨無人,讓蕭琴想起了仙樂教也有一個類似的地方——靡靡峰中段的朱辰閣。那裡是火徵門煉造丹藥之所,除了黃長老和幾個門下的高等弟子,其他人禁止入內。
蕭琴暗忖:“師祖也在煉丹嗎?他是道士,以丹藥修仙養生倒也不足為奇。師父對丹藥就深有研究,師祖自然是這方面的高人。”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是煉丹之處?”
師祖道人連連捋著鬍鬚笑道:“我果然沒有等錯人,你們跟我進來。”
聽聞師祖修煉仙丹,四人並不驚詫,只是奇怪為何要帶他們來這裡。蕭琴和千千充滿了好奇,而南宮乙和游驚魂則是滿心警惕。
南宮乙想起昨日師祖說有一件事要讓大家幫忙,難不成是幫忙煉丹?懷著滿腹狐疑,他跟在最後,拉住游驚魂低聲道:“等一下如果有什麼危險,我們一定要護好兩個姑娘。”
游驚魂頭也沒回地應道:“知道了。”
穿過一段狹長的隧道,眾人來到一間寬敞的洞屋。屋內有兩個十七八歲的道童,正圍著中央的一座藥鼎忙乎著,對外人的到來置若罔聞。他們穿著並不整潔的道袍,臉、手都被爐火熏得黑黑的。
石屋中央建造起了一座方形的三層土台,台上是爐灶,中間置一兩尺見方的青銅藥鼎,裡面正燒著什麼,煙氣徐徐噴出。土台正後方懸掛一圓形銅鏡,鏡下插有一把玄鐵寶劍,頗有震懾之力。土台兩側各立一面八卦旗,原本有一半白色的旗面已被熏得烏黑難辨。石屋兩側的石台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很多器物形狀奇特,不知是用來做什麼的。
即便是什麼都不懂的人也能看出來,這裡是一間煉丹房。
疑慮漸消,南宮乙上前問道:“師祖在此處修煉仙丹?”
師祖道人微微搖頭,緩緩說道:“是不是仙丹我不知道,但我所研製的丹藥都是用來治病救人的。每月逢九,我便會帶些丹藥進城行醫一整日,這數十年來,也算救過不少人。”
千千道:“是了,我在城裡遇到師祖那日,剛好是臘月十九,原來您是出來行醫的。我聽客棧的掌柜叫您活神仙,您還真是治病救人的活神仙。”
師祖道人微微笑道:“活神仙不敢當,能做個活神醫已然不易。只是貧道年近百歲,近來越發覺得身體不如往年,也不知這把老骨頭還能挺幾年。其實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本無需傷悲,但我多活一歲,便可多救百人,念及此事,便不想早早入土。”
南宮乙見師祖一臉慈悲,暗責自己多心猜忌,說道:“師祖身體力行、治病救人,實乃菩薩心腸。不知我們這些徒孫有什麼可以幫得上忙的?”
師祖道人沉吟片刻,嘆氣道:“這些年我一直在研製一種救命的丹藥,屢屢試驗都以失敗告終。最近查閱古籍尋到了一個秘方,但靠我一人之力無法完成。正巧前些日子遇到驚魂,想到我除了幾個四散各處的徒弟,還有不少徒孫,便有了將你們叫過來幫忙的主意。”
來到山腳下,祖師道人對四人道:“貧道隱居於此四十餘年,每天都會到此山中來,你們可知是為了什麼?”
蕭琴聽師祖說已隱居四十餘年,顯然不可能僅是剛過半百的年紀,不禁暗暗讚嘆。
千千搶著道:“師祖一定是來爬山的吧。我瞧這山雖不高,路卻陡得很、怪得很,仙里仙氣的,您一定是來這修仙練功,難怪師祖看起來如此年輕。”
師祖道人微微笑道:“那你們再猜猜貧道今年多大了?”
蕭琴盤算著師祖怎麼也要三十歲才會隱居,便小心問道:“師祖看似年過半百,難不成已有七十高壽?”
師祖道人“哈哈”一笑,捋著青須道:“貧道今年九十有三,且盼著能過百歲大關。”
“九十三歲?!”
四人同時驚呼。
蕭琴嘆道:“我教余長老年初剛過百歲壽辰,看起來不過花甲之年。師祖看似剛過半百,卻也已奔百歲,著實令人讚嘆。”
師祖道人道:“久聞仙樂教女子體健長壽,駐顏有術,如果有機會能見一見那位余長老,一定要向她請教養生之道。”
四人跟著師祖道人踏上了一條進山石路。雖說是“路”,不過是一塊塊被踩踏磨平的大小石階,陡峭難行,若非眾人有輕功傍身,很難進入山中。
穿過一片密集的樹林,登至高處,又看到一大片石柱林。越過山頂便見山谷,谷中竟有一池活水,似從對面山上流下。
直視前方,只見對面山頂有一大片細長石柱似瀑布流水般傾瀉下來,此景之奇令人嘆為觀止。然而瀉到一半,石柱瀑布便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半丈高的洞口。
山中一切奇景都似自然天成,唯有這洞口一看便知是人工開鑿的。在如此人跡罕至的怪山中竟有一處隱秘的山洞,即便是跟著師祖,四人心中也都多了一分警惕。
師祖道人帶著四人沿山路下至谷底,向洞口走去。
南宮乙問道:“師祖,這裡是什麼地方?”
師祖道人沒有回答他,反而看向蕭琴,問道:“琴兒,你能猜出這是什麼地方嗎?”
此處有山有水,清淨無人,讓蕭琴想起了仙樂教也有一個類似的地方——靡靡峰中段的朱辰閣。那裡是火徵門煉造丹藥之所,除了黃長老和幾個門下的高等弟子,其他人禁止入內。
蕭琴暗忖:“師祖也在煉丹嗎?他是道士,以丹藥修仙養生倒也不足為奇。師父對丹藥就深有研究,師祖自然是這方面的高人。”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是煉丹之處?”
師祖道人連連捋著鬍鬚笑道:“我果然沒有等錯人,你們跟我進來。”
聽聞師祖修煉仙丹,四人並不驚詫,只是奇怪為何要帶他們來這裡。蕭琴和千千充滿了好奇,而南宮乙和游驚魂則是滿心警惕。
南宮乙想起昨日師祖說有一件事要讓大家幫忙,難不成是幫忙煉丹?懷著滿腹狐疑,他跟在最後,拉住游驚魂低聲道:“等一下如果有什麼危險,我們一定要護好兩個姑娘。”
游驚魂頭也沒回地應道:“知道了。”
穿過一段狹長的隧道,眾人來到一間寬敞的洞屋。屋內有兩個十七八歲的道童,正圍著中央的一座藥鼎忙乎著,對外人的到來置若罔聞。他們穿著並不整潔的道袍,臉、手都被爐火熏得黑黑的。
石屋中央建造起了一座方形的三層土台,台上是爐灶,中間置一兩尺見方的青銅藥鼎,裡面正燒著什麼,煙氣徐徐噴出。土台正後方懸掛一圓形銅鏡,鏡下插有一把玄鐵寶劍,頗有震懾之力。土台兩側各立一面八卦旗,原本有一半白色的旗面已被熏得烏黑難辨。石屋兩側的石台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很多器物形狀奇特,不知是用來做什麼的。
即便是什麼都不懂的人也能看出來,這裡是一間煉丹房。
疑慮漸消,南宮乙上前問道:“師祖在此處修煉仙丹?”
師祖道人微微搖頭,緩緩說道:“是不是仙丹我不知道,但我所研製的丹藥都是用來治病救人的。每月逢九,我便會帶些丹藥進城行醫一整日,這數十年來,也算救過不少人。”
千千道:“是了,我在城裡遇到師祖那日,剛好是臘月十九,原來您是出來行醫的。我聽客棧的掌柜叫您活神仙,您還真是治病救人的活神仙。”
師祖道人微微笑道:“活神仙不敢當,能做個活神醫已然不易。只是貧道年近百歲,近來越發覺得身體不如往年,也不知這把老骨頭還能挺幾年。其實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本無需傷悲,但我多活一歲,便可多救百人,念及此事,便不想早早入土。”
南宮乙見師祖一臉慈悲,暗責自己多心猜忌,說道:“師祖身體力行、治病救人,實乃菩薩心腸。不知我們這些徒孫有什麼可以幫得上忙的?”
師祖道人沉吟片刻,嘆氣道:“這些年我一直在研製一種救命的丹藥,屢屢試驗都以失敗告終。最近查閱古籍尋到了一個秘方,但靠我一人之力無法完成。正巧前些日子遇到驚魂,想到我除了幾個四散各處的徒弟,還有不少徒孫,便有了將你們叫過來幫忙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