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府尹到底是不認王文槐自殺案?還是另外橫生枝節。」秋意濃問道。

  「都不是。」楊宗謹生氣道,「這個老東西,故意在整我。他故意告訴王准,說他兒子是自殺。王准迫不及待的告訴了我,然後我就迫不及待的去見這老東西。結果被白白的羞辱一番,氣死我了。」

  楊宗謹說到氣憤的地方,忍不住端起茶杯,猛灌幾口茶。

  秋意濃瞬間明白了,這是林志遠在給楊宗謹下馬威。

  「我本來還想以和為貴,但是既然林志遠不肯,那我也不客氣了。」楊宗謹嘀咕幾句,直接起身在書房裡翻書,拿來看。

  秋意濃知道楊宗謹不是在看書,而是在想對策,便默默的退出書房。

  次日一早,仵作還沒睡醒就被人敲門。

  「老丈,快出來,我有事找你。」楊宗謹在門外敲門。

  仵作揉著眼睛給敲門的人開了門,待他看清楚來人是楊宗謹的時候,慌忙向楊宗謹作揖下拜:「哎呀,大人!」

  「停!我是有事找你。」楊宗謹阻止了仵作下一個動作。

  仵作道:「大人不用問了,我知道大人想說什麼。這件案子出奇的怪異,非得大人這樣的長材不可。」

  對於楊宗謹的才幹,仵作還是早有耳聞。

  「那就最好,省得我費盡唇舌。」楊宗謹忽然想起一件事,問道:「你就不怕被你的上司府尹大人責備嗎?」

  仵作嘆氣道:「這件事過於蹊蹺,不是卑職不忠於府尹,而是如果沒有像大人這樣的人來破案。估計是要成為千古奇案,而難以告破。」

  「那就帶我去案發現場。」楊宗謹催促道。

  「是。」仵作在前帶路。

  楊宗謹緊隨其後。

  王文槐死的地方是一個人煙比較稀少的街道,兩側的居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搬走了不少。留下來的人都有日落而息的傳統,對於當晚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至於王文槐倒地的地方是一棵大槐樹下面,周圍的泥土因為浸泡過血的緣故,顯得格外殷紅。

  楊宗謹站在大槐樹外,環顧四周,向仵作確認道:「鄭老先生,這就是王文槐去世的地方嗎?」

  路上來的時候,楊宗謹得知仵作名叫鄭某和。名字有點奇怪,但是根據楊宗謹一路來的判斷,這是個品行不錯的仵作。

  鄭某和點頭道:「當日,王文槐就是被發現在這裡。除了屍身為證,還有附近的打更人孫老三,他當天晚上見過王文槐。但他說王文槐當時已經是走向黃泉路,還把他嚇了一跳。」

  楊宗謹對於後面一段自動省略,他不信鬼神。但是可以聽一聽,做出比較合理的推測,比如王文槐扮鬼。

  但是王文槐為什麼扮鬼,這是另外一個問題。

  楊宗謹勘查完現場,搖頭道:「這裡不是第一案發現場,而是王文槐死後被人移到這裡。」

  「怎麼會?」鄭某和大吃一驚。

  楊宗謹指著大槐樹下一側深淺不同的腳印,說道:「這裡的腳印有幾種,有一個腳印是你的。還有兩個差役的腳印,但是剩下的腳印呢?歹徒聰明反被聰明誤,大量的血反而弄得地面濕潤,留下了寶貴的痕跡。」

  他拿出毛筆和紙張,將腳印一個個拓印下來,再在上面標註數字。根據深淺的不同一共確定有三個人來過,並且可以判斷不是同一批。

  鄭某和大惑不解,問道:「僅憑腳印判斷,似乎顯得牽強。不知道大人有什麼其他有力的證據嗎?」

  楊宗謹看他人不錯,耐心的指點:「首先,腳印的深淺除了自身重量以外,還有別的重量。你看有兩列筆直的腳印,一看都是帶有目的。且腳印交疊嚴重,去的腳印輕,來的腳印重,一看就是差役的腳印。」

  鄭某和這才細緻觀察,終於注意到兩列腳印大面積重疊,其中兩個明顯是腳後跟的印記,的確是去的時候輕一些,回來的時候重。

  「原來如此,佩服。」鄭某和連連點頭。

  楊宗謹又道:「剩下的亂七八糟的腳印,有其實圍繞在王文槐的腳印,那是你的腳印,這不必贅述。至於剩下來的腳印,就要好好的追查一下。」

  「那隨我到仵作房,我給大人看幾樣東西。」鄭某和說完,轉身在前帶路。

  楊宗謹依舊跟著他。

  仵作房並不是設在府衙內,而是和府衙毗鄰。雖然毗鄰卻是距離後門較近,而現在這個時候大部分的人都在下地或者是干其他的事情,以又顯得格外的清靜,但是清靜之外也總讓人感覺多了一分陰冷。

  鄭某和帶著楊宗謹來到仵作房,然後在檔案室找資料。

  楊宗謹不解的問道:「以往仵作都設在府衙內,怎麼你們的辦公場所居然在府衙之外。」

  「這都是林老爺的主意。他覺得仵作房設在府衙內不吉利,赴任之初就要我們搬到外面。」鄭某和找到一份卷宗,交給楊宗謹。

  楊宗謹在看完卷宗里描述的文字後,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他也是見過大場面的人,卻還是無法適應。感覺胃裡一陣陣的翻騰,差點吐出來。

  「這……這……怎麼會這樣!」楊宗謹把目光從卷宗上面挪開,一臉驚奇的看向鄭某和。

  「王文槐雖然是被人從頸部結果性命,但是生前卻遭受到非人對待。身上有幾處的皮都被割下,不見了蹤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