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蕭笑一直是笑而不語。

  等到一切步入正軌,蕭笑道:「你怎麼問都不問就原路返回?」

  楊宗謹道:「大哥是不會害我。既然消息已經傳出,我再去江魚鎮也就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

  蕭笑哈哈大笑,拍著楊宗謹的肩膀道:「果然小兄弟對我胃口,我的確是來向你示警,免得你走冤枉路。」

  「請問……」楊宗謹突然壓低聲音問道,「到底是什麼組織,讓大哥親自出馬。」

  「這個組織的名字叫元一盟,幕後之人暫時不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絕對是朝廷中人,否則不可能在江南羅織出這麼大的一張網,讓老弟無處躲藏。」蕭笑說完,猛地灌了一口酒。

  楊宗謹沉吟片刻,認可的點頭道:「大哥說的有道理。沒有官府的配合,確實難以成事。想要官府高協同的配合,這必須是朝廷有人,還深諳官場套路。」

  「正是。」蕭笑道。

  「它的勢力到底有多大?」

  「具體不是很清楚,但是你可以想一下整個江南茶農幾乎都在它的掌握之下。行事一直很低調,便可窺見一二。」

  「這麼龐大,居然沒有引起朝廷的主意。」

  「不對。」

  楊宗謹略感吃驚,忙問自己為什麼說的不對。

  蕭笑道:「其實朝廷早就有所留意,只是……太宗當年就設計過貼射法,結果遇到巨大的阻擾,無疾而終。」

  貼射法始於太宗淳化三年,這次在李諮手裡完善推行。但是必須指出,當年貼射法受到當時江南一帶巨大的阻擾和反對,最終無疾而終。

  現在剛推行,又受到巨大的阻擾。

  在貼射法之前推行的是折中法,即不同產品之間進行相互的折價用以兌換,當時的折中法具體為商人運糧草於邊塞下,按照運輸距離的長短折算價格,接受糧草的機構發給商人憑證到京師去換取錢財,或者到江淮荊湖地區換取等價的茶鹽。

  這些未觸及到生產和收購環節,水分就非常的大。

  而貼射法就觸及到收購環節,這就像在菜市場買菜的採購人員,油水非常的大。

  「觸犯到了某些人的利益嗎?」楊宗謹一陣頭疼,這可比查案難多了。

  「盛極必衰,物極必反。」蕭笑道,「恰恰是因為元一盟勢力龐大,又掌握了江南不少的稅收,據說已經有些別的心思。但是總壇和分壇具體在哪裡,沒有眉目。」

  楊宗謹道:「這樣說的話,我就明白了。」

  車隊原路返回以前的小鎮,再從小鎮往南而行,直奔江寧。

  到某個無名小鎮,趕上天色變暗,就在那裡暫時歇腳。

  晚上,楊宗謹借著燭光看江南一帶的地圖。上面畫的的線路用細線標註為小道,而粗線則表示大道。

  雖不十分準確,卻有八分準確。

  李媗之端著茶前來,看到楊宗謹手裡的地圖,笑道:「夫君在老地圖的基礎上,繪製這樣一幅地圖,所為何事?」

  楊宗謹放下地圖,接過李媗之遞來的茶,笑道:「我嘗試著站在敵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得出自己的結論。」

  「哦?願聞其詳。」

  「這分壇和總壇的設立各有章法,總壇就不說了。只說分壇,既然是籠絡茶農的人設立,那麼這個人一定有商業頭腦。他就會把自己的分壇設在各個要道,這樣不僅有利於直接控制茶市,還能隨時有別的動作。」

  楊宗謹在地圖上用毛筆,標註出一個個小點。其中江魚鎮就處在大湖邊上,又是陸地樞紐,也就赫然在列。

  李媗之看過之後,豁然開朗。

  「是呢。這樣已標註,就一清二楚了。雖然只是推測,卻已經很對得起我們最近的收穫。」李媗之贊道。

  楊宗謹心裡一陣得意,還是很謙虛的道:「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呢?」

  「第二,用我的思維推斷對手的套路,最近組織茶農不摘茶,完全是自私自利的行為。甚至可以說,主意十分歹毒。」

  「這麼歹毒嗎?」

  「茶葉是季節性很強的經濟作物,採摘很講究時間。如果錯過最後一季茶葉,也就意味著今年收入結束。朝廷大力推廣茶葉,導致很多官府為了完成聖旨交代的要求,完全不顧自身的局限。茶葉能賣錢,卻不能當飯吃。到時候糧食價格飛漲,江南就會陷入不穩的境地。」

  李媗之聽到這裡,倒吸一口冷氣。

  這可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沒有糧食,百姓就會鋌而走險。整個江南是大宋朝廷的錢袋子,這個錢袋子不穩就會動搖國本。

  「當務之急,一是趕緊採摘茶葉販賣;二是謹慎對待糧食問題,如果江南不提前想好的話,後果不堪設想。」楊宗謹自己想起來,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李媗之急道:「我這就給父親去信,要他注意這件事。」

  「如果岳父沒注意到的話,朱公遲就不會死。」

  李媗之一下子懂了。

  這股龐大勢力已經開始蠢蠢欲動,準備謀劃一場驚天巨變。但是楊宗謹至今連對手基本情況都不知道,只能暫時忍耐住內心的急切。

  眾人沿著官道一路往前,終於在八月的時候抵達江寧。

  江寧府里,李迪端坐在主位上。

  楊宗謹攜李媗之和董秋荻恭敬的向李迪及其夫人行跪拜禮,並祝福李迪福壽安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