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在楊宗謹看來,有點瘮得慌。他們用的是嗩吶,那吹起來感覺像……不吉利。

  眾人看到楊宗謹抵達,紛紛來相迎。

  楊宗謹翻身下馬,一一拜過。

  作為提舉常平司的主官,潘中嶽無疑是這次運糧的主角。

  只見他含威帶怒地審視著眾人,高聲道:「朝廷鴻恩,為廬州百姓生計,特下詔運來救濟糧。我等應該銘記於心,好好奉公辦差。」說完,對著汴梁城的方向作揖。

  楊宗謹隨其他官吏也有樣學樣,學著潘中嶽對著汴梁城方向行禮。

  行完大禮,潘中嶽扭頭看向糧船,高聲道:「開運。」

  「開運……」船上的水手和準備搬運的挑夫齊聲應和。

  潘中嶽又看向楊宗謹,笑道:「請楊提刑登船驗糧。」

  「好的。」楊宗謹應了一聲,孤身登上其中一艘大船,來到一堆堆積如山的用粗布口袋裝的糧食麵前,立住了腳。

  這時,有人遞過來一個竹製的查驗器物。只要把一頭刺進粗布口袋,再往外一拉就可以看到一點糧食跟著滑進竹筒里。只需要看竹筒里的糧食,就可以知道糧食的質量。

  楊宗謹用這個簡單的辦法連續查了幾袋糧袋,都沒有發現問題。

  從船上下來,來到潘中嶽面前。

  潘中嶽道:「大人查的如何?」

  「一切沒有問題。」楊宗謹答道。

  潘中嶽假惺惺的又問道:「要不要再查一次呢?畢竟大人只看過一船糧食,其他船上的糧食還是需要再查。」

  楊宗謹當即否決:「百姓等著救濟,我就不在這裡橫生枝節。」

  「好,大人既然都這樣說,本官也就放心了。」潘中嶽話里藏針,充滿了假惺惺的意味。

  接著,眾目睽睽之下看著一袋袋糧食被從船上卸下,然後放在馬車上,再一車車託運進南加倉。

  南加倉門口有計量官,負責唱喏和記數。

  在紅天白日的底下,每個人都很賣力的運送著糧食。

  楊宗謹瞄到運糧車馬留下的車轍,臉上流露出詭異的笑容。

  潘中嶽瞄見,心頭一緊。總覺得楊宗謹要搞事,卻想不到他會如何下手。

  在運到差不多的時候,楊宗謹突然叫停。

  潘中嶽大驚問道:「大人打算幹什麼?」

  「本官要查糧。」楊宗謹答道。

  「糧食還沒有入庫,且沒有點算清楚。大人此時查糧,似乎不妥吧。」潘中嶽很是不悅。

  楊宗謹壓根不理會他的這套說詞,只道:「我奉朝廷之命監督救災糧,這件事豈能輕忽懈怠。倉司大人如果阻攔,請恕我上奏朝廷,言明大人從中作梗。」

  潘中嶽氣得不輕,叫道:「大人可要想清楚了,不要把路走窄。」

  此話一出,惹出眾人議論紛紛,面面相覷。

  潘中嶽見狀,急忙和顏悅色說道:「本官的意思是大人等糧食全部運進南加倉,再查糧不遲嘛。」

  眾人臉色稍微放緩。

  楊宗謹卻堅持自己剛才提出的要求:「請大人離開停止運糧,我要查驗糧食。」

  潘中嶽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同意。當著這麼多人的面違抗帶有欽命的提刑,那可不是一件好事。說不定被哪個言官逮到參一本,那就因小失大。

  「好!大人請吧。」潘中嶽最終做出讓步。

  楊宗謹當即帶著李媗之和趙福霖直撲南加倉門口,正當所有人以為他們要進去查的時候,卻聽到這樣一段奇怪的命令。

  「傳我的命令,所有府庫一律封存,兩天後開啟。在這期間,一兵一卒不得離開自己的崗位。沒有運進南加倉的糧食,一律送到附近的平信倉。」

  楊宗謹這道命令,讓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

  要查糧的是他,現在卻說不查糧,而是把糧食分開存儲。

  別說底下那些挑夫傻了眼,就是潘中嶽也被楊宗謹這番操作給弄蒙了。

  潘中嶽正要開口,卻被楊宗謹搶先道:「大人,我是負責這次賑災的事情。出了事情,我負責到底。」

  這才堵住潘中嶽的嘴,氣得他吹鬍子瞪眼睛,就是拿楊宗謹沒有辦法。

  在回家的路上,憋了很久的趙福霖不解的問道:「楊宗謹你這是什麼做法?我怎麼完全沒看懂。」

  李媗之卻笑出了聲,心裡滿是對楊宗謹的佩服。

  趙福霖不解其意,急忙問李媗之。

  李媗之笑道:「楊宗謹這是故意打亂他們的部署,讓他們沒辦法作假。」

  「作假?」趙福霖完全不相信,「這怎可能!」

  李媗之道:「你難道沒發現那些車轍印很是奇怪,每一車的穀子重量幾乎相近。可是一車車碾壓地面卻形成不同深淺的車轍痕,說明車上的糧食有問題。」

  趙福霖追問道:「既然認為有問題,那麼幹嘛不卸下來看。」

  「這就是楊宗謹的誘敵之計,等他們把糧食運了一大部分放在倉庫。那麼就可以封閉糧庫,讓對手無法再按照原先計劃的把每個該放在何處的糧食放好。完全打亂了他們的部署。」李媗之道。

  第二十四章 火災

  楊宗謹自認為頗為精妙的算計,卻被一場大火燒得精光。

  「天啊……快來救火……」

  「天上有火龍,是火德星君降臨!」

  守衛南加倉的官兵忙作一團,提水的、用樹枝撲火的……各盡其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