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黃解釋說,目前這個位置已經幾乎到達了山體內側,之前的洞口一直被樹枝密封著,不知道密封了多少年,所以洞內的氧氣含量如何尚不清楚。

  我們沒有魏東山所攜帶的那些可以同步探測空氣溫度濕度以及氧氣含量的精密儀器,所以只能使用最古老的傳統探測方式,用火把來持續監測空氣中的氧氣濃度。

  繼續向下,如果火把依然正常燃燒,就說明氧氣含量充足,可以供我們正常呼吸。如果火焰減弱甚至熄滅,就說明氧氣含量再持續減少,我們就必須要按照原路退回去,從長計議。

  看著周圍凹凸不平的岩壁,李九福開口問道:「我說老黃兄弟,你們哥倆這判斷到底靠不靠譜,依我看這地方可不像是個盜洞,四周岩壁被風化腐蝕,明顯是自然形成的通道。

  一直往裡走下去,恐怕不是古墓,而是天然形成的岩洞吧?」

  老黃咧嘴一笑,點頭答應:「李先生好眼力,這的確不是人為挖掘出來的盜洞,但其中也不乏人工留下的痕跡。誰說天然形成的岩洞,後期不能當做陵墓來使用呢。

  古代有很多類似的先例,最早發現的在秦朝。古人沒有現代這種大型的挖掘機器,所以一切工程都需要人力來手動挖掘,規模稍大一些,單單是墓室的雛形就要挖掘許久。

  像這種天然形成的岩洞,內部空間開闊,而且四周都是堅硬的岩石。打理一番用來當做陵墓,既省時省力又安全牢固,是一舉多得的選擇。

  我們土鬼子行業當中,通常管這種陵墓叫做『石斗』。曾經我們哥倆就在南方挖過一座石斗,那就是一座秦朝古墓,似乎是某個將軍墓,裡面的規模十分輝煌浩大,單是大大小小的墓室加起來就超過了數十處,其中不少都是用來陪葬的副墓室以及專門用來放置陪葬品的耳室。

  只是可惜我們去晚了一步,那座石斗很早以前就被土夫子給發現了,雖然外面看起來似乎塵封已久,未動分毫,可其實土夫子從側邊打了盜洞進去,已經在裡面折騰了個天翻地覆。

  墓中各種值錢的玩意半點都沒有剩下,全都叫那伙土夫子給徹底搬空了,就連屍骨都沒給留下……」

  這邊說著話,那邊老哈已經將火把點燃,仔細看了看火焰,燃燒的十分旺盛,於是一行人繼續啟程,順著通道繼續往下走去。

  若干個大小不一的彎道繞的人暈頭轉向,最開始我的腦海中還基本保留著大概的方向感,可是隨著愈發深入,那僅剩的一絲方向感也逐漸消失,以至於到了最後,只能依靠指南針來辨別方向,東南西北我已經徹底分不清楚了。

  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通道的坡度減小了許多,腳下逐漸變的平坦了起來。但通道四周仍然布滿了坑坑窪窪的岩石,根本看不到任何有人工修造過的痕跡。

  雖然一路上基本都是下坡,可是行走在如此狹窄陰暗的通道當中,我們的心情都多少有些壓抑,即便空氣中氧氣含量充足,看著周邊環境還是讓人感覺到呼吸有些費力。

  老黃和老哈一直走在前面打前鋒,每踏出一步都要異常小心,這半個小時的時間裡,精神一直處於高度緊繃的狀態。眼見道路平坦,通道很有可能已經來到了盡頭,老黃擺擺手,示意我們停下來休息休息。

  幾個人圍聚在一起,直接原地坐下,摸出水瓶補充了一些水分。方珣輕聲問道:「你們每一次出去挖墓,都是這個樣子嗎?天天在地底下鑽來鑽去,萬一遇上塌方豈不是太危險了。」

  老黃苦笑一聲:「方姑娘,一聽你就是個外行人。干我們這行的,遇到的危險何止是塌方那麼簡單。這世界上有很多人類還不了解的現象和生物,在地面上遇不到,在地底下都能遇到。

  打盜洞是門技術活,無論土鬼子還是土夫子,都必須要精通。這可不是你想像中的,隨便挑個位置,然後悶頭挖洞就行了。盜洞分為『三角洞』、『四角洞』、『六角洞』和『八角洞』等多種分類。

  『角』就代表著盜洞邊緣的稜角,稜角越多的道通就越是堅固,行動起來也最為方便,當然要求的打洞技術也就越高。最基礎的是『三角洞』,即從三個角度進行挖掘,最後盜洞成型橫斜面是個三角形。

  其他盜洞以此類推,稜角越多挖起來就越困難,也代表著打洞人的技術和身份。」

  方珣聽的一臉認真:「所以說,『八角洞』就是最厲害的了?」

  老黃擺擺手:「八角洞固然厲害,但並非最厲害,最厲害的叫做『蓮花洞』,即多角盜洞。這種盜洞挖掘的近乎圓形,一眼看過去就好像機器打出來的一樣,只有經驗豐富手法高超的老夫子才能做的出來。」

  我笑道:「沒想到挖個洞也有這麼多門道,照這麼說,以後再看見盜洞,從盜洞的形狀上就能看出打洞的土夫子是新人還是老手了。」說著我下意識抬眼看了看幾人身邊隧道的形狀,一眼掃過去,猛然發現四周岩壁上竟然布滿了許多黑色的小圓點!

  起初光線並不充足,大家都急著趕路,也沒有去注意兩側洞壁的情況,看著那些黑色的小圓點還以為是凹凸不平的洞壁被手電光反射出來的陰影。

  此刻停了下來,手電光照射到四周使得視野更加清晰,我打眼一看就意識到那些小圓點並非是光線陰影,而且有些似乎在緩緩的移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