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五脈為了限制刑殿,又開始大規模扶植清風,終於形成了現在三足鼎立的局面。」

  黑蝴蝶看向我道:「刑殿一開始是在跟五脈爭鋒,但是他們很快就改變了策略,把主要精力放在清風上,對清風要麼拉攏要麼打壓,直到完全控制為了。第四分部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五分部有虞楓、任天晴苦苦支撐,才沒完全被刑殿控制。但是第四分部……」黑蝴蝶搖頭苦笑道,「這次我們怕是惹上麻煩了。」

  我一時間覺得頭大如斗。我和葉尋等於是攪進了清風與刑殿之間的博弈,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我忍不住開始懷疑自己加入探神手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葉尋卻在這個時候開口道:「你的人已經死光了,你還有什麼打算?」

  黑蝴蝶沉默片刻才說道:「走一步看一步吧!我能跟你們一起探查機關秘術嗎?我只要……」

  我擺手道:「這次探尋機關秘術的任務究竟會是什麼結果誰也說不清楚,現在談利益分配還早了一點兒,等我們真能通過考驗再說吧!」

  我現在還摸不清黑蝴蝶究竟是什麼路數,自然不會貿然答應跟她合作。黑蝴蝶自然也明白我的顧慮,微微點頭之後就再不說話了。

  我收拾了一下裝備:「走吧!咱們還得繼續找武侯密藏。」

  我一邊走一邊反覆思量下一個目標。諸葛武侯讓我們過了第一關,卻沒標明第二關的具體地點,我該到哪兒去找第二關的具體位置?

  我原先的計劃全都被打亂了。過去我一直在推測諸葛亮真正墓葬的地點,可是經歷了機關密洞之後,我一開始的推測還有用嗎?

  安然跟在我身後邊走邊說道:「歡哥,你說諸葛亮怎麼會在這兒建這麼大一個機關密洞出來?」

  「說不定是他派魏延修的密洞。」我隨口說出了一句話之後,連我自己都愣住了,「等等!魏延……」

  葉尋也停下來道:「你想到什麼了?」

  「魏延,魏延……」我連續重複了幾遍魏延的名字之後才說道,「修建機關密洞的人,可能真是魏延。」

  安然詫異道:「魏延在三國不是啥也不是嗎?」

  「那是《三國演義》。」我說道,「歷史上的魏延並沒有那麼不堪,反而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良將。魏延鎮守漢中將近十年,魏軍從沒攻破漢中,反倒是魏延死後,姜維放棄了魏延固守漢中的策略,想要誘敵深入,集中兵力殲滅魏軍,才丟了漢中這塊戰略要地。」

  「山谷中的機關密洞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龐大工程。能在這裡修建機關密洞的人,非魏延莫屬。」

  安然反駁道:「諸葛武侯不是一直都不待見魏延嗎?」

  「你讓我先想想……」我猶豫道,「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國故事,除了傳說之外,主要是兩個出處,一個是陳壽的《三國志》,一個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不用說,那裡面一開始就把魏延定位在了頭生反骨的角色,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就想把他推出帳外斬首示眾,要不是劉備動了愛才之心,魏延的人頭早就被懸在旗杆上了。後期,諸葛亮確實一直都不待見魏延,死後還定計將魏延斬首。」

  我說到這裡停了下來:「不過,陳壽的《三國志》里對魏延卻多有讚揚。還特意提到了「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意思是,魏延沒有背叛蜀漢、投降曹魏的想法,但是他卻想殺楊儀。」

  「後世,也有史學家認為諸葛亮真正託付了兵權的人是魏延,但是與魏延矛盾極深的楊儀怕魏延會加害自己,才誣陷魏延謀反,最後殺掉了魏延,夷其三族。元代的郝經甚至直言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延』。」

  安然詫異地看向我道:「《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出入?」

  我解釋道:「陳壽是西晉史官,一直尊曹魏為正統。《三國志》里甚至對曹魏和司馬氏多有溢美之詞,這點上一直被後世史學家詬病。而且……」

  我停頓了一下道:「仔細去看陳壽的生平,他最初在蜀漢為官,受到宦官黃皓迫害,屢遭遣黜。甚至還有傳說,陳壽的父親是馬謖參軍,因為馬謖錯失街亭,遭到株連。陳壽對蜀漢頗有幾分怨恨的意思,他同情魏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唐代的房玄齡就曾經質疑過陳壽,他甚至在《晉書.陳壽傳》收錄了關於陳壽因為私仇在書中有所表現的傳說。」

  「原來是這樣。」安然點頭之間再次問道,「那羅貫中把魏延定位成了頭生反骨又是怎麼回事兒?」

  我再次解釋道:「羅貫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從宋代開始就出現了揚劉抑曹,到了羅貫中的時代,自然把蜀漢當成了正統。」

  安然道:「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說,其實諸葛亮還是很器重魏延的對吧?要不然,也不會把這麼重要的工程交給魏延。」

  「不,你錯了。」我搖頭道,「魏延之死是諸葛武侯和羅貫中老先生共同留下的一個密碼,只不過,過去從來沒有人把這段密碼和機關密藏、神話禁區聯繫在一起而已。」

  我慢慢解釋道:「羅貫中精研歷史,他敏銳地了發現了一個問題:諸葛亮生前一直在用魏延,可他死後,也一定要將魏延帶走。這一點,還得先從魏延守漢中說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