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林鳶淚如雨下,半晌,輕輕地點了點頭。
翌日,林思歸乘車離京,宣華公主執意相隨,他拗不過她,只得聽之任之。
七天後,皇帝駕崩,群臣百官礙於情面前來弔唁,當他是被活活氣死,心中愈發鄙夷。
太子登基為帝,冊立太子妃林氏為皇后,有官員提議選妃充盈後宮,卻被駁回,新帝拒絕得斬釘截鐵,令他們不得再提此事。
宮裡一口咬定皇后其實是林大將軍的親生女兒,因故才過繼到妹妹名下,而今安國公府獲罪,皇后順理成章認回父親,與時家再不沾邊。
靈州來的將士們紛紛傳頌她的事跡,包括她妙計退敵、識破北夏國師的陰謀,散盡私財、救濟當地百姓,與陛下合謀誅滅刺史府的奸賊,還日夜兼程南下,尋找孟庭輝和時文柏的罪證、並懇求英國公重新出山……眾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不再非議她獨占聖寵。
三月末,舊案徹查完畢,罪犯們對當年陷害忠良之事供認不諱,蘇大將軍的冤情得以昭雪。
孟庭輝作為主犯,判處滿門抄斬,時文柏罪行較輕,褫奪國公爵位,舉家流放儋州。
廢淑妃和廢太子被賜毒酒,死在監牢中,廢太子妃和廢良娣王氏被遣送回府,家族降爵貶官,以示懲戒。
廢良娣時氏對廢太子情深不渝,自裁身亡,倒是免除了隨時家一同流放的命運。
此外,孟家、時家及廢太子大肆斂財、搜刮民脂民膏的證據曝光,百姓義憤填膺,罵聲愈發激烈。
他們的財物被充歸國庫,用於犒勞北疆的將士們,以及減免各地稅收。
行刑當日,士庶爭睹,將刑場圍得水泄不通。
孟庭輝人頭落地的剎那,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與歡呼。
同天,時文柏一家被押送出京,百姓們守在他們的必經之路,用爛菜葉和石頭投向囚車,時文柏被砸得頭破血流,卻已喊不出一句痛。
有人提著潲水甚至大糞潑去,熏得他們面如土色,只恨不得當場暈厥。
囚車出了城門,去往遙遠的天涯海角。
-
四月初,長安城中飛花拂柳,滿目儘是鮮妍。
慈恩寺檀香裊裊,佛音綿延不絕,榮昌王虔誠跪下,半白的長髮寸寸落地。
慕瀟和烏老三立在殿外,彼此對視,心情皆是複雜難言。
烏老三千里迢迢從靈州奔回來,得知主子要出家,差點沒跟他一起遁入空門。
榮昌王卻拒絕了他的陪伴,讓他留下繼續輔佐世子。
兩人悄悄跟到慈恩寺,沒有進去打擾。
不知過了多久,夕陽西沉,慕瀟轉身離開,烏老三回過神,忙不迭追上。
慕瀟心中百味陳雜,雖然父親還在京城,他若願意,每天都能見到,但父親潛心修佛,一心忘卻世俗牽掛,父子間的緣分終歸還是斷了。
策馬回到王府,一進屋,就見時綺正開心地收拾著行李,嘴裡還忍不住哼著歡快的歌謠。
他深吸口氣,走上前,一字一句道:「皎皎,你可不可以……不要與我和離?」
時綺驚訝地抬眼,他唯恐她拒絕,不給她出聲的機會,緊接著道:「你不願留下,我無法強迫你,但……看在你我朝夕相伴將近一年的份上,我只有這一個請求,你能不能……」
「世子何必執著於我?」時綺低聲道,「我這一走,不知何日方歸,倘若你遇到心儀的……」
「不可能,我只喜歡你。」慕瀟不管不顧地打斷她,「你可以走,也可以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五年後再回來,我會永遠等著你,直到你願意接受我的那天。」
時綺靜默片刻,末了,以微不可查的幅度點了點頭。
旋即,她落入一個懷抱,他身上沉水香的味道鑽進嗅覺,她聽見他急促的心跳。
她低聲:「如果……永遠沒有那一天呢?」
慕瀟收緊手臂,卻在心底默默給出答覆。
他願意等她。
一輩子。
-
翌日,林鳶乘車出城,送別時綺、時綰和玉清公主。
時綰請她幫忙照拂一下自己的養母和養兄,以免孟家餘黨報復他們,玉清公主告訴她,北夏不復存在,自己也不再是什麼勞什子公主,往後就叫玉清了。
時綺猶豫地湊近林鳶耳邊,壓低聲音道:「世子……榮昌王殿下若與哪個小娘子走得近,待我歸來,阿姐定要告訴我。那個……我正好與他和離,沒有別的意思。」
林鳶但笑不語,目送她們登上馬車,駛出視線。
一回頭,卻見慕瀟從暗處現身,小心翼翼地試探道:「堂嫂,皎皎對你說了什麼?」
林鳶如實相告,慕瀟一怔,神情間露出一抹喜色。
他信誓旦旦地保證:「堂嫂放心,皎皎不在的時候,我定會為她『守身如玉』。」
林鳶忍俊不禁,與他道別,乘車回宮。
-
第二天,林鳶和慕濯一同送走了蕭成安、楊九娘和曲明微兄妹。
蕭成安受封雲麾將軍、靈州大都督,攜新婚妻子前去戍邊,楊九娘的一雙兒女已經跟他打成一片,將他當做父親,全然忘記了時維是哪根蔥。
曲明微沒有見到傳聞中的顧將軍,聽說她留在漠北,收拾北夏覆滅後的殘局,立即決定親自去靈州一見,曲五郎也自告奮勇,打算到靈州駐守。
翌日,林思歸乘車離京,宣華公主執意相隨,他拗不過她,只得聽之任之。
七天後,皇帝駕崩,群臣百官礙於情面前來弔唁,當他是被活活氣死,心中愈發鄙夷。
太子登基為帝,冊立太子妃林氏為皇后,有官員提議選妃充盈後宮,卻被駁回,新帝拒絕得斬釘截鐵,令他們不得再提此事。
宮裡一口咬定皇后其實是林大將軍的親生女兒,因故才過繼到妹妹名下,而今安國公府獲罪,皇后順理成章認回父親,與時家再不沾邊。
靈州來的將士們紛紛傳頌她的事跡,包括她妙計退敵、識破北夏國師的陰謀,散盡私財、救濟當地百姓,與陛下合謀誅滅刺史府的奸賊,還日夜兼程南下,尋找孟庭輝和時文柏的罪證、並懇求英國公重新出山……眾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不再非議她獨占聖寵。
三月末,舊案徹查完畢,罪犯們對當年陷害忠良之事供認不諱,蘇大將軍的冤情得以昭雪。
孟庭輝作為主犯,判處滿門抄斬,時文柏罪行較輕,褫奪國公爵位,舉家流放儋州。
廢淑妃和廢太子被賜毒酒,死在監牢中,廢太子妃和廢良娣王氏被遣送回府,家族降爵貶官,以示懲戒。
廢良娣時氏對廢太子情深不渝,自裁身亡,倒是免除了隨時家一同流放的命運。
此外,孟家、時家及廢太子大肆斂財、搜刮民脂民膏的證據曝光,百姓義憤填膺,罵聲愈發激烈。
他們的財物被充歸國庫,用於犒勞北疆的將士們,以及減免各地稅收。
行刑當日,士庶爭睹,將刑場圍得水泄不通。
孟庭輝人頭落地的剎那,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與歡呼。
同天,時文柏一家被押送出京,百姓們守在他們的必經之路,用爛菜葉和石頭投向囚車,時文柏被砸得頭破血流,卻已喊不出一句痛。
有人提著潲水甚至大糞潑去,熏得他們面如土色,只恨不得當場暈厥。
囚車出了城門,去往遙遠的天涯海角。
-
四月初,長安城中飛花拂柳,滿目儘是鮮妍。
慈恩寺檀香裊裊,佛音綿延不絕,榮昌王虔誠跪下,半白的長髮寸寸落地。
慕瀟和烏老三立在殿外,彼此對視,心情皆是複雜難言。
烏老三千里迢迢從靈州奔回來,得知主子要出家,差點沒跟他一起遁入空門。
榮昌王卻拒絕了他的陪伴,讓他留下繼續輔佐世子。
兩人悄悄跟到慈恩寺,沒有進去打擾。
不知過了多久,夕陽西沉,慕瀟轉身離開,烏老三回過神,忙不迭追上。
慕瀟心中百味陳雜,雖然父親還在京城,他若願意,每天都能見到,但父親潛心修佛,一心忘卻世俗牽掛,父子間的緣分終歸還是斷了。
策馬回到王府,一進屋,就見時綺正開心地收拾著行李,嘴裡還忍不住哼著歡快的歌謠。
他深吸口氣,走上前,一字一句道:「皎皎,你可不可以……不要與我和離?」
時綺驚訝地抬眼,他唯恐她拒絕,不給她出聲的機會,緊接著道:「你不願留下,我無法強迫你,但……看在你我朝夕相伴將近一年的份上,我只有這一個請求,你能不能……」
「世子何必執著於我?」時綺低聲道,「我這一走,不知何日方歸,倘若你遇到心儀的……」
「不可能,我只喜歡你。」慕瀟不管不顧地打斷她,「你可以走,也可以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五年後再回來,我會永遠等著你,直到你願意接受我的那天。」
時綺靜默片刻,末了,以微不可查的幅度點了點頭。
旋即,她落入一個懷抱,他身上沉水香的味道鑽進嗅覺,她聽見他急促的心跳。
她低聲:「如果……永遠沒有那一天呢?」
慕瀟收緊手臂,卻在心底默默給出答覆。
他願意等她。
一輩子。
-
翌日,林鳶乘車出城,送別時綺、時綰和玉清公主。
時綰請她幫忙照拂一下自己的養母和養兄,以免孟家餘黨報復他們,玉清公主告訴她,北夏不復存在,自己也不再是什麼勞什子公主,往後就叫玉清了。
時綺猶豫地湊近林鳶耳邊,壓低聲音道:「世子……榮昌王殿下若與哪個小娘子走得近,待我歸來,阿姐定要告訴我。那個……我正好與他和離,沒有別的意思。」
林鳶但笑不語,目送她們登上馬車,駛出視線。
一回頭,卻見慕瀟從暗處現身,小心翼翼地試探道:「堂嫂,皎皎對你說了什麼?」
林鳶如實相告,慕瀟一怔,神情間露出一抹喜色。
他信誓旦旦地保證:「堂嫂放心,皎皎不在的時候,我定會為她『守身如玉』。」
林鳶忍俊不禁,與他道別,乘車回宮。
-
第二天,林鳶和慕濯一同送走了蕭成安、楊九娘和曲明微兄妹。
蕭成安受封雲麾將軍、靈州大都督,攜新婚妻子前去戍邊,楊九娘的一雙兒女已經跟他打成一片,將他當做父親,全然忘記了時維是哪根蔥。
曲明微沒有見到傳聞中的顧將軍,聽說她留在漠北,收拾北夏覆滅後的殘局,立即決定親自去靈州一見,曲五郎也自告奮勇,打算到靈州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