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滾!你給朕滾!」皇帝失態地吼道,「他有什麼可怕的?任他無所不能,最後還不是死在了朕手上!當初朕就不該對你仁慈,朕該讓你跟他一同去見閻王——」
「您並非對我仁慈,而是您不敢殺我。」慕濯冷聲打斷,「因為您心裡清楚,偷來的東西終究不牢靠,您唯恐一次殺的太多,引起旁人懷疑,讓您身敗名裂、竹籃打水一場空。」
皇帝急促地喘息著,似是下一刻就要咽氣,慕濯置若罔聞,毫不客氣道:「您計劃奪位,卻又做得束手束腳,您就像陰溝里的耗子,只會躲在暗處,用見不得光的手段算計,除此之外一無所長。但凡您有他一半的本事,也不至於落得眾叛親離,時至今日,莫非您還沒有想明白,您之所以能穩坐皇位這麼多年,僅僅是因為您生來幸運,投胎成了他唯一的兒子嗎?」
「薛僕射、徐公公、還有禁軍統領……您肯定百思不得其解,他為什麼也要背叛您,當然,您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懂,真正的禮賢下士和出於一己私心培養鷹犬有何區別。」思及祖父,他的語氣緩和了些,「哪怕是一個普通士兵,在祖父面前都能體會到何為尊重,而您呢,對人呼來喝去,略施小恩小惠,就指望他心甘情願為您赴湯蹈火,世上哪有如此好事?更何況,您處處敲打武將,他昔日的上峰和戰友不是被貶官還鄉,就是在您的默許下、被孟庭輝時文柏之流搞得死無葬身之地,他是有多麼想不開,才會效忠於您,等待有朝一日重複同樣的命運?」
皇帝怒目而視,好不容易才出聲道:「你又能好到哪去?逼宮篡位,與朕還不是半斤八兩?難不成你想說,你要大發慈悲,留朕一條性命嗎?」
「您我的區別就在於,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光明正大,不像您藏頭露尾。」慕濯頓了頓,放輕聲音,卻是一字一句道,「還有,就算我如此待您,群臣百官也都選擇了我,而不是您。」
「你……」
「我並不介意史官寫我逼宮篡位,因為我從不在乎身後名,但您弒殺生父、偏信奸臣、謀害良將的事跡將會被白紙黑字記錄下來,永遠洗刷不掉,後世提及您,想到的都會是您身上的累累罪業,以及全憑生父曾經的幕僚相助,才得以改朝換代,做了十一年皇帝。」
皇帝惱羞成怒,被漫無邊際的惶恐席捲,嘶聲叫道:「你答應過朕,絕不會讓史官亂寫……」
「您老糊塗了,那是薛僕射所言,並不是我。」慕濯話音清晰,卻沒有一絲溫度和情緒,「再說,他只是為您提供了一種可能,您放我進城,免除一場兵禍,確實『深明大義』,但這並不代表其餘事情可以一筆勾銷。我小心眼得很,還頗記仇,既然您一生都在努力擺脫祖父的陰影,那麼我偏就不讓您如願,我會將您弒父之事昭告天下,將薛僕射他們忍辱負重輔佐您的原因公之於眾,您會成為古往今來、歷朝歷代最沒用的一位開國之君,遺臭萬年、受盡恥笑。」
說罷,他頭也不回地轉身離開。
皇帝抓著胸口的衣服,嗓子裡發出「嗬嗬」的怪聲,旋即,一口鮮血噴灑而出,整個人仰面倒在床榻上,徒勞地瞪大眼睛,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
另一邊,東宮。
時纓和徐公公走進太子寢殿,後者手中持著一卷聖旨。
皇帝被氣暈過去,慕濯也無暇等他甦醒,直接模仿他的字跡,代為下令廢除太子。
太子被幽禁了數月,本就有些神志恍惚,方才又親眼見證孟家獲罪、永無翻身之地,還沉浸在打擊中沒有回過神來,看到兩人,愣怔了一下,隨即發現徐公公手裡的事物,立時大驚失色。
徐公公卻不囉嗦,示意禁軍押他跪下,直截了當地宣讀聖旨,將捲軸舉到他頭頂。
廢太子雙手顫抖著接過,當即癱倒,廢太子妃淚流滿面,連連磕頭。
她未曾經歷過這種事,被嚇得魂不附體,稱自己對孟家的陰謀和太子造反一無所知,希望陛下看在她還沒有為太子誕育骨肉的份上准許她和離,饒恕邢國公府。
「阿菀,你這又是何苦?」時纓嘆了口氣,她未出閣時,與這位邢國公府千金也有過往來,看得出她對自己的未婚夫心存愛慕,但出了彎彎的事之後,她本以為她會幡然醒悟,誰知她還是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你對此人一往情深,可知他欺你騙你,自個被酒色掏空了身體,無法讓女子受孕,還將黑鍋甩在你頭上,導致你日夜焦慮、受盡淑妃挖苦?」
廢太子妃呆呆地怔在原地,廢太子滿面通紅,咬牙切齒道:「岐王妃,你還是多想想你自己吧,你現在春風得意,來我這兒落井下石,等到岐王即位,你以為他還會留著你一個生不出孩子的正妻?你無父無母、沒有家族支撐,他一旦拋棄你,你會比我悽慘千倍萬倍!你……」
「閣下請慎言。」時纓冷聲道,「家父林大將軍雖已不在人世,但也是社稷功臣,容不得誣衊,家母宋將軍也是巾幗英雄,幾時輪得到您議論?我將來如何還未可知,不過您身為一介庶人,已經沒有資格再居住在此處,還請速速移駕,去到屬於您的地方,免得禁軍將士對您動武。」
廢太子一張臉變成豬肝色,看著高高在上的前未婚妻,還有忙著跟他撇清關係的正妃,深感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想破口大罵,又怕被虎背熊腰的禁軍收拾,胸中鬱結,把自己憋得夠嗆。
「您並非對我仁慈,而是您不敢殺我。」慕濯冷聲打斷,「因為您心裡清楚,偷來的東西終究不牢靠,您唯恐一次殺的太多,引起旁人懷疑,讓您身敗名裂、竹籃打水一場空。」
皇帝急促地喘息著,似是下一刻就要咽氣,慕濯置若罔聞,毫不客氣道:「您計劃奪位,卻又做得束手束腳,您就像陰溝里的耗子,只會躲在暗處,用見不得光的手段算計,除此之外一無所長。但凡您有他一半的本事,也不至於落得眾叛親離,時至今日,莫非您還沒有想明白,您之所以能穩坐皇位這麼多年,僅僅是因為您生來幸運,投胎成了他唯一的兒子嗎?」
「薛僕射、徐公公、還有禁軍統領……您肯定百思不得其解,他為什麼也要背叛您,當然,您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懂,真正的禮賢下士和出於一己私心培養鷹犬有何區別。」思及祖父,他的語氣緩和了些,「哪怕是一個普通士兵,在祖父面前都能體會到何為尊重,而您呢,對人呼來喝去,略施小恩小惠,就指望他心甘情願為您赴湯蹈火,世上哪有如此好事?更何況,您處處敲打武將,他昔日的上峰和戰友不是被貶官還鄉,就是在您的默許下、被孟庭輝時文柏之流搞得死無葬身之地,他是有多麼想不開,才會效忠於您,等待有朝一日重複同樣的命運?」
皇帝怒目而視,好不容易才出聲道:「你又能好到哪去?逼宮篡位,與朕還不是半斤八兩?難不成你想說,你要大發慈悲,留朕一條性命嗎?」
「您我的區別就在於,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光明正大,不像您藏頭露尾。」慕濯頓了頓,放輕聲音,卻是一字一句道,「還有,就算我如此待您,群臣百官也都選擇了我,而不是您。」
「你……」
「我並不介意史官寫我逼宮篡位,因為我從不在乎身後名,但您弒殺生父、偏信奸臣、謀害良將的事跡將會被白紙黑字記錄下來,永遠洗刷不掉,後世提及您,想到的都會是您身上的累累罪業,以及全憑生父曾經的幕僚相助,才得以改朝換代,做了十一年皇帝。」
皇帝惱羞成怒,被漫無邊際的惶恐席捲,嘶聲叫道:「你答應過朕,絕不會讓史官亂寫……」
「您老糊塗了,那是薛僕射所言,並不是我。」慕濯話音清晰,卻沒有一絲溫度和情緒,「再說,他只是為您提供了一種可能,您放我進城,免除一場兵禍,確實『深明大義』,但這並不代表其餘事情可以一筆勾銷。我小心眼得很,還頗記仇,既然您一生都在努力擺脫祖父的陰影,那麼我偏就不讓您如願,我會將您弒父之事昭告天下,將薛僕射他們忍辱負重輔佐您的原因公之於眾,您會成為古往今來、歷朝歷代最沒用的一位開國之君,遺臭萬年、受盡恥笑。」
說罷,他頭也不回地轉身離開。
皇帝抓著胸口的衣服,嗓子裡發出「嗬嗬」的怪聲,旋即,一口鮮血噴灑而出,整個人仰面倒在床榻上,徒勞地瞪大眼睛,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
另一邊,東宮。
時纓和徐公公走進太子寢殿,後者手中持著一卷聖旨。
皇帝被氣暈過去,慕濯也無暇等他甦醒,直接模仿他的字跡,代為下令廢除太子。
太子被幽禁了數月,本就有些神志恍惚,方才又親眼見證孟家獲罪、永無翻身之地,還沉浸在打擊中沒有回過神來,看到兩人,愣怔了一下,隨即發現徐公公手裡的事物,立時大驚失色。
徐公公卻不囉嗦,示意禁軍押他跪下,直截了當地宣讀聖旨,將捲軸舉到他頭頂。
廢太子雙手顫抖著接過,當即癱倒,廢太子妃淚流滿面,連連磕頭。
她未曾經歷過這種事,被嚇得魂不附體,稱自己對孟家的陰謀和太子造反一無所知,希望陛下看在她還沒有為太子誕育骨肉的份上准許她和離,饒恕邢國公府。
「阿菀,你這又是何苦?」時纓嘆了口氣,她未出閣時,與這位邢國公府千金也有過往來,看得出她對自己的未婚夫心存愛慕,但出了彎彎的事之後,她本以為她會幡然醒悟,誰知她還是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你對此人一往情深,可知他欺你騙你,自個被酒色掏空了身體,無法讓女子受孕,還將黑鍋甩在你頭上,導致你日夜焦慮、受盡淑妃挖苦?」
廢太子妃呆呆地怔在原地,廢太子滿面通紅,咬牙切齒道:「岐王妃,你還是多想想你自己吧,你現在春風得意,來我這兒落井下石,等到岐王即位,你以為他還會留著你一個生不出孩子的正妻?你無父無母、沒有家族支撐,他一旦拋棄你,你會比我悽慘千倍萬倍!你……」
「閣下請慎言。」時纓冷聲道,「家父林大將軍雖已不在人世,但也是社稷功臣,容不得誣衊,家母宋將軍也是巾幗英雄,幾時輪得到您議論?我將來如何還未可知,不過您身為一介庶人,已經沒有資格再居住在此處,還請速速移駕,去到屬於您的地方,免得禁軍將士對您動武。」
廢太子一張臉變成豬肝色,看著高高在上的前未婚妻,還有忙著跟他撇清關係的正妃,深感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想破口大罵,又怕被虎背熊腰的禁軍收拾,胸中鬱結,把自己憋得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