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秦文江如今大概也有六十餘歲了,」聖上淡淡道:「人到中壽就很不易了,你們作為子女,當悉心照拂,朕改日也會命人送些吃食過去,必不叫他老年感傷。」
君主談及臣子壽數,答應賜下東西可並不是平常賜膳的那種關懷意思,聖上如果真的關心已經致仕的臣子,可以讓太醫署的太醫到秦府去問診,又或者封一些虛職高位聊作安慰,賜吃食的含義便有些深了。
《左傳》中秦國君王罵臣子,「中壽,爾之墓拱矣。」,大抵同直接說「這個老不死的迂腐東西,你懂得什麼」是一個意思,中壽不過是五十歲,聖上卻說已經很好,這同把人往絕路上逼迫有什麼兩樣?
他父親的疾病是因為舊創難愈,生出背瘡,又有高熱不退,秦季洵怕聖上會說出賜一些諸如鵝肉脯一類的食物,這幾乎便等同於賜死。
「臣父如今病重,每頓只能進一點湯水米粥,恐怕無福消受聖上的賜恩。」
他背上的冷汗出了一層又一層,雖說把方才那陣暑熱勁兒已經消了,但是現在如果叫他脫了衣裳,大概能擰出一地水來。
秦季洵不是不能領會皇帝的意思,他戰戰兢兢道:「臣明日便上書求去,回家侍奉父母,還請聖上俯允。」
聖上要是真的不顧罵名,那他再一味執拗下去非但皇后的位置保不住,家人或許也要被皇帝的怒火牽連,連忙順著聖上的意思道:「臣家中無人照應,父親在京城病重,做兒女的卻出來遊玩,實在是不合孝道禮法,臣甘願領受陛下責罰。」
皇帝出行,臣子隨駕是意料中事,他不敢有什麼怨言,聖上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沒說准與不准,最終還是道了一聲去,叫他出了殿。
臣子在的時候雲瀅不好出聲,但她好奇那盒子裡到底是什麼,可惜皇帝鎖得太嚴,直接丟給了秦季洵,她看一眼都不成,「七郎,供狀上面寫什麼來了,他們這樣不服,難道一紙罪狀就能叫他們乖乖認罪伏法嗎?」
而且她不敢問的還有一點,皇后的弟弟雖然已經做了很多年官,可是確實還年輕得很,怎麼好端端的,皇帝會讓他這個時候致仕?
二十多歲致仕,這和官員給父母守喪還是不一樣的 ,官員守喪之後還是可以再度入朝為官的,按照皇帝對秦家的態度,估計是不會再有起用的可能了。
「皇后叛君,就是株連她三族都不為過,只不過罷官,朕還嫌不夠,」聖上的手與她一直是交握著的,他感知到雲瀅在他厲聲訓話的時候不自覺緊縮了一下,知道她方才不敢,作為最終獲利的人也不好說話,輕輕拍了一下她的手,「他們有膽量詆毀你的那一刻開始,就應該知道總會有這麼一日。」
聖上同她說著這些,漫不經心地吩咐江宜則,「叫陸相公在外面跪兩個時辰,等他醒神了,再讓人送他回去。」
他倒不是說特別的硬氣,想要在這個檔口撞到皇帝的怒氣上去,只是文人風骨,不願意叫人說他這個人勢利眼,一見妻族遭難就不管,被人拉來做個陪襯。
聖上並非不知,只是他想要這份清名,便成全他。
至於受得住受不住,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江宜則聽了也覺得心驚,叫一個文臣在外面跪兩個時辰雖然不至於要人的命,可也把人嚇得夠嗆,皇帝這樣做,到底是為了殺雞儆猴,還是因為從前渤海郡夫人的事情遷怒,這就不好說了。
雖然說就是給秦氏一百個膽量,他們也不敢教唆皇后背叛君主,這件事不好宣揚出去,但是留廢后的族人在朝中任職,皇帝多少有些疑心,若是他們多少有些知羞恥,就該自己遞上請辭表。
「朕也有好些年沒叫刀劍染血了,」聖上看著雲瀅的小腹,目光略有些慈愛,「就是為了他,也該除去一些權杖上的尖刺。」
皇帝同雲瀅說的話叫她聽著有些不好的猜測,她去反握聖上的手,卻有幾分害怕:「七郎同我說這個做什麼,還早著呢。」
聖上已經年過三十,即便是她生出皇子來,要能叫他獨當一面總也要有二十年的時間,外有權臣世家,內有廢后養子,對於她和孩子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處境。
這也難免皇帝會拿一批人做筏子,把一批人清出去,同時也能殺雞儆猴,叫一些不同的尖銳聲音消失,給她的孩子鋪路。
「難道太醫是篤定我這胎到底是男是女了嗎,怎麼會叫七郎這樣費盡心思?」
雲瀅不是不高興聖上會這樣為自己的孩子謀劃,但是時時還是得給人潑一盆冷水,萬一真的是女孩,總不至於叫皇帝心裡失落:「橫豎它前頭已經有一個皇兄了,我還等著洛陽那一萬戶實封,七郎不會是痛惜那一筆豐厚的陪嫁,知道自己當時是沖昏了頭腦才將湯沐邑許出去,所以才盼著是個皇子?」
不知道怎麼回事,皇帝說起這些的時候,她總會想到河間郡王的事情。
好像上一次她來書房的時候,瞧見聖上在寫手詔,是關於這個養子的,可是這麼長時間過去了,除了被送回去,也沒聽說他怎麼樣。
「那一萬戶朕還記著的,斷不會食言而肥,」聖上說出去的話當然不會反悔,哪怕一萬戶是幾乎可以叫他們的女兒富可敵國的湯沐邑,可是想到那個與自己血脈相連的孩子,也沒什麼可惜的,「阿瀅,他這樣小,有些事情、有些人朕總不能等他生出來才處置。」
君主談及臣子壽數,答應賜下東西可並不是平常賜膳的那種關懷意思,聖上如果真的關心已經致仕的臣子,可以讓太醫署的太醫到秦府去問診,又或者封一些虛職高位聊作安慰,賜吃食的含義便有些深了。
《左傳》中秦國君王罵臣子,「中壽,爾之墓拱矣。」,大抵同直接說「這個老不死的迂腐東西,你懂得什麼」是一個意思,中壽不過是五十歲,聖上卻說已經很好,這同把人往絕路上逼迫有什麼兩樣?
他父親的疾病是因為舊創難愈,生出背瘡,又有高熱不退,秦季洵怕聖上會說出賜一些諸如鵝肉脯一類的食物,這幾乎便等同於賜死。
「臣父如今病重,每頓只能進一點湯水米粥,恐怕無福消受聖上的賜恩。」
他背上的冷汗出了一層又一層,雖說把方才那陣暑熱勁兒已經消了,但是現在如果叫他脫了衣裳,大概能擰出一地水來。
秦季洵不是不能領會皇帝的意思,他戰戰兢兢道:「臣明日便上書求去,回家侍奉父母,還請聖上俯允。」
聖上要是真的不顧罵名,那他再一味執拗下去非但皇后的位置保不住,家人或許也要被皇帝的怒火牽連,連忙順著聖上的意思道:「臣家中無人照應,父親在京城病重,做兒女的卻出來遊玩,實在是不合孝道禮法,臣甘願領受陛下責罰。」
皇帝出行,臣子隨駕是意料中事,他不敢有什麼怨言,聖上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沒說准與不准,最終還是道了一聲去,叫他出了殿。
臣子在的時候雲瀅不好出聲,但她好奇那盒子裡到底是什麼,可惜皇帝鎖得太嚴,直接丟給了秦季洵,她看一眼都不成,「七郎,供狀上面寫什麼來了,他們這樣不服,難道一紙罪狀就能叫他們乖乖認罪伏法嗎?」
而且她不敢問的還有一點,皇后的弟弟雖然已經做了很多年官,可是確實還年輕得很,怎麼好端端的,皇帝會讓他這個時候致仕?
二十多歲致仕,這和官員給父母守喪還是不一樣的 ,官員守喪之後還是可以再度入朝為官的,按照皇帝對秦家的態度,估計是不會再有起用的可能了。
「皇后叛君,就是株連她三族都不為過,只不過罷官,朕還嫌不夠,」聖上的手與她一直是交握著的,他感知到雲瀅在他厲聲訓話的時候不自覺緊縮了一下,知道她方才不敢,作為最終獲利的人也不好說話,輕輕拍了一下她的手,「他們有膽量詆毀你的那一刻開始,就應該知道總會有這麼一日。」
聖上同她說著這些,漫不經心地吩咐江宜則,「叫陸相公在外面跪兩個時辰,等他醒神了,再讓人送他回去。」
他倒不是說特別的硬氣,想要在這個檔口撞到皇帝的怒氣上去,只是文人風骨,不願意叫人說他這個人勢利眼,一見妻族遭難就不管,被人拉來做個陪襯。
聖上並非不知,只是他想要這份清名,便成全他。
至於受得住受不住,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江宜則聽了也覺得心驚,叫一個文臣在外面跪兩個時辰雖然不至於要人的命,可也把人嚇得夠嗆,皇帝這樣做,到底是為了殺雞儆猴,還是因為從前渤海郡夫人的事情遷怒,這就不好說了。
雖然說就是給秦氏一百個膽量,他們也不敢教唆皇后背叛君主,這件事不好宣揚出去,但是留廢后的族人在朝中任職,皇帝多少有些疑心,若是他們多少有些知羞恥,就該自己遞上請辭表。
「朕也有好些年沒叫刀劍染血了,」聖上看著雲瀅的小腹,目光略有些慈愛,「就是為了他,也該除去一些權杖上的尖刺。」
皇帝同雲瀅說的話叫她聽著有些不好的猜測,她去反握聖上的手,卻有幾分害怕:「七郎同我說這個做什麼,還早著呢。」
聖上已經年過三十,即便是她生出皇子來,要能叫他獨當一面總也要有二十年的時間,外有權臣世家,內有廢后養子,對於她和孩子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處境。
這也難免皇帝會拿一批人做筏子,把一批人清出去,同時也能殺雞儆猴,叫一些不同的尖銳聲音消失,給她的孩子鋪路。
「難道太醫是篤定我這胎到底是男是女了嗎,怎麼會叫七郎這樣費盡心思?」
雲瀅不是不高興聖上會這樣為自己的孩子謀劃,但是時時還是得給人潑一盆冷水,萬一真的是女孩,總不至於叫皇帝心裡失落:「橫豎它前頭已經有一個皇兄了,我還等著洛陽那一萬戶實封,七郎不會是痛惜那一筆豐厚的陪嫁,知道自己當時是沖昏了頭腦才將湯沐邑許出去,所以才盼著是個皇子?」
不知道怎麼回事,皇帝說起這些的時候,她總會想到河間郡王的事情。
好像上一次她來書房的時候,瞧見聖上在寫手詔,是關於這個養子的,可是這麼長時間過去了,除了被送回去,也沒聽說他怎麼樣。
「那一萬戶朕還記著的,斷不會食言而肥,」聖上說出去的話當然不會反悔,哪怕一萬戶是幾乎可以叫他們的女兒富可敵國的湯沐邑,可是想到那個與自己血脈相連的孩子,也沒什麼可惜的,「阿瀅,他這樣小,有些事情、有些人朕總不能等他生出來才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