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信封的封皮上,寫著一個陌生名字。貼著綠色描邊的郵票,郵戳齊全。

  她抽出寫著電文的紙,電文簡短:

  前夜大捷。

  余望月色,惑於吾妹遲遲未有可喜消息。是吾妹私藏喜訊,亦或是騖清錯判?

  她像能看到謝騖清詢問的笑意。

  一如在百花深處。

  不曉得是他猜到的,還是老軍醫沒忍住說出來的。

  何未回了房間,劃亮火柴,把電文燒了個乾淨,灰燼碾碎。

  謝何兩家的第一個孩子,她慎而又慎。初初曉得有了身子,她來不及喜悅,只是擔心被人發現,在不顯山不露水的月份,就不大出門了。

  今夜看到他的電報,忽然有了面對面被追問的羞澀。

  她在單人沙發里坐下,撐著下巴,想著遠在戰區的他。三十六歲的謝少將軍,終於要有第一個孩子了。可惜無法親口告訴他。

  到上海沒幾日,南京政府開始準備再一次大規模的圍剿。

  謝二小姐因謝騖清而受人監視,不便來見面。這個「稍作休整」的落腳地,因戰事吃緊,成了一個常住地。

  沒多久,何未顯了身子,主人家驚覺她竟帶著身孕南下,著急地想找婦產科大夫,被何未攔下了。「我有準備的。」她笑說。

  她既決意上路,就做好了隨時隱匿躲藏的準備。

  生意上,船運公司運作成熟,京津有胡盛秋,江水一帶有姑姑,香港廣州這一條省港航路也有人負責。而生活上,重中之重,是斯年和未出生的孩子。所以南下一行六人當中,有婦產科大夫,還有一位是精通英文和算術的家庭教師,國文何未可以自己教。

  這位藝術家由衷欽佩,感慨二小姐辦事仔細。

  何未離開天津時,計劃初夏到香港。

  可惜,行程推了一天又一天。隔壁花園洋房的舞會日日不休,前方戰報不息。

  這一拖,到了九月初,預產期一日日臨近。

  這天傍晚,何未坐在花園的藤椅里,翻看著滬上報紙。

  少時她在北平看的報紙像書籍,被訂成一個小冊子,而今報紙印刷成了摺疊好的幾張紙,翻開墊在腿上,更方便找尋消息。

  謝二小姐為掩護她的行蹤,已在半個月前北上。

  「看了許久了,歇一歇。」扣青端著一小盆麵粉,放到何未身旁的小鐵圓桌上,想和面,給他們包餃子。

  自從陳姓書法家看出何未有了身子後,常讓生過孩子太太常過來,陪著何未。

  何未合上報紙。

  鐵門外,有人按下門鈴。

  扣青和她同時靜下來。自住進來,出入大門的人全用鑰匙,門鈴難得響一次。上一回還是隔壁的影星讓人送鄰居們結婚的喜糖。

  扣青扶何未離開藤椅,關上玻璃門後,在圍裙上抹乾淨手,走向大門。

  何未從青竹色窗簾布後,看大門處,能見外邊有軍用吉普車,似乎還有一輛美國別克四門汽車,黑色的。

  她下意識捂著腹部,往後挪了半步。

  直到看到扣青滿面笑容,偏過身子,將來客讓進了院子,警覺漸消。

  穿著深灰色西裝的召應恪,邁進院子。

  他對身後人低聲說了兩句,反手,合上院門。他張望小院子,何未推開門廳的玻璃門,微探頭,露出半張臉:「不方便走出去接你,進來吧。」

  召應恪似不驚訝她有孕,邁著大步子,沿著石徑,邁上大理石台階。

  兩人上次見在紫禁城,一別兩年。

  召應恪曾提過他在南京政府內官職不低,工作內容與情報相關,他囑咐何未一旦去南方,務必要傳個消息,以保平安。

  何未起初沒想麻煩他,但拖到了預產期,越拖越不安,為了要降生的孩子,還是給了他一個隱秘的消息。召應恪和謝二小姐一樣行事小心,從未來過。

  他露面,必有要事。

  何未剛要問,召應恪從西裝內掏出一方疊好的手帕,禮貌遞給她。

  「上海的夏天長,在北平這個時候,早晚已涼了,」她接了手帕,沒來得及擦汗,已謹慎問,「你來找我,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召應恪神色並不輕鬆,回道:「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他不是個賣關子的人,跟著輕聲道:「南京政府圍剿失敗,下令撤兵了。」

  她心中一喜。

  「壞消息是今晚法租界要有搜捕行動,重點不在你這裡。可一旦搜捕起來,怕泄露你在上海的事。我過來接你,去鄉下避一段時間。」

  她笑容淡去,輕點頭。

  他們的行裝簡單,動身方便。召應恪囑餘下四人單獨走,何未和斯年坐他的轎車。

  扣青急著找斯年,丟下面盆進了屋子。

  召應恪看她站著吃力,扶她在藤椅上重新坐下。沒多會兒,斯年跟著扣青下了樓,她見到召應恪,愣了一愣,不認識。

  鐵門的門鈴,再次被撳響。

  召應恪親自開門,門外,他的秘書耳語後,他沉吟片刻,吩咐道:「讓車都走,你和轎車留下。」

  候在門外的軍用車,全部開走。

  他重又關了門,回到何未這裡,盯著那面盆看了兩眼,對扣青說:「把行李都散開放回原處,扣青繼續包餃子。照正常時間開飯,今晚我們一起吃。」

  扣青被唬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