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結果……

  林蔻差點兒沒笑瘋了。

  甄賦見她聽了自己在翰林院發生的事兒被逗樂,心情也好了不少,之後散值倒是不急著回家了,又改成了每天拉著同僚們打聽八卦之類。

  他甚至還會找到以前的上司胡大人,讓他告訴自己一些無傷大雅又好玩兒好笑的八卦,他好拿回家哄林蔻。

  胡大人只覺得見了鬼。

  但他對甄賦這個以前的下屬還是很有好感的,等知道他這般作為是因為妻子懷孕後心情一直不大好,便讓人整理了一份近些年來沒有外傳卻被血滴子打探到的八卦笑料。

  甄賦感激不盡,忙拿著東西交給了林蔻。

  林蔻懷孕後的生活愈發愜意起來。

  就是吧,她很快在冊子上看到了幾個熟人。

  比如當初與她互換身份的秦可卿等人身上的八卦:秦可卿三人都已經嫁人生子,即便比林蔻成婚更晚,生孩子的速度卻比林蔻快多了。可即便如此,也不是每個人都都過得幸福。

  或者說,當初四個被換了身份的姑娘,最後竟然只有林蔻一人過得美滿。

  其他三人嫁人後的生活則各有各的不如意。

  如秦可卿,她當初明明是是為了弟弟才會嫁給年紀大的高官,可因為高官年紀大了,其兒子都與秦可卿的年紀差不多大,高官又格外疼秦可卿,以至於招了高官以往寵妻的眼,最後被算計與其嫡子偶遇幾次,便傳出了其勾搭繼子的名聲。

  秦可卿自然百般辯解,那高官也相信了秦可卿。

  可本該堅定站在秦可卿這一邊的秦鍾,卻反倒相信了那些流言,甚至還在與人喝酒之後醉話說出了本不該外傳的八卦。

  若不是其丈夫發現得及時,秦可卿只怕又是個吊死的下場。

  但死過一次後,秦可卿似乎終於想明白了,直接與弟弟秦鍾斷絕了關係,而後認真與丈夫過日子,並很快生下了一對兒女。

  倒是那秦鍾,因為與饅頭庵智能兒之間的姦情,在智能兒逃跑出來找他的時候被追蹤而來的打手打了個半死,智能兒被捉了回去,秦鍾也因為救治不及時而很快一命嗚呼。

  秦可卿得知此事後,很是一番哭訴。

  那高官雖然深恨這個妻弟,卻也知道人死為大,很快便帶人去抄了饅頭庵的老窩,倒是解救了不少被迫關在庵堂接待客人的尼姑。

  林瑩的婚事是她自己求來的,可真等她嫁過去才發現自己被騙了,對方另有真愛,之前討好她只是為了她的嫁妝。

  好在吃一塹長一智,林瑩發現真相後立刻就帶著嫁妝搬了出去。

  如今林瑩一個人過,倒也瀟灑自在,偶爾還能將蘭蘊接過去小住幾日,就是每每住不了幾日就會因為蘭蘊催她與丈夫和好的話而不歡而散。

  至於妙玉……

  妙玉的婚事在外人看來倒是樣樣都好,其丈夫傾慕才女,對她也非常不錯,府中也人口簡單,沒什麼陰謀算計。

  但問題是,她丈夫正是因為自己讀書不成器才會傾慕才女,其本人雖然稱得上對妙玉言聽計從,卻完全與之說不到一塊兒去。妙玉放不下身段兒與丈夫說些下里巴人的東西,又總有些容易讓人誤會的怪癖,其丈夫便總覺得她瞧不上自己,於是夫妻二人的關係竟然越來越緊張。

  最後她丈夫雖然仍對她不錯,卻開始納妾蓄婢,除了探望孩子的時候,也基本不到妙玉的屋子去了。

  除此之外,還有甄家的八卦。

  甄寶玉守孝三年,倒是閉門苦讀一直沒有招惹事端。可他不招惹,甄家其他人沒閒著啊,其中跳得最高的便是甄姑娘。

  她雖然被丈夫休棄回家,卻一直不覺得自己有錯,又自負美貌不知避嫌,於是在某次前往北靜郡王府探望郡王妃的時候,竟是被北靜郡王給看上了,於是北靜郡王便將妻妹給納了。

  雖然她不是故意,但在北靜郡王提出納妾想法的時候,甄姑娘可沒拒絕。

  於是,北靜郡王妃變成了全府上下的笑話。

  北靜郡王妃能在甄家出事兒後仍舊坐穩這個位置,自己的手段就不可能差得了,於是甄姑娘入府不久,便因為不會說話與一些應激反應而徹底失寵,郡王妃又早已不將她當成自己的妹妹,於是這位甄姑娘竟是入府不久便「病亡」了。

  而薛家,也為林蔻增添了一則打發時間的八卦。

  起因是薛蝌與薛寶琴兩兄妹入京了。

  薛寶琴之父早年與還不沒考中進士的梅翰林關係不錯,於是便給各自的兒女訂了一樁娃娃親。

  在薛家出事兒後,薛蝌兄妹本以為梅翰林家會退婚,熟料等了許久,梅翰林都不曾派人前往說起退婚一事。薛蝌兄妹想起父親以前說起梅翰林時,對其人品的推崇,自然以為梅翰林是真正的君子,並無退婚之意。

  等到薛寶琴年齡到了,兄妹二人自然想著入京敲定婚事並成親。

  誰能想到,等兄妹二人抵達京城後,竟發現梅翰林一家早就外放了,根本不在京城。

  兄妹二人只能借住在薛家,等著梅翰林一家回京。

  薛寶釵嫁人後從丈夫大理寺少卿的口中知道了不少案件,其中便有許多男方為了名聲不願主動退婚,卻又對未婚妻身份不滿,於是以各種藉口拖延,想著拖到女方年紀大了不得不主動提出退婚,既得了名聲又得了好處的兩全美事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