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阮太傅高呼一聲陛下仁孝,隨後一呼百應,再無人敢提選秀一事。

  皇后娘娘靠山穩固,既有身為大將軍的嫡兄撐腰,又有大昭巨儒的阮太傅依仗。旁的臣子們再是想送女進宮,也得掂量著自己的重量。

  姜麓的皇后之位,並沒有生了一個女兒而受到影響。

  闔宮上下誰人不知帝後恩愛,陛下更是對大公主疼愛有加。便是性情清冷的太后娘娘,也是日日不落地要去看望大公主。

  大公主小名虎妞,可謂是齊萬千寵愛於一身。

  她在搖籃里吐著泡泡,旁邊圍著宋太后宋清音和姜麓。姜麓豐腴了不少,氣色紅潤瞧著越發明艷動人。

  幾人逗弄著虎妞,宋清音突然說自己過兩日離京。

  姜麓一愣,「這麼快?」

  「原本早就該走的。」宋清音說,她在京中待的日子已經夠久。如今也親眼看著小虎妞出生,確實該離開了。

  宋太后道:「你離家一年多,是該回去了。你祖父的身體…也不知道怎麼樣?」

  她說的祖父,就是她的父親鎮國大將軍。她才是一入宮門深似海,已經多年沒有和鎮國大將軍相見。

  姜麓眼神微閃,「母親,你想回去嗎?」

  宋太皇一愣,「你這孩子,又說什麼傻話。本宮是宋家女,宋家沒有貪生怕死之人,沒有逃兵,也沒有苟且偷生之人。」

  宋清音和姜麓對視一眼。

  姜麓知道,婆婆心意已決,再勸亦無益。

  人生就是不斷重複著悲歡離合,聚散依依。

  宋清音離京的那一日,姜麓微服去送別。高高的城牆外,京中的繁華似乎僅在一步之遙,又似乎隔著千山萬水。

  此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說了不用送,你這孩子就是不聽話。」宋清音眼眶泛紅,「我年紀大了,真是受不住這樣的離別。你們不來送我還自在些,你一來送我怕我忍不住會哭…還是你哥哥懂事,都知道聽我的話…」

  姜麓緊緊拉著她的手,「祖母…你以後會一直待在邊關嗎?」

  「不會。」宋清音望著京外那條大道,「我想到處走一走,或許你祖父正在某個地方等我…」

  他曾說過,最大的願望就是與她一起遊山玩水。

  這一世還有很長,她想帶著他的願望一起走遍大昭。或許他正也在路上,他們會遇到也說不定。

  姜麓淚流滿面,「會的,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再相遇。」

  宋清音含淚微笑,「借你吉言,我的大孫女。」

  千言萬語不用再說,唯有一聲珍重留給彼此。

  馬車遠去,灰塵揚揚。

  姜麓一直在揮著手,直到再也看不見馬車的蹤影。她拭乾眼淚轉身,卻看到姜沛不知何時來了,就站在不遠處。

  男兒有淚不輕彈,姜沛沒有哭,但那表情比哭還難看。

  兄妹二人眼神交匯,有些事已不需要再瞞。

  「大哥早就知道?」姜麓問。她問的是姜沛是不是早就知道宋清音是祖母,其實她也是多此一問。大哥是祖母一手帶大的,他怎麼可能認不出來。

  姜沛卻是疑惑,「你是如何知道的?」

  姜麓道:「因為我最像她,我們最是心意相通。」

  「也是,你最像她。」姜沛說。

  路邊一輛厚朴的馬車上,年輕的帝王輕掀車簾,那張丰神如玉的俊美容顏一閃而逝,姜沛連忙行禮。

  姜麓告別兄長,上了馬車。

  馬車緩緩駛離,承載著整個大昭最為尊貴的男女。他們雙手緊握,此後多年相攜相依未再分開。

  後史有記昭帝秦彥在位四十五載,興農業廣積糧,重民生施仁政,納人才親賢能。其在位期間曾多次與民同勞,養雞種地種菜事事親歷親為。百姓尊之敬之,視為古今第一明君。不少百姓供奉其像,稱之為聖帝。

  聖帝有四位親傳弟子,一人為農經大學士王大人,一生奔波各地講學授課,深受百姓愛戴。相傳其原是聖帝近侍,因聰明機靈被聖帝收為弟子。二是大昭第一位養豬狀元萬秀才,萬秀才本是縣令之子,年少時頑劣放蕩,後被聖帝感化一心向善。自他以後,大昭開啟民間狀元的先河,各行各業的翹楚大展身手,一時間百業興盛。

  再有兩位是將軍府的公子,姜家的嫡三公子姜狀元以及姜家的義子武狀元姜河。這二人的狀元身份是實打實的功名,一文一武立於朝堂。有人說姜小公子不是大昭人氏,乃外族宗親。為此姜小公子昭告世人,他是上了姜家族譜的姜家子孫,此生都是大昭姜氏後人。

  姜氏人才輩出,聖帝之妻正是姜氏女。

  賢清皇后姜氏,生於世家長與農戶,與聖帝年少時同過患難。聖帝愛之重之,一生未納妃選秀,後宮僅姜皇后一人。野史有雲,姜皇后善農事。當初聖帝微末時,是姜皇后教其種地養雞之術。是以在民間還流有姜皇后是菩薩轉世一說,還有人說她是下凡救苦救難的仙女。

  萬華宮中遍種石竹花,聽說那都是聖帝為自己的妻子所種。

  聖帝與賢清皇后二人,共孕有二子二女。他們夫妻相互扶持同甘共苦,堪為大昭典範。後世提及二人,無不道一聲聖賢無雙。

  這真是夫唱婦隨治江山,相濡以沫共尊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