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有她一人回來,身邊未見姜明珠。雲氏起時,她含含糊糊地應付幾句,說姜明珠何其懂事已經偷偷自行離開。

  如果姜明珠真是自己不好意思主動走的,那麼眾人都會高看一眼。

  然而事情總有反轉,也難怪玉氏沒有藉機大鬧,皆是因為姜明珠嫁人了。說是嫁人,其實並不準確,應該說是與人為妾。

  康王被允許回京養傷,那隨行侍候的妾室姜氏便是姜明珠。

  誰也不知道姜明珠是怎麼搭上康王的,康王妃領著一眾下人在王府門外迎接時,接到的就是康王與新納的小妾。

  妻妾相見,那場面自然談不上和氣。

  更何況康王新納的這個小妾還是姜明珠,與康王妃胡燕燕一起齊名的京城雙姝。所以當胡燕燕看到姜明珠時,可想而知有多驚愕。

  木已成舟,生米已成熟飯,胡燕燕縱有千般萬般的不願意,也得打起精神來安置受傷的康王及姜明珠。

  看姜明珠的樣子,應是幾天幾夜不眠不休地侍候在康王的左右。那雙眼睛一刻不離康王,康王對她眼裡的擔憂和深情很是受用。兩人應是在短時間內產生了一些感情,所以他要求姜明珠的屋子不能離太遠。

  胡燕燕按捺著恨意,把姜明珠安排離康王最近的一間屋子。

  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

  康王府的一切對姜明珠來說都是這麼的熟悉,仿佛還是在不久之前,她還是王府後院失寵的側妃,誰知一轉眼的功夫再世為人,她依然逃不開這個地方。

  而且上輩子她是側妃,這輩子她只是一個小妾。

  說不失落是假的,說不在意也是假的。但是此時的姜明珠,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與其被人配給那些小門小戶,她還不如搏一搏。

  既然這一世很多事情都不一樣,是不是最後的贏家也未必是賢王?她覺得自己之前真傻,以她再世為人的奇遇她為什麼不能改變這一世的走向?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再次掉進同樣的大坑,這一次她一定不會只在坑底掙扎,她要爬出來且把這個大坑填平。她握起拳頭下定決心時,似乎忘記了這些話都是姜麓曾經對她說過的。

  仗著對康王府的熟悉,她突然生出不一樣的底氣。姜麓之所以有今日,不就是因為與賢王曾經同甘共苦過。如今她和康王也有共患難的情意,她不信自己比不過姜麓。

  懷著這樣的心思,她甘願再次入康王府的後院。日後她不再是國公府的姑娘,僅是王府內宅一位普通的姨娘。終將有一天,她就讓全天下的人都仰望自己。

  姜明珠成了康王妾室的事情傳開後,說什麼的都有。有人為她可惜,到底是差點成為賢王妃的女子,卻不想最後成了康王的小妾。有人記起以前的傳言,說她和康王應該早就彼此有情,以她的出身也算是高攀。

  聽說林國公的臉色比墨還黑,稱病不肯出門。還聽說他和玉氏大吵過一架,摔了不少東西。下人們只聽到玉氏的哭聲,哭聲持續到大半夜。

  玉氏本就是白蓮花的性子,以前是小白蓮,林國公也願意哄著著寵著她。後來小白蓮變成老白蓮,林國公也寵慣了。

  一朝天上地下,老白蓮想死的心都有。

  但是她不能死,她還等著她的明珠給她長臉,讓這些看不起她們的以後瞪大眼睛好好看看。她養大的女兒再是身份低微,也不比那個孽障差。

  因著被宋清音揭了老底,她覺得自己在大兒媳婦面前抬不起頭來。對著二兒媳婦盧氏,也沒有以前的那種高高在上。

  許是她的錯覺,她仿佛總能聽到下人們在嘲笑她。嘲笑她差點奔者為妾,嘲笑她養大的女兒也給人做妾。

  每當也現這種幻聽的時候,她其實是有點後悔的。後悔被二兒子說動,後悔勸服明珠去給康王當妾。

  沒錯,姜明珠是被她和姜澤合力送康王做妾的。

  不過這些都是玉氏自以為,真正的內情是姜澤和姜明珠達成同盟,一起欺瞞玉氏。玉氏心中愧疚,明面上不能為姜明珠準備嫁妝,私下將自己的悌己全部給了姜明珠。

  所以姜明珠雖說是康王府的妾室,但她手上有銀子,不愁收買不到人心。

  老綠茶之所以老綠茶,多少還是有點茶藝的。

  康王年紀不大,姜明珠又有上一世的經歷,對他的喜愛和性情十分了解。陳年的茶藝一上,康王不知不覺沉迷在她的茶園裡。

  年輕的王爺意氣風發,以為自己坐擁京中雙姝,妻子賢惠妾室溫柔盡享齊人之福,自是別有一番得意。

  相比康王府熱鬧,賢王府可以說安靜無比。

  近年關時,鄉間一隅關門停業。

  各大世家的管事忙著採買年貨時,姜麓早已囤積好過年的食材。王府種的菜還是只供自己自己,世人若是想買可去阮家的鋪子。

  阮家鋪子是阮府的兩位少夫人合夥開的,菜也是產自她們的莊子。對於姜麓這位半路冒出來的小姑子,妯娌倆都很滿意。

  這個年大家過得都還不錯,比往年似乎多了許多新鮮。

  開春後,綠芽新發。

  蟄伏一冬的麥子見雨瘋長,一節一節地攀著比高。待到快要灌漿之時,及時地澆上一通水,麥穗便慢慢鼓脹起來。

  大昭凡種麥之地,皆用了新法種植。即使小新等講課的農學士們還未到過的地方,當地的百姓也從官府那裡知道種植的新法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