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葛大人忙問是誰。

  秦聿實誠,並沒有故意賣關子。

  一聽到是姜麓所出來的之後,葛大人開心到大笑。「原來是賢王妃,怪不得怪不得。若是她想出來的,此物必定好用。」

  他一早就知道那個女子不是一般人,他的眼光果然沒錯。還是阮太傅動作快,若不然這樣的乾女兒他也想要。

  李大人聽到他的話又是一驚,阮大人和葛大人全都看好賢王妃,不知道林國公夫婦是怎麼想的。這麼好的親生女兒不要,把個養女當寶,還真是讓人不解。

  葛大人趕緊把圖紙收起來,火急火燎去找工部的匠官。一天一夜的趕工之後,大昭第一台脫粒機問世。

  眼下冬麥剛收沒多久,春麥還沒到收割之時,奉京周邊有幾處靠水的村子種植的水稻也沒成熟。脫穀子麥子都沒有,是以葛大人命人去城外的河邊割了好些雀麥和草谷回來試驗。

  試驗之事,姜麓和秦彥也被邀請前來。一是為親眼見證,二是為方便指導。不僅他們夫婦二人到場,李大人和二皇子也沒有缺席。

  為了親身試驗脫粒機的效果,葛大人親自上陣。隨著腳力的加大,脫粒機的滾輪轉得極快。麥粒和穀粒混著青殼碎葉飛落在斗倉里。

  看著手上剩下的一把草谷光杆,葛大人激動到話都不會說。這東西不僅脫粒快,而且還十分乾淨。

  姜麓從斗倉里捧起一把麥谷,放在嘴邊吹散碎葉和青殼。這樣的效果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但在這個時代已然是創世之舉。

  即便是專攻理學數術的李大人都震驚這樣的發明,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更別提身為大司農的葛大人。

  葛大人可以肯定有這樣的農具,日後百姓再也不怕搶收時天空不作美。這麼好的收割農具,還得種出更多的糧食才行。好在多虧賢王妃教授的種植之法,聽說臨水縣大部分莊稼的長勢都很不錯。恐怕再過幾年,大昭所有的產糧會翻上一倍。葛大人期盼的目光看向姜麓,這位賢王妃才是大昭之福。

  「這樣的東西,一般的百姓恐怕置辦不起。」姜麓說。她知道相比起花費不少的錢財置辦這麼一台脫粒機,很多的百姓寧願用古法脫粒。因為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力氣是他們最不費成本的東西。

  李大人臉上的興奮漸漸隱去,他當然明白姜麓說的是事實。

  葛大人輕聲一嘆息,「百姓不易啊!」

  姜麓道:「我倒是有一個想法,不知可不可行?」

  「王妃娘娘有話儘管講。」葛大人對她已是無比信服,總覺得她說的話出的主意沒有一個不好的。」

  「既然大多數人買不起,那麼可不可號召捐贈?依每台脫粒機的成本計算,贈送的脫粒機上會刻有某某人贈的字樣。如果此計可行,我們夫婦帶頭捐贈一千台。」

  葛大人還沒反應過來,李大人已經在心裡直呼妙哉。

  「若此議可行,臣也願捐一千台。」

  「本王也一千台。」二皇子說。

  葛大人回過神來,「臣現在就進宮。」

  「我同你一起去。」李大人說。

  他們二人一走,姜麓即刻著手再畫圖紙。這次她要畫的是谷屑分離的木製手搖大風車,大風車比脫粒機更簡單一些。通過手搖鼓風迫使穀子從下掉落,而屑子從另一邊吹出去。比起當今風揚的脫屑之法,當然更省時省力。

  她畫圖紙之時,那對皇家兄弟在聊天。

  在秦彥的記憶中,他們兄弟倆從沒有像現在一樣閒聊過。在秦聿的認知里,自己的這位皇兄是最不可接近之人。

  自打他們出生以來,註定不會同尋常人家的兄弟那般玩鬧嬉戲。他們各有生母各守禮數,說是點頭之交亦不為過。

  「皇兄近日可好?」秦聿乾巴巴地來一句,實在是沒話找話。

  秦彥道:「有你皇嫂照料,一切都好。」

  一陣無話,秦聿有些不自在起來。

  「皇嫂真乃奇才。」

  「你皇嫂最是聰慧之人,她自小便與別人不同。」秦彥提起姜麓的那套說辭,很是以妻為榮的模樣,「她身處鄉野卻時刻學習不斷,無論識字還是農事,她都比別人勤奮多思。若不是她,我豈能養雞種地之法,更不可能一年之內重回京中。」

  秦聿點頭感慨,「皇嫂確實賢惠有才。」

  「她不止有才,胸襟寬廣亦不輸世間男兒。她的見識在我之上,她於我更是亦妻亦友。此生能娶妻如此,是我之幸。」

  「皇兄…和皇嫂的感情真好。」秦聿心生怪異,因為在他的印象中皇兄根本不可能和自己說這樣的話。怪異的同時,他隱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開心。皇兄會和自己說這樣的掏心之語,恐怕是真的把他當兄弟。

  秦彥看他一眼,眼神微妙,「我與你皇嫂曾經共患難,所思所想無一不契合,非一般尋常夫妻能比。」

  秦聿心中的怪異更甚,不知該如何接話,唯有呆萌萌地點頭。他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像是好端端被人塞了一嘴的點心。

  李大人和葛大人天黑之後才出宮,從兩人的表情上不難看出此次進宮面聖的結果。這天下是秦家的,皇帝只要不是傻子也知道這樣的事情何等利國利民。

  反正不需要國庫撥銀子,又有人牽頭引線。皇帝只管穩坐金殿之上,等待著日後萬民的景仰與崇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