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菜都是農家菜,滿滿當當擺了一大桌。

  幾人早已餓得不行,先前聞著香味只當是自己餓得太狠,心想著這些不過是普通的菜色,料想味道也同他們以前吃的農家菜沒什麼兩樣。

  秦彥先動相請之後,眾人開動。

  一口羊肉湯下肚,葛大人的眼睛都亮了。

  那位杜太倉最是年輕,臉上的驚奇完全不加掩飾。饒是年齡最長的楊司監,也被入口的美味震驚到。

  桌上除了吃飯的聲音再無其它,秦彥對這樣的場景見怪不怪。

  吃完飯後,趙弈送葛大人一行離開。葛大人回味著之前吃的飯菜又想著那塊麥地,心裡是說不上來的感受。

  太子殿下給他的感覺太過意外,還有那位姜氏。京中傳言說姜氏何等粗魯無禮,忤逆父母不恭不孝。今日一見倒是一位進退有度的端莊婦人,且言行舉止無一絲不妥之處。

  杜太倉和楊司監交頭接耳,也在議論秦彥和姜麓。兩人一時驚嘆今日的飯菜何等美味,一時又感慨前太子的變化。

  「聽說國公府的這位真千金粗俗不堪,先是氣病國公夫人,後又把姜國公氣倒。今日一看倒不似傳言中的那麼無禮,依我看還頗有幾分知書達理。」杜太倉道。

  楊司監點頭,「看她說話做事,還真沒有什麼不妥之處。我聽趙侍衛說,家中一應餐食皆是她親手準備。她廚藝如此之高超,又熱情待客,實在不像傳言中說的那樣。」

  葛大人再次想起阮太傅的話,「傳言不可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極是,極是。」兩人附和。

  幾人在討論秦彥與姜麓的同時,秦彥和姜麓也在說起他們。皇

  姜麓問秦彥,「這位葛大人為官如何?」

  秦彥回道:「葛大人一心為民,性情耿直剛正不阿,深得父皇器重。」

  如此說來,這是一個純臣。

  此事說大也大,畢竟關乎民生社稷。皇帝老兒能派葛大人前來,必定很是信任此人。一個深受帝王信任的臣子,他說的話自然分量不輕。

  姜麓道:「我們離京近一年,這一年之中倒是平安。我以前聽人說過不少王權相爭兄弟相殘一事,你們兄弟倒是和睦。」

  她是指他們的日子過得太平,除去那次姜明珠搞出來的夜襲之事,他們的生活可謂是過得風平浪靜。

  秦彥玉面微冷,深深看了她一眼。

  她立馬瞭然,樹欲靜而風不止。皇家沒有幾個心軟之人,斬草除根趕盡殺絕才是天家人的做派。他們居於此地近一年,表面上的平靜都是後山那些暗衛換來的。如果沒有人在暗中保護他們,只怕他們早已是亂刀之下的亡魂。

  既然如此,休怪她不客氣。

  她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笑意卻是不達眼底。

  一夜無話,天不亮葛大人便起床。他迫不及待地跑到那麥地一看,當下差一點驚呼出聲。這片麥子繁茂超出他的想像,那堅實的麥穗讓人心熱。

  他再也顧不得其它,趕緊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穗放在手中搓開。圓滾滾的麥粒顆顆飽滿,比之他以前見過的任何一種麥子都要大。不用旁人再多說什麼,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秦彥信中所說絕對屬實。

  他心情激動到難以控制,捧著那麥粒往回跑。

  杜太倉和楊司監正要尋他,一看他這模樣同樣吃驚。

  「葛大人,你這是…」

  「你們看這麥粒。」葛大人將麥粒展示給二人,杜太倉年輕不太懂這些,楊司監已然是處在與葛大人一樣的激動之中。

  「這…這是殿下種出來的麥子?」楊司監的聲音透著顫音。

  「正是。」葛大人自己親眼所見,又實實在在看到了麥子,恨不得立馬寫信回京昭告天下。但他是穩重之人,心知一切都要等到收成之日。

  他圍著那塊麥地走來走去,如同守護一塊稀世珍寶一般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他看到那一圈木柵欄的某一種被什麼東西拱出一個洞,忙問秦彥山中是否有野獸下山。

  秦彥將野豬之事簡略告之,還特意帶他去到豬圈。

  萬桂舉正在餵豬,野母豬帶著一串小豬哼嘰哼嘰地吃著豬食。這些野豬是萬桂舉的驕傲,他自是在葛大人面前好好吹噓了一番。

  葛大人聽得一愣一愣,還以為自己在聽人說書。聽說此人還是縣令家的公子,沒想到竟然願意在此養豬。

  不管這位縣令公子說的是否誇大其辭,野豬下山吃莊稼的事卻是真的。葛大人當下決定日夜守護那塊麥地,他萬不能允許麥地有任何的閃失。

  夜高風黑的夜晚,伸手不見五指。

  蟲鳴聲不絕於耳,野趣之餘略顯幾絲煩躁。葛大人堅持自己守夜,杜太倉和楊司監也不敢去睡覺。

  子時一過,楊司監有些撐不住,連打好幾個哈欠。葛大人讓楊司監回去睡,畢竟到麥子成熟還有一段日子。

  楊司監剛準備走,便感覺有什麼東西一閃而過。

  緊接著杜太倉一聲驚呼,「那是什麼東西?」

  不是什麼東西,而是人影。

  人影在麥地那邊,聽到聲音後一晃不見。

  三人急忙趕過去察看,先是聞到松油的氣味,松油灑在地埂上。然後葛大人在地上摸到一個被人扔下的火摺子,火摺子一吹就著。

  「葛大人,那人是想…」杜太倉的話被楊司監的眼神打斷,楊司監年紀大經事多,深知此事的不簡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