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萬眾期盼中,顏家前面那塊地的麥子是全村人關注的焦點。那一片麥子鬱鬱蔥蔥,澆過返青水之後開花結穗。

  秦彥天天圍著那塊地轉,地埂上的草差點被他薅乾淨。所有人都在等待最後的結果,就連最不上心的姜沐都被大家的情緒感染。

  麥穗灌漿之時,又澆了一遍兌過稀肥的水。眼看著麥穗開始變得飽滿,姜麓明顯感覺秦彥恨不得睡在麥地邊。

  天下最為至尊之家養出來的貴公子,在他過往身處金碧輝煌的宮殿時,恐怕做夢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願意以天為被以地為床地露天而居。

  月朗星稀的夜晚,蟲鳴聲斷斷續續。

  麥子的青草香混著泥土的氣息濃郁無比,姜麓與秦彥二人坐在地埂上。星月在他們上空窺視著人間,時而隱入雲層時而探出身影。

  月色將他們的影子拉長,有風吹過麥田。

  秦彥忘不了自己剛到此地時的心情,那時的他心裡一片荒蕪,如同此前的這片荒地。荒地上枯草叢生看不到一絲生機,唯有無盡的荒涼與悲哀。

  是他身邊的這個女子,將他從荒蕪之中拉出來。

  「那時候,你是如何看我的?」他問。

  那時候的他頹廢而沮喪,她一定不喜歡。

  姜麓偏著頭,放肆而大膽地打量著他。初時那個動不動就炸毛的小獅子長大了不少,也沒有以前那麼好逗了。

  她想起初見時的驚艷,如今想來依然覺得分外清晰。

  「好看,太好看了。」

  「你…」

  「我當時在想,這麼好看的小哥哥應該多笑一笑。」

  小哥哥三個字,如夜風入了秦彥的心。這風是如此的醉人,漣漪微波久不平息,讓人寧願沉迷其中永遠不再醒來。

  姜麓伸手擼下一支麥穗,放在掌心慢慢搓。麥子的外皮被她搓掉,剩下灌好漿的果實。她放了一顆在嘴裡,很快嘗到甜香的滋味。

  「小哥哥,你該給你爹寫信了。」

  第50章 比心心

  信是秦彥連夜寫成, 還是由趙弈親自送進京。

  趙弈趁夜出發一刻不停,他披星戴月一路快馬加鞭送往奉京。奉京城中繁華依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中, 混雜著官差們吆喝的聲音和百姓們的議論聲, 隱約還能聽到有人提到二皇子三皇子。

  如今後宮主位虛空,東宮亦是無主。且莫說滿朝文武盯著這兩個位置, 便是百姓勞作之作也會跟著八卦一下。

  誰家得勢了誰家落敗了,盡在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里。什麼林國公府長德侯府,還有什麼胡家李家,這些世家的名諱淹沒在百姓們的唾沫橫飛中。

  泰極殿內。

  大昭皇帝正在批閱奏摺, 那些奏摺十有五六是請立皇后。皇后之位不過由頭,真正的目的是重新立儲。

  後宮之中,尊貴僅屈皇后之下的是胡貴妃, 胡貴妃是三皇子的生母。若立胡貴妃為後,則三皇子升為嫡皇子。三皇子與二皇子同歲, 皆是比秦彥小一歲。以往有秦彥這個東宮太子在,二皇子三皇子倒是不怎麼打眼。

  如今東宮虛位以待,朝臣們自是東西兩邊倒。

  三皇子的生母身份尊貴, 其母家是大昭的世家。反觀二皇子的生母,原先不過是皇帝潛邸之時的侍婢。

  既是意在立儲,自是先考慮兩位皇子。二皇子天資過人,尤其精於數術。三皇子聰明能幹,行事作風深得一些臣子的擁戴。

  朝臣有二皇子一派, 也有三皇子一派, 還有前太子一派。年前立後之聲已是不絕,年後更是摺子如雪片一般。

  皇帝四十有二,正值男子盛年。這般年紀的帝王大多雄心勃勃, 以為自己還能千秋萬代長壽無疆。而今這些臣子步步緊逼,仿若他不日將會駕崩一般。

  「立後,立後!除了立後,他們還知道什麼!」

  一道摺子砸在地板上,大殿之中鴉雀無聲。

  福公公彎著腰像悄無聲息地進來,呈上秦彥寫的那封信。

  皇帝面色不虞地接過信,一看之下先是震驚,爾後眼神慢慢晦深。思慮半刻之後,命人宣大司農葛大人和阮太傅進宮。

  阮太傅一直與秦彥姜麓保持聯繫,自是知道此事。葛大人在此之前毫不知情,一聽皇帝說京外有人種麥,預估產量一畝地可達五石時,他第一個反應是不信。

  若遇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至好的上等地也能一畝產糧二石有餘。如果有人說能達三石,尚且有些可信,但五石之多,委實令人難以置信。

  然而民以食為天,縱然是深覺荒謬不足為信,身為一個憂國憂民的好官,葛大人其實更願意相信。

  「陛下,不知此人現在何處?臣想前往一探究竟。」

  皇帝威嚴深沉,看了一眼阮太傅。

  阮太傅道,「去歲臣抱病告假,想著尋一處鄉野清靜之地養病。恰巧臣有一學生在臨水縣,臣便啟程前往。臣在他家中小住一段時日,但見他門前有一塊麥地鬱鬱蔥蔥,比之旁人的麥地粗壯不少。」

  葛大人愕然,很快便想到一人。去年他從陛下手中得到一養雞之法,那法子是前太子所創,試之頗為驚喜。

  阮太傅口中的學生,莫非也是前太子?

  「太傅所指,可是前太子?」

  「正是。」阮太傅對皇帝道:「臣當時聽秦公子說起過此事,他再三言明唯恐此事不成讓世人空歡喜一場,是以對臣千叮萬囑莫要聲張。臣以為秦公子為人謹慎周全,他能將此事呈報陛下應是有極大的把握。不過臣還以為茲事體大,不到最後收成之時不宜過早聲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