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圍聽到方老太爺這話的干休所其他老幹部:「……」

  啥?方召這小子還要住這裡幾天?

  完了!

  沒安寧日子了!

  方老頭鐵定要嘚瑟飛起!

  方老太爺的大嗓門漸漸遠去。

  某副局長還站在原地,一臉恍惚。

  我仿佛拜訪了一位假領導。

  第327章 我這一生

  方召留在干休所,陪兩位老人一起看劇,聊一聊拍攝過程中的一些趣事,順便幫打理一下租的那小塊菜地。

  飯後方召會被方老太爺拉出去散步,滿園子走,干休所里很多老幹部們,隔老遠看到方老太爺就避開。

  這日,飯後二老又守在屏幕前,終於到了方召領盒飯的那集,盯著屏幕的兩位老人,神情格外嚴肅。

  方召也保持沉默。

  在這一集裡,「方召」在那場地震引發的猝不及防的混亂里陣亡。

  其實,那時候,以他的地位,可以讓人護著他活著撤離戰區。但他沒選擇那麼做。

  那個時候,他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也累了。

  爾虞我詐,血雨腥風,每一場戰爭留下的傷病積累,每一天神經都如同繃到極致的鋼絲。安排好事情,真正選擇留下迎戰時,雖然會為見不到創世紀的那一天而遺憾,輸給了傷病輸給了時間,但輸了就是輸了,想通之後,沒什麼好怨恨的。

  他只能帶著大家走到這裡,也相信他安排的接班人會接著帶大家走到目的地,臨死,心情反而很平靜。劇里他也這麼演了。

  劇組很多人認為他是顧忌烏家、遵循導演組和編劇組意見才這麼演的,但其實不是。

  陣亡時的配樂也是別人創作的,是一首帶著哽咽和哀惋之意的喪曲,雖有壯烈之意,但傷感更濃。單就曲子本身而言,還是很好的,不然也不會被選中。

  不過,對於觀眾來說,其實沒有那麼強烈的悲傷感。不是演得不好,也不是曲子不好,而是大家已經有了準備,歷史擺在那裡,還沒開拍的時候,就知道了結局。

  其次,《創世紀》到現在,其間多少個重要角色領盒飯,多少個被奉為經典的配樂出現,觀眾們已經聽太多,看太多了,頂多只是傷感這位偉人陣亡,為這位遺憾惋惜而已。

  某影視討論區。

  「唉,就算再不願意看到,還是到了這一集。」

  「方老軍團長,辛苦了!」

  「感覺像是失去一位陪伴了很久的老朋友,明知道結局,以為只要緬懷就好,可到了這個時候,還是很難過。」

  「老方是帶著遺憾走的嗎?可惜,可惜了啊!如果還能多堅持一年,就算做不了洲長,延洲墓園一號位沒得跑。」

  看到延洲這位史上公認「命不好」的偉人的結局,不少人質疑歷史書上記載的死因。

  都到軍團長那麼高的級別,個人的重要性就不用說了,為什麼不讓更多人在身邊保護?事實真的是像影片裡說的那樣,是「方召」自己下令不讓人保護的?是他自己選擇留下戰死?

  「老方的結局還跟歷史書中記載的一樣,但歷史書上記載的,真實嗎?還是,故意隱去了一些不可言說的東西?」

  「樓上那位兄弟的意思是,老方其實是被害身亡?只不過涉及某些隱秘,不能擺上檯面?」

  「爭權奪利唄,人不就是這樣?看不見希望的時候,願意有人在前面擋著,等終於混出頭了,看到好處就在前面不遠了,這心思就不同了。」

  「感覺不像,老方將接班人都給安排好了,他早知道自己扛不住,也不需要用更多的人命去換他,倒不如戰死。」

  在《創世紀》影視劇的相關評論區時,越來越多的人用「老方」去代指創世紀的「方召」。

  很多人不信「方召」的死因,不相信如此「平淡」的死法,更願意去猜測這表面下是否有看不見的陰謀與暗殺。

  不管大眾認不認可「方召」的死因,《創世紀》的劇裡面就是這麼拍的,也是方召自己願意這麼演的,雖然事實並不完全與片子裡一樣,但也差不了多少。沒有多壯烈多深刻的就義,相比起其他人,死得也不算慘烈,至少還有個全屍。

  歷史淹沒了很多真相,真相可能比大家想的更複雜,但,也可能更簡單。

  其實,真相,就是歷史書中記載的那樣,只不過簡化成了幾句話而已。

  如很多重要角色陣亡之後的那樣,這一集末尾,出現了墓號,再來一把回憶殺,將這個角色之前不同時期的影像片段過一遍。

  不過,方召的重點並不在這一處。前面那些都是他按照別人的劇本演的,這一集片尾的三分多鐘的配樂,才是他真正想跟大家說的話。

  沉靜中搭載著厚重感的管弦樂聲,仿佛一陣來自高山的風,掠過凜冽的雪原、頹喪的荒野,穿越幽深的樹林、寂靜的長夜,撥開古城淅瀝的春雨,透過嶙峋青山上的荊棘。

  小號聲如一陣揚襲而來的風,從耳邊划過去,風中像是有人在不急不緩地訴說什麼。

  在漸漸雄渾的號聲與層層疊疊的琴音里,那陣風仿佛踏過布滿荒草的山崗,衝破渾濁的黎明,飛越雲端,然後,慢慢看見光……

  屏幕前,方召眼中露出釋懷的笑意。

  《創世紀》劇中其他關於「方召」這個人的音樂,是別的作曲家的情感表達,而方召自己想告訴大家的,都在這最後的三分半鐘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