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抬起頭時,塔吉道:「一會兒我們一起出宮去吧?」

  李長明彎眸:「嗯,等我。」

  皇城另一端,太后宮中傳出一聲瓷器碎裂的暴響。

  正在門口準備進去送茶點的宮女嚇得差點把茶灑了,定了定神,快步進去端茶倒水,然後趕緊退出來。

  太后娘娘又發怒了,這是最近很常見的事,但是宮女們還是無法做到視若無睹,不被驚嚇到。

  吳太后竭力平息著自己的怒氣:「怎麼可能?就沒有辦法了嗎?戰船圖紙外泄,怎麼會查到王琿頭上?」

  相比她的暴怒,吳彰卻要平靜許多:「太后娘娘息怒……」

  與瀛洲的一戰,李長明得知倭人戰船與大虞新制戰船相似,用的還是天晶礦石,立即就派人將之報往京城。皇帝當即下令嚴查,從玉京到東南水軍各部,一一查了過去。原本沒有人抱希望能查出什麼來,覺得這事會雷聲大雨點小地過去。可偏偏在前幾日,這個大案查到了吳士忠的門生閔州總管王琿頭上。

  當年吳彰還在東南領軍時,沒少得王琿照拂。奈何現在王家人哭爹喊娘跑來求他,他卻是有心無力。

  泄露圖紙倒罷了,還能做做文章,一時不慎被倭人細作偷走圖紙,命應該還能保住。

  可是皇帝動作奇快,已經讓人從王琿府上搜出了一屋子來歷不明的金銀財帛,這還能救嗎?這不只是泄露圖紙那麼簡單了,是通敵了啊。

  這案子已經鬧得滿城風雨,必定會掀起一場大風暴。能跟吳家扯上點關係的事,皇帝是不會錯過的。

  太后咬牙:「息什麼怒?皇帝必定要抓住這個機會,能牽連多少就牽連多少,我們在外能仰仗的就是東南軍,以前他不動我們,就是忌憚東南軍。我們要是沒了東南的兵力,他還會放過我們麼!」

  「娘娘……王琿已經是保不住了,我們明哲保身,不要讓皇帝有機會把事牽扯到吳家身上才是要緊的。」吳彰安撫道。

  太后頹然坐倒,臉上一陣青一陣白,最後想想自己再如何發怒也是無濟於事,便沒有再開口。

  「這些年……我們明明不曾停歇過,為什麼卻越來越無力了……」太后眸中生出幾分茫然,「任憑我們如何打壓,他還是一點點尋回了他的爪牙……兄長也老了,難道我們真就要這樣被逼上絕路麼……」

  「娘娘,如今已不是從前,我們最好是暫且蟄伏。」吳彰勸慰道,「安守臣子本分,皇帝自然也不會多為難我們。」

  太后冷哼一聲:「說得輕巧,一旦我們失勢,他說殺就殺了,哪裡還能自保!」

  吳彰徐徐道:「娘娘,無論皇帝私下裡多麼厭惡吳家,您還是他的嫡母,他不能不孝。只要我們不留錯漏,他又怎能輕易刑殺?皇帝身子弱,不會有幾年可活了。他最大的兒子都還在學說話,沒有一個能親政的儲君,他就算把路鋪得再好,又能有什麼用?」

  太后似乎要開口說什麼,卻被吳彰一聲苦笑打斷:「娘娘……說句不好聽的,皇帝都已經不屑與我們鬥了。他這些年在籌備著對外用兵,隴右道大行台建起來,我們是一句話都說不上……他要開疆拓土,早把目光放在了別處……他早就不看我們了,我們真的是他的對手麼?」

  早就不是了,他們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就已經失去了做李熹對手的資格。

  大虞天子的對手是曾經強盛的烏環,是可能危險到邊境的西域諸國,瀛洲這種國家甚至都配不上做他的對手,只是個自以為是的熊孩子。打瀛洲,就是爹打兒子。

  如今的瀛洲被打服了,恭恭敬敬稱臣納貢,還要派使團入京。

  李熹不是吝嗇的人,允許他們來。但也是有條件的,跟李長明想的一樣,要瀛洲給師父拜師禮。

  他召李長明過去,就是想問問,這回李長明還有沒有什麼想訛的。

  李長明也不是什麼魔鬼,就是要他們把造船剩下的天晶礦石交出來而已。不過,天晶礦石剩下了多少,不是瀛洲說了算的。魏王說剩了多少就是剩了多少。

  瀛洲對把自己揍服了的人當真極其謙卑,即便被如此對待也毫無怨言。應了李長明說的,就不能對他們好,要狠一點他們才老實。

  瀛洲使團到達玉京已是一月之後。

  跟當初李長明帶領著去烏環的大虞使團一樣,瀛洲使團也打算在玉京長時間停留,只不過大虞使團去烏環,是去教授烏環人各種技術的,而瀛洲使團卻是過來向大虞學習。

  與此同時,大洋上海風呼嘯,狂浪不止。

  海水的另一端,巍峨的城堡聳立,一隊剛剛回到故國的人匆匆邁上階梯,進入那金碧輝煌的宮殿。

  他們貌如西域胡人,衣著風格又與西域胡人極是不同。

  大虞人從來沒有見過他們,但西域諸國的商人,會穿過西域的沙漠和高山,一直往西走,把大虞、烏環和西域諸國產的物件帶到更靠西的地方去,賺到幾十倍的利潤。

  兩國從未來往過,卻早已被西域商人聯繫在了一起。在這相互隔絕的時間裡,他們乘船往西,穿越大洋,而後終於見到了大虞這位一直與他們素未謀面,卻神交已久的「朋友」。

  宮殿寶座上,正坐著一位金髮中年男人。一襲華麗繁複的長袍寬大板挺,顯得他人略有些雍正,帽子高高聳起,好像他半睜的眼睛就是被這帽子壓塌的一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