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年紀的男孩子一天一個樣,他記得去年自己離開的時候,這孩子都還沒到自己肩膀呢。如今已經有模有樣的了,確實像個小將軍。

  「我還學了好多東西!」阿里面上一紅,「殿下,我練了一套槍法,可以請您指點麼?」

  「好啊。」李長明看了塔吉一眼,「烏環小汗王也在,你要是使刀,也有人能指點你。」

  「嗯!」

  李長明叫人搬來兵器,阿里便在院裡舞起一套槍法,身姿若游龍,一招一式都看得出經過了千萬次的練習。

  兩個大人坐在一旁看得面上帶笑,李長明回頭一眼看見塔吉模樣,道:「你很喜歡這個孩子?」

  塔吉淡淡一笑,道:「我只是在想……瑟珠要是再長兩年,也該跟他一樣了,長手長腳的,帥氣。」

  談起瑟珠,李長明不由心中震動,一股憂色浮上面龐。

  可他轉眼看向塔吉,又不曾在對方臉上看見沉重的悲傷,也釋懷了些許,道:「都說外甥像舅,瑟珠的確長得跟你很像……將來也該跟你一樣好看。」

  可惜,他已經長不大了。

  作者有話要說:  父母養孩子.jpg

  ps:胡太后指的是北魏胡太后,把持朝政各種亂來,河陰之變被爾朱榮丟進黃河淹死了。桃這裡就是在嘲諷太后。

  ————

  另外放一哈預收!感興趣的話可以收藏一下!

  《忽悠魔頭為妻後》

  衛長風昏死在沙漠裡,鬼門關前走一趟,一睜眼遇了艷福。

  眼前的異域美人被困沙漠,柔弱不能自保。衛長風自然要英雄救美,保護嬌花。

  誰知好心好意送人走出大漠,卻發現這嬌花根本不是什麼嬌花,而是惡名遠揚的西域魔頭!

  一片好心餵了狗,大魔頭恩將仇報,為了恢復功力把他抓走雙修,當藥人虐待。

  而現世報也來得極快——這大魔頭還沒恢復功力,又重傷失憶了!

  衛長風:你還記得你是誰嗎?

  大魔頭:?

  衛長風:你是我老婆!

  大魔頭懵懵懂懂:好……

  衛長風:你好得我不習慣……

  大魔頭無辜臉:我難道不是好人嗎?

  後來魔頭恢復記憶,看著這個成天喊自己老婆的人,咬牙切齒,憤怒暴走。

  ·失憶前瘋批裝小白花/失憶後真小白花美人魔教教主攻VS外賢內騷正道大俠受

  ·攻失憶,受為了讓攻老實騙攻,說攻是自己老婆。

  ·大魔頭才是攻大魔頭才是攻大魔頭才是攻!

  ·就要喊攻老婆就要喊攻老婆!

  第139章 興恩寺

  阿里學武學得晚了, 不過幼年時總被人擄掠來擄掠去,到處當奴隸干粗活,身體倒也結實, 還算有點習武的底子。加上他人又刻苦勤奮,這幾年下來已經算得上是個高手。

  比起李長明當年是差了一點, 但也僅僅是差了一點。能如李長明那般的天才世間罕有, 能比得上李長明幾分,他也是少見的好苗子。

  李長明覺得這孩子水平該是夠了, 能讓自己省心。年底那軍學的入學考試, 應當是沒太大問題的。

  九月底,大虞天子正式封東烏環小汗王阿史德塔吉為懷義郡王, 關於尚公主的事,沒有提起過。然而還是傳言不斷, 塔吉害怕這只是皇帝陛下還沒挑好時間, 依然忐忑得很。

  他不知道這位皇帝陛下對李長明向來是慣著的,只要不牽扯太大,基本李長明一鬧, 皇帝陛下就依了寶貝弟弟。把朝陽長公主嫁給他的念頭,早就打消了。

  他忐忑了沒幾天, 漸漸就忘了這茬。在懷義郡王府吃了睡, 睡了吃,過得好不逍遙自在。

  雖說封了懷義郡王, 可這郡王到底只是個名頭,他本質上還是個人質。所謂王府, 不過是朝廷給他採買的一處小院子,跟那位始羅小王子的清溪園就挨在一處,規制自然比不上真正的王府。護衛管家侍從一應俱全, 卻也都是各有各的作用,伺候他是次要的,主要還是得看好他這個人質。

  離年底越來越近,李長明又要上朝,又要忙著給小阿里複習功課,還要處理年節的一大堆事,好幾天都忙得走不出這魏王府大門去。塔吉倒是天天過來,李長明要是累了,也幫著指點指點阿里功課。

  阿里小時候在別人的奴役下討生活,慣是會察言觀色的,這種被磨出來的性子,往大了說就是通人情世故。在晉王府借住的這兩年,阿里沒少幫忙打理府上的事,逢年過節哪些人需要送禮走動,他都幫著安排過。

  李長明原先還在為薛觀音和韋巧兒都走了,沒人幫自己打理這些事發愁,結果阿里對這些事上手極快。三個人竟就這樣互幫互助,把一大堆事都給忙活完了。

  玉京不像磐石城那樣嚴寒,冬至之後才飄了今年的第一場雪。李長明出門都開始披上狐皮大氅,又弄得一身毛絨絨,看著可愛。

  塔吉去魏王府門口接他,看到他裹在白毛毛里的模樣,就笑了起來。

  「你笑什麼?」李長明不明所以。

  「看見你就開心。」塔吉隨口回答,伸手拉他上車。

  李長明面上微微一熱,沒再說話。

  車輪緩緩轉動,去的是興恩寺的方向。

  先帝戎馬一生,不信神佛,但前朝皇室篤信佛教,興造寺塔,全國上下也都是興起信佛的風氣。這玉京城中大大小小的佛寺也有將近百處,頗像是一下子回到南梁時候,有那「四百八十寺」的味道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