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下次若是如此,直接被關進天牢吧。
......
太子府
胤禇前不久解決烏雅圖格一家子的事,後面得知額娘有些悶悶不樂的消息,當下又給烏雅一族記上一筆,只待自己上位後好處理這一族人。
他可不在乎什麼母族,他又不是倚仗烏雅家上位的,他是皇阿瑪親封的太子,得天地承認,況且額娘也不在乎他們。
作為兒子的若是不能讓額娘歡喜,那他還真是白當兒子一場了。
......
嫁進鈕鈷祿氏的烏雅氏,也就是烏雅芳怡的嫡妹,當下就有些慌了,她可不像嫡姐一般倚仗兒子和夫君一直保持著高高在上的地位。
她的根到底還是在烏雅一族裡,要是她阿瑪兄長連個普通的官員都做不了,要是嫡姐一點都不管烏雅氏,那她哪有底氣在鈕祜祿氏理直氣壯的當著自己的貴婦人。
第101章 選秀
況且她膝下無子, 大半生只得了一個女兒,其餘的都是庶子,不是她生的, 總歸親近不來,而親生的女兒遲早是要嫁出去的, 她可不得靠著娘家才有底氣--
她可能是忘記了, 她的底氣還真不來源於烏雅一族, 要是沒有她的嫡姐在,烏雅一族還是原先的包衣家族,她也不可能嫁給孝昭仁皇后的親弟弟。
總而言之, 在這種慌亂下,她還真的向烏雅芳怡請示入宮求見。
烏雅芳怡得了消息有些詫異,卻是不太想見這人,她已經不大相信烏雅家族裡的任何一個人了,即便是這個早已出嫁多年的妹妹,還是這個敏感的時候過來找她。
烏雅芳怡想的很簡單,只是想暫時避開這人,可這位嫡妹卻想的不簡單了,烏雅氏冷靜下來以後, 覺得嫡姐極有可能是因阿瑪他們遷怒她,因而不想見她。
她額頭直冒冷汗, 細細想了一會兒,反倒將矛頭指向她額娘阿瑪那裡了。
如果不是他們跟嫡姐鬧僵了, 她也不至於這時候擔驚受怕, 還害得嫡姐不見她,都是他們的錯,一個個不懂得上進, 還賴著嫡姐。
烏雅氏覺得自己真是恨極了娘家的人,她的女兒正到適婚年齡,和嫡姐養子十七阿哥配得很,要是她的嫡女因此當不上十七阿哥的嫡福晉,和皇家攀不上關係,那有他們好果子受的,她絕對不會放過他們。
柿子總挑軟的捏,烏雅氏當下不敢對皇貴妃誹議,只好把怨氣放泄到阿瑪兄長身上。
......
烏雅明芸的事過後,烏雅芳怡聽了幾天烏雅圖格等人的「倒霉事」,心情舒適不少,便不繼續關注他們了。
不久之後,到了十七阿哥選福晉的時候,烏雅芳怡還興致勃勃的想要為胤禮選出一個脾性相合的嫡福晉,胤禮小時候調皮,長大後卻愛好詩書禮樂,性情變得很沉穩,相貌頗為出眾,端得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美男子。
當然在這之前發生過她那嫡妹多次想進宮求見她的事,但她都拒了,她並非不知道這人的心思,但胤禮的嫡福晉得好好選,不能輕易許諾讓嫡妹女兒占了這嫡福晉之位。
她也有些不解,鈕祜祿家的女兒都頂頂珍貴,怎麼到了嫡妹手中,自家女兒就成了想往哪兒擺弄就往哪擺用的工具,不是一定得嫁給胤禮,給女兒找一個合適的人更好吧。
況且鈕祜祿氏已經有不少直系族人與皇家聯姻了,再多就不是太妥當了。
大選之時,烏雅芳怡留心查看秀女們的言行舉止,若是遇到與胤禮共同愛好的秀女,還會特意留下來談話。兒子已經說了,他不要求身世多好的嫡福晉,只要跟他合得來就行,畢竟是要做一輩子的夫妻的。
只是這樣的舉動很快被一些有心人察覺了,好幾個秀女開始「配合」烏雅芳怡,都是朝著十七阿哥嫡福晉的方向努力使勁。
烏雅芳怡談不上失望,這些秀女也是有幾分能耐才敢表現出來的,先前可能是顧及自身形象才不敢輕舉妄動,現在多好,百花齊放嘛,說不定胤禮想要的嫡福晉就在其中了。
經過一個月的留守查看,皇宮裡留下來的都是優秀的貴女。
烏雅芳怡先前對一家女兒有極大的好感,為年氏,長得貌美如花,又善詩書喜書法,性情也與胤禮相配,只是年家女兒是漢軍旗出身,雖然家裡父兄當得了高官,但是卻當不得胤禮嫡福晉,只能充當側福晉。
要是將年氏納入胤禮府里,少不得家宅不寧,也不是說年家女兒性格很糟糕,只是胤禮的正妻會是別的滿洲貴女,若是胤禮太過喜愛年氏,她給兒子選嫡福晉那是相伴一生的關係,總不能讓嫡側福晉之間起矛盾,讓嫡福晉沒臉吧。
當然,她在初得年家女兒的消息時,也是好奇是不是她想的那位敦肅皇貴妃,後面查著果真是,最開始嫁到八阿哥府上的人是年羹堯的大妹,現在這位是小妹。
對於年羹堯這位無論是小說還是歷史中都鼎鼎大名之人,她是有所聽聞的,不過現在到底是歷史進程不一樣了,她問過兒子了,年氏嫁入皇家不是什麼緊要的事,她才敞開心挑選。
隨後,康熙下旨讓侍郎雙喜之女伊爾根覺羅氏嫁給十七阿哥作嫡福晉,又讓年家女兒充作胤禇三子弘晥的側福晉,大概是看在弘晥後院少人,而且至今還無子嗣的情況吧。
烏雅芳怡覺得也是有趣,年家和皇家真有緣分,年家女兒嫁進皇家了,只不過從此兩人的輩分就不一樣了,一個是八阿哥的側福晉,另一個是胤禇三子弘晥的側福晉。
......
太子府
胤禇前不久解決烏雅圖格一家子的事,後面得知額娘有些悶悶不樂的消息,當下又給烏雅一族記上一筆,只待自己上位後好處理這一族人。
他可不在乎什麼母族,他又不是倚仗烏雅家上位的,他是皇阿瑪親封的太子,得天地承認,況且額娘也不在乎他們。
作為兒子的若是不能讓額娘歡喜,那他還真是白當兒子一場了。
......
嫁進鈕鈷祿氏的烏雅氏,也就是烏雅芳怡的嫡妹,當下就有些慌了,她可不像嫡姐一般倚仗兒子和夫君一直保持著高高在上的地位。
她的根到底還是在烏雅一族裡,要是她阿瑪兄長連個普通的官員都做不了,要是嫡姐一點都不管烏雅氏,那她哪有底氣在鈕祜祿氏理直氣壯的當著自己的貴婦人。
第101章 選秀
況且她膝下無子, 大半生只得了一個女兒,其餘的都是庶子,不是她生的, 總歸親近不來,而親生的女兒遲早是要嫁出去的, 她可不得靠著娘家才有底氣--
她可能是忘記了, 她的底氣還真不來源於烏雅一族, 要是沒有她的嫡姐在,烏雅一族還是原先的包衣家族,她也不可能嫁給孝昭仁皇后的親弟弟。
總而言之, 在這種慌亂下,她還真的向烏雅芳怡請示入宮求見。
烏雅芳怡得了消息有些詫異,卻是不太想見這人,她已經不大相信烏雅家族裡的任何一個人了,即便是這個早已出嫁多年的妹妹,還是這個敏感的時候過來找她。
烏雅芳怡想的很簡單,只是想暫時避開這人,可這位嫡妹卻想的不簡單了,烏雅氏冷靜下來以後, 覺得嫡姐極有可能是因阿瑪他們遷怒她,因而不想見她。
她額頭直冒冷汗, 細細想了一會兒,反倒將矛頭指向她額娘阿瑪那裡了。
如果不是他們跟嫡姐鬧僵了, 她也不至於這時候擔驚受怕, 還害得嫡姐不見她,都是他們的錯,一個個不懂得上進, 還賴著嫡姐。
烏雅氏覺得自己真是恨極了娘家的人,她的女兒正到適婚年齡,和嫡姐養子十七阿哥配得很,要是她的嫡女因此當不上十七阿哥的嫡福晉,和皇家攀不上關係,那有他們好果子受的,她絕對不會放過他們。
柿子總挑軟的捏,烏雅氏當下不敢對皇貴妃誹議,只好把怨氣放泄到阿瑪兄長身上。
......
烏雅明芸的事過後,烏雅芳怡聽了幾天烏雅圖格等人的「倒霉事」,心情舒適不少,便不繼續關注他們了。
不久之後,到了十七阿哥選福晉的時候,烏雅芳怡還興致勃勃的想要為胤禮選出一個脾性相合的嫡福晉,胤禮小時候調皮,長大後卻愛好詩書禮樂,性情變得很沉穩,相貌頗為出眾,端得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美男子。
當然在這之前發生過她那嫡妹多次想進宮求見她的事,但她都拒了,她並非不知道這人的心思,但胤禮的嫡福晉得好好選,不能輕易許諾讓嫡妹女兒占了這嫡福晉之位。
她也有些不解,鈕祜祿家的女兒都頂頂珍貴,怎麼到了嫡妹手中,自家女兒就成了想往哪兒擺弄就往哪擺用的工具,不是一定得嫁給胤禮,給女兒找一個合適的人更好吧。
況且鈕祜祿氏已經有不少直系族人與皇家聯姻了,再多就不是太妥當了。
大選之時,烏雅芳怡留心查看秀女們的言行舉止,若是遇到與胤禮共同愛好的秀女,還會特意留下來談話。兒子已經說了,他不要求身世多好的嫡福晉,只要跟他合得來就行,畢竟是要做一輩子的夫妻的。
只是這樣的舉動很快被一些有心人察覺了,好幾個秀女開始「配合」烏雅芳怡,都是朝著十七阿哥嫡福晉的方向努力使勁。
烏雅芳怡談不上失望,這些秀女也是有幾分能耐才敢表現出來的,先前可能是顧及自身形象才不敢輕舉妄動,現在多好,百花齊放嘛,說不定胤禮想要的嫡福晉就在其中了。
經過一個月的留守查看,皇宮裡留下來的都是優秀的貴女。
烏雅芳怡先前對一家女兒有極大的好感,為年氏,長得貌美如花,又善詩書喜書法,性情也與胤禮相配,只是年家女兒是漢軍旗出身,雖然家裡父兄當得了高官,但是卻當不得胤禮嫡福晉,只能充當側福晉。
要是將年氏納入胤禮府里,少不得家宅不寧,也不是說年家女兒性格很糟糕,只是胤禮的正妻會是別的滿洲貴女,若是胤禮太過喜愛年氏,她給兒子選嫡福晉那是相伴一生的關係,總不能讓嫡側福晉之間起矛盾,讓嫡福晉沒臉吧。
當然,她在初得年家女兒的消息時,也是好奇是不是她想的那位敦肅皇貴妃,後面查著果真是,最開始嫁到八阿哥府上的人是年羹堯的大妹,現在這位是小妹。
對於年羹堯這位無論是小說還是歷史中都鼎鼎大名之人,她是有所聽聞的,不過現在到底是歷史進程不一樣了,她問過兒子了,年氏嫁入皇家不是什麼緊要的事,她才敞開心挑選。
隨後,康熙下旨讓侍郎雙喜之女伊爾根覺羅氏嫁給十七阿哥作嫡福晉,又讓年家女兒充作胤禇三子弘晥的側福晉,大概是看在弘晥後院少人,而且至今還無子嗣的情況吧。
烏雅芳怡覺得也是有趣,年家和皇家真有緣分,年家女兒嫁進皇家了,只不過從此兩人的輩分就不一樣了,一個是八阿哥的側福晉,另一個是胤禇三子弘晥的側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