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楚未央醒來之後對魏銘說的那些信息尤為關鍵,也虧得楚未央觀察得細緻,待魏銘將那些蛛絲馬跡憐惜到一起時,倒還真瞧出了端倪。

  這日,魏銘便帶著自己調查的那些事情,到攝政王處,給這失火案結案。

  「因地勢風向原因,這西殿佛堂失火與正殿寢殿失火乃是不同原因導致。兩者都非天意,而是人為。」

  魏銘在大殿內總結道。

  又詳細解釋說,

  「西殿佛堂失火乃是有人蓄謀已久,而正殿失火卻是有人想要趁著這股東風,加害皇上和太后。

  且微臣已經查明,西殿失火的罪魁禍首乃是司衣監的掌事李慶。」

  這李慶是攝政王身邊的人,魏提督既然將人懷疑到攝政王頭上,難道不怕攝政王發怒嗎?

  在場朝臣心驚膽戰的想著。

  但攝政王卻沒有絲毫要包庇李慶的意思,看著李慶被東銀衛押解上殿,反而道,

  「魏銘,給本王詳細說說。」

  那李慶見攝政王絲毫沒有幫自己的意思,大喊著冤枉想說什麼,卻被東銀衛及時堵住了嘴。

  一時間大殿之上便只剩下了魏銘的聲音。

  「之前王爺將太后回宮一事全權交給李慶負責,李慶在修繕永壽宮時,刻意按照原本的舊制修繕,不僅在西殿重修佛堂,甚至還專門慶雲寺尋了元通法師來此做法祈福。

  李慶為人最會籠絡人心,不然也不能走到如今的職位。可這樣的一位李大人,又怎麼會不知道太后年輕,並不熱衷於佛法?」

  魏銘說到這兒輕笑一聲,「微臣已經問過了,太后娘娘剛回永壽宮時,便對西殿之內的那些香燭味道不喜,甚至還想要撤掉法事,只是那法事需要行七七四十九日才行,於是便只好作罷。

  月余來,香燭之味瀰漫永壽宮,李大人便獻上良策,燃重味香料,以掩蓋燭火之味。太后娘娘謹慎,不敢亂用香料,便尋了別的香料代替。

  但微臣問過工部官員,這著火的秘密,就在這香料之上。」

  「這些香料火燭之味積攢月余,如今天氣乾燥,只要有一丁點火星便會引燃,甚至爆炸。在起火當夜,太后娘娘和永壽宮其餘人都曾聽到一聲爆響,便是從西殿發出。可巧了的是,爆炸帶來的震動之感,加速了正殿橫木的斷裂倒塌,也因此連累到太后和皇上遇害。」

  魏銘走到李慶面前,神情冷冽,恨不能當場就結果了這個畜生,

  「打翻燭台的宮女燒死在西殿,所以微臣便去查了這位宮女的家人,剛巧在出事的幾日前發了一筆橫財,舉家搬遷,甚至一路上還有人刻意幫著隱瞞行蹤,就連東銀衛也是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將人找到。」

  「那宮女的家人如今就在殿外,李掌事可需要他們進來與你對峙,說說那筆橫財到底是從天而降,還是另有來頭?」

  李慶雙目睜裂,神情緊張,嘴裡嗚咽著發不出一絲聲音。

  坐在上首的攝政王一片震怒,「來人,將人押到刑部,等候發落!」

  待李慶從殿內消失,攝政王才示意魏銘繼續陳述案情,

  「魏銘,正殿起火,你調查的結果又是如何?」

  魏銘並不著急說話,反而是讓人將先前他查鹽案時所逮捕回來的韓清明。

  「王爺,此人就是西寧郡王的舊部,韓清明。」

  韓清明回京這一路來幾次尋死,都被魏銘給攔了下來,如今看著傷痕累累,氣若遊絲,簡直不像是一個活人。

  攝政王蹙眉,「難不成,起火一事,還和西寧郡王的舊部有關係?」

  魏銘點頭,「說來也巧合,這韓清明在叛軍舊部中,專屬聯絡之責。鹽務之時,微臣也是機緣巧合之下才將此人身份揭穿。臣一路回京途中,便一直讓人繼續去查其餘西寧郡王的舊部,免得日後生出禍害,好在他們並無多少勢力,大多在遠州之中,只有其中一張身契引人注意,只因為那上面蓋著的是京城官府的官印。

  至於那賣身契所指之人,便是之前撞死在假石上的宮女。她隱名換姓,三年前輾轉入宮,被分配到永壽宮之中,算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棋子。

  這韓清明交代說,當時他能感覺得到微臣將要對他動手,便傳信入宮,讓那宮女儘快在宮中刺殺皇上或者太后,好讓臣無暇顧忌他。但那宮女一直沒有尋到合適的機會,應當是那日起火之後,便乾脆趁勢將寢殿也點著了。」

  攝政王倒是沒料想到事情的真相會是如此,當眾盤問了那韓清明之後,果然事事事皆如方才魏銘所說的那樣。

  「時隔大半年,沒想到那西寧舊部還是如此猖狂。通知各地官員,儘快將這些叛黨捉拿歸案,送至京城,關押在刑部大牢,等候發落!」

  至此,永壽宮失火一案才算是徹底了結。

  ——

  幾月之後,

  楚未央和小珏兒正在御花園玩耍。

  如今已然入了冬,珏兒每次看著天空飛雪就格外高興,硬要楚未央陪著一起出去玩兒雪。

  自從上次大火之後,珏兒的身體便弱了些,哪怕楚未央讓常嬤嬤把小傢伙裹成圓球似的出門,也絲毫不敢大意讓他去碰雪,就怕不小心染了風寒。

  只將人拘在亭子裡,坐著看看飛雪之景便已是極限了。

  任小傢伙再怎麼鬧起來也是沒用。

章節目錄